<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 “苍生心系便为家”</b></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王建军《浣溪沙·咏昭君》赏析</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霍有明</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浣溪沙•咏昭君</b></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意态难描赴远涯。凝眸鸿雁诉琵琶。和亲异域净胡沙。 尽道边城铭楚女,却看青塚映朝霞。苍生心系便为家。</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武汉王建军女史所填之《浣溪沙·咏昭君》,是一首情境俱佳的词作。该词曾获得全国诗词比赛二等奖,又收入《湖北诗词》2016年第四期。</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按《浣溪沙》为双调。前后阕各三句,不同调。先看王建军女史这首《浣溪沙·咏昭君》前阕的第一句“意态难描赴远涯”。 “意态难描”四字,化用北宋王安石《明妃曲二首》中“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一典,便将汉元帝时选妃和亲之事曲曲道出,收“以少总多”(《文心雕龙·情貌》)之效。而明妃之明艳动人、仪态万方的美貌也呼之欲出了。</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以下两句,则写明妃远赴天涯之所感、所为和所止。“凝眸鸿雁诉琵琶”一句,“诉琵琶”三字,按民间传说有云,昭君在北行途中,曾于马上亲弹琵琶。于此,古人作品中亦多有吟咏。如老杜《咏怀古迹五首》其三中有云:“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王安石《明妃曲二首》其二中,亦有“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之句。“凝眸鸿雁”,中国古有“鸿雁传书”之说。此句意则云:胡天寥廓,北雁南飞,明妃乃久久注目于其结队振翮奋飞;目有所接,物有所感,她遂将几许心事付之于琵琶。这就很自然地逗出了下一句,也就是此行的目的和终点:“和亲异域净胡沙”。 </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再看后阕的第一句“尽道边城铭楚女”。“楚女”,指王昭君。因王昭君的家乡是今湖北秭归县 ,故以“楚女”代之。据《一统志》云:“昭君村,在荆州府归州东北四十里。”而本词作者出身江城,亦为“楚人”。以“楚人”之身份而吟咏“楚女”,亦自有深意。“边城”,则指今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当时为昭君和亲生活之地。一个“铭”字,尽道出上千年来当地各族人民对明妃的怀念敬重之情。</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第二句“却看青塚向朝霞”。“青塚”,指昭君墓。清仇兆鳌《杜诗详注》中引《归州图经》云:“边地多白草,昭君塚独青。”按老杜咏昭君诗中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塚向黄昏。”向称工对。此句亦与上句形成对仗,颇为工整,见出用心。而“独留青塚向黄昏”一句,寓悲凉之意,此则反其意而赋之,为千年屹立的“青塚”映照上靓丽的朝霞。一“冷”一“暖”,寓意亦自有别。</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结句“苍生心系便为家”,一改过去吟咏明妃之作的“悲怨”主题,将明妃的“和亲”之举上升到维护民族团结的高度。正因为是“心系”“苍生”,所以虽然是异域万里,远在天涯,但昭君则毅然以此为家。一个深明大义的英雄女子的形象跃然纸上。而这又与上两句的“边城”之人皆“铭记”“楚女”,“青塚”千年辉映“朝霞”丝丝入扣,遂使本词的情境提升到一个崭新的境界,读之令人神旺!</span></p><p> </p><p> </p> <p>霍有明</p><p>1985年9月至1988年7月,在湖南师范大学师从王昌猷先生攻读唐宋文学,获文学硕士学位。1988年9月至1991年7月,在复旦大学师从章培恒先生攻读元明清文学,获文学博士学位。1991年9月至1994年3月,在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任副研究员。1994年4月至2000年3月,受日本文部省之聘赴日本国立信州大学人文学部任客员教授,系日本中国学会、国际东方学会会员。2000年4月归国赴陕西师范大学执教至今。现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国家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学科带头人,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点负责人。历任光明日报《文学遗产》专刊特邀编委,《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年鉴》主编,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兼职教授,陕西省诗词学会副会长。2000年至今,已指导博士生及博士后近二十名,毕业的博士均已成为其所在单位的教学科研骨干。20世纪80年代来,先后出版著作多部,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在学术界有广泛影响。</p> <p>科研成果</p><p>著作类1.《清代诗歌发展史》,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6月,</p><p>独著2.《清代诗歌发展史》(修订本),台湾文津出版社,入选"大陆地区百部文史哲博士论丛",1994年11月,</p><p>独著3.《论唐诗繁荣与清诗演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1月,独著4.《文艺的"复古"与创新》,中国戏剧出版社,1997年3月独著5.《唐诗精品附历代诗精品》,时代文艺出版社,1995年12月,主编6.《新选新注唐宋八大家书系·韩愈卷》,北京工人出版社,1997年3月,主编7.《绝妙唐诗》,时代文艺出版社,2000年3月,主编8. 十三卷本《中国文学编年史·隋唐五代卷(下)》,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9月,主编9. 《〈钦定学政全书〉校注》,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第一作者10.《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历程》,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12月,独著11.《雁塔圣教序译注》,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0月,两人合注论文类1.《试论高适的边塞诗》,《理论研究》,1983年第6期,独撰2.《略论〈西游记〉的讽刺艺术》,《理论研究》,1984年第1期,独撰3.《研究古代文学应弄清用典》,光明日报《文学遗产》专刊,1985年4月9日,独撰4.《释杜诗中的"转愁疾"》,《语文园地》,1986年第9期,独撰5.《军歌与战鼓齐鸣 吟坛共战场并捷--〈怀安诗社诗选〉刍议》,《抗战文艺研究》,1987年第2期,独撰6.汉英对照唐诗一百五十首平议--兼及中国旧诗英译中的一些问题》,《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专刊,独撰7.《新诗潮与中国诗歌传统关系的思考》,《求索》,1988年第2期,与导师王昌猷先生合作,第二作者8.《念奴娇·赤壁怀古诠释中的几个问题》,《唐都学刊》,1988年第2期,独撰9.《郑谷诗歌美学观初探》,《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第5期,独撰10.《〈西游记〉正面喜剧形象塑造的艺术手法》,《中国文学研究》,1988年第1期,独撰11.《论郑燮的诗论及创作》,《学术论丛》,1992年第3期,独撰12.《叶燮的诗歌理论及创作实践》,《唐都学刊》,1992年第2期,独撰13.《郑谷生平事迹考略》,《河北学刊》,1992年第4期,独撰14.《论翁方纲的诗论及诗作》,《江海学刊》,1992年第3期,独撰15.《论晚唐诗坛巨擘郑谷的诗歌创作》,《人文杂志》,1992年第2期,独撰16.《论沈德潜的诗歌理论和创作》,《渭南师专学报》,1992年第3期,独撰17.《论赵翼的诗歌理论和创作》,《咸阳师专学报》,1992年第2期,独撰18.《王士祯的"神韵说"及创作》,《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第1期,独撰19.《龚自珍"个性解放"思想初探》,《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社科版)》,1993年第2期,独撰20《袁枚"性灵说"内涵考辩》,日本国立信州大学《人文科学论集》第29号,1995年3月出刊,独撰21.《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与王孟的诗歌创作》,日本国立信州大学《人文科学论集》第30号,1996年3月出刊,独撰22.《试论袁枚的〈新齐谐〉--兼及康乾之际的文言短篇小说创作》,日本国立信州大学《人文科学论集》第31号,1997年3月出刊,独撰</p> <p> 王建军 女 中共党员、生于1958.8.1. 中学教师,退休后在省老年大学学习中华古典诗词。作品散见报刊杂志。现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理事、湖北省中华诗词散曲分会理事、湖北省中华诗词楚凤女子诗社活动部长、黄鹤诗社常务副社长、鹰台诗社会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