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之花,向梦而开 ——李朝阳名师工作室、政史地名师工作室网络教学研讨活动纪实

小半仙

<p>  疫情之下,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虽不在岗位,却心系课堂,心系学生;他们虽隔着屏幕教学生,却也在屏幕这边认真备课,想尽办法让学生在现有情况下获取有效学习;他们虽没有上下班的打卡,却仍然坚持点灯夜读,研究教学。他们不是神也不是佛,他们只是默默地在做学生的引渡人。</p> <p>  为了落实学校的“离校不离教,停课不停研”的要求,3月20日我校政史地名师工作室组织开展了网络教研活动,通过分享名师的读书心得体会,探讨课堂教学改革,以此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政史地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李芝侠老师在3月16日就提前将活动方案制定好,并确定活动主题“读《创造合适的教育》,悟专业发展之道路”。</p> <p>  本次教研活动我们有幸地邀请到了学校领导参加。</p> <p>  会议在政史地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李芝侠老师的主持下正式开始。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李老师的带领下,大家首先学习了本学期名师工作室计划。从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措施到工作进度,李老师结合工作室实际,将每一项工作都安排的周密又科学,体现了政史地工作室深度思考、用心做事的风格。</p> <p>  会议的第二项:围绕“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分享交流读书心得</p><p> 教师发展处主任李朝阳老师首先分享了自己的读书心得和具体策略。李主任说读书要读经典、读名著,读后还要反思、研究、写作,要珍惜讲台、热爱讲台。他还分享了自己在生活中读书的窍门,比如坚持记日记,运动有助于思考。在分享具体策略时,李主任用了5句话精炼地进行概括:1.改变自己,可以改变一切;2.用坚持成就梦想;3.做一个自信的引领者;4.到学生当中去备课;5.最好的教育就是自己。瞧,句句都是真理,李主任的博学和哲人气息让开场精彩十足! </p> <p>  石芳蓉老师分享了自己的读后感——《合适教育,需要发现和提供》。石老师总结了冯教授的成功秘籍,并检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得出启示:1.以长促短;2.优教激能;3.变中求进。石老师不仅对《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这本书进行了深度学习,还进行了深度思考,为自己的教学注入活水。</p> <p>  张璐老师谈了自己近期关于网络教学的做法与思考。张老师以《新华字典》中对“合”、“适”的注释为基准,结合自己线上教学的实际,总结了3点认识:1.适环境,合学情;2.适载体,合兴趣;3.适学科,合未来。张老师在实践中思考,又在思考中成长。</p> <p>  高丹老师以《关注差异,尊重情感》为题分享了自己的读书心得。她对照自身教学总结到:1.认识差异,善待差异;2.懂得尊重,善于倾听;3.坚持学习,不断成长。在谈到读书时,高老师认为读一些非自己本专业的书,从本专业中跳脱出来,作为局外人来审视自己,会碰撞出思维的火花。</p> <p>  王佩老师从四个方面谈了自己的读后体会。1.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石。2.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合作互动”的。3.教师专业成长离不开学生,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4.自己关于备教案的思考。求学将以致用,读书先在虚心,王老师总是以谦逊的态度对待教学。</p> <p>  李芝侠老师分享了自己的读后体会——《享受教育,做最好的自己》。通过对冯教授《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这本书反复研读后,李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表示要从以下4个方面做起:1.珍惜讲台,享受拥有讲台的乐趣;2.养成读书的习惯,享受读书的乐趣;3.积累经验,享受学会反思的乐趣;4.学会合作,享受实现多赢的乐趣。李老师常常说教育就是“成就他人,幸福自己”,我想一个深爱教育、真正做教育的人才会有这样的感悟吧!</p> <p>  会议第三项:副校长王红丽指导讲话。王校长对本次网络教研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也分享了自己的读书体会,她认为老师只有珍惜讲台,热爱讲台,才能做好教育,并且鼓励老师们勇于跨界学习,跨学科阅读,成为复合型教师!</p> <p>  群山深处多幽谷,清风过处好读书。读书、交流、实践、反思不仅是读书的最高境界,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在这次教研活动的读书交流过程中,每一次的思想共鸣都令人振奋;每一位老师对教学的深度思考、诚恳的袒露心声,都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p><p> 陈丹青先生说:脚踏实地的人越多,这个时代就越酷!相信脚踏实地的人越多,教师专业成长的道路就越宽广!</p> <p>编辑:高丹</p><p>审核:李芝侠 李朝阳 王红丽</p>

读书

老师

工作室

教学

名师

分享

自己

政史

教育

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