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庚子之春,国有大殇。新冠肺炎病毒肆虐神州大地,武汉封城,举国上下,宅家隔离,共抗疫情。开学的延迟,让家长心急如焚,学子嗷嗷待哺。酒泉市教育局多方努力,为学子们带来了福音——《酒泉教育在线教学 ——学科拓展课程》,市教科所设置11个直播教学点,推选150多名优秀教师组建38个学科团队,市区教研团队与各学科组长精心指导备课,让学生们享受到了优质的教学资源,一场及时春雨洒向学子们渴盼已久的心田! 课程进行到第四周时,我有幸被中学语文学科团队安排承担八年级语文授课工作,和数万学子邂逅空中云课堂,进行了一次特别的直播尝试。 </p> <p> 第一次做直播,一次很特别的经历,是一次在挑战中超越自我的体验。授课结束后,回顾品味,有提升,有遗憾,还有更多的感动。写了一点感悟,把它们记录下来,和大家做一个小小的分享!</p> <p> 《诗经• 郑风》有云:“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邂逅”意为不期而遇,和数万学子在屏幕前不期而遇,因此我把课题取名为《邂逅诗意》,希望能通过学习,激发同学们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一起“重拾诗意诗心,重拾文化自信”,树立民族文化自豪感,共克时艰!</p> <p> 一、宏观解读,准确课程定位。“酒泉在线教育”的定位是学科拓展课程,何为拓展?如何拓展?拓展什么?市教科所给老师们提出了 "夯实基础、培育素养、拓宽视野、激发兴趣"的备课要求。在尝试过程中,教科所逐步明确了专题化、系列化的课程思路。我接到的任务是“古诗词欣赏”专题,共四课时。古诗词传统文化,对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强烈的召唤力,你看《中国诗词大会》的参与者,有乳牙未褪的四岁小孩,有白发苍苍的高龄老者,有超市剁肉的大妈,有外卖快递的小哥……古诗词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地位差别,唤醒我们内心深处共同的民族文化归属感。我找到了自己的课程定位:引领学生“重拾诗意诗心”,八年级的拓展课程,又不能雷同于九年级的专题复习训练课,我选择了以“了解—欣赏—热爱”为主线的文化欣赏系列讲座形式授课。达成“了解我国古典诗词的辉煌成就,欣赏古典诗词的文化魅力,激发热爱古典诗词的浓厚兴趣 ”的学习目标,以此“重树民族文化自信” ,增强民族自豪感 ,增强同学们共抗疫情的信心。讲座是单位时间内让听众获得最多的信息的一种授课选择。 </p> <p> 二、基于课标,整合教学内容。拓展课程完全不同于单个文本的教学,需要我们在准确解读课程标准,基于教科书的前提下整合教材,对现有的教材内容进行提炼升华,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统编版八下语文课本第三单元正好是“古诗苑漫步”的综合实践活动,里面有三个活动建议:声情并茂诵古诗、别出心裁品古诗、分门别类辑古诗。诵读这一块,之前市一中的李珂老师已经给学生做了精彩的分享,李老师也以出色的朗诵功夫给学生做了完美的示范;分门别类辑古诗,这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而言,完全有能力自主完成;“品古诗”不错,但是课本上的活动形式更适合日常线下教学操作。因此,备课要在怎么“品”这个问题上做文章。向什么方向拓展?是选取几首诗,在咬文嚼字的“细品”深度上做文章,还是在拓展视野的广度上下功夫?听课对象——学生的需要是不容忽视的因素。最近自己所带班级的学生一直强烈要求给他们讲一讲课外诗词阅读技巧,这个板块对他们来说很有难度。历次考试,课外古诗词鉴赏确实是学生的失分点,我想这可能是八年级乃至大部分初中生的短板吧。最终选择联系新旧知识,融会贯通,拓宽广度,在归纳比较中引导学生学会迁移运用,确定了四个教学板块:古诗词发展脉络,古诗词的情感分析、技巧分析、形象分析。明确了总分式的教学思路,第一讲为总,了解我国古典诗词发展脉络;后三讲为分,分别欣赏古诗词的情感美、技巧美、形象美,按照“概括讲解——典型举例”的思路进行。授课内容突出三大重点 :“《诗经》的源流地位”“唐诗宋词的辉煌巅峰”“著名诗人的杰出成就”,以此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心。 </p> <p> 三、无为之“为”,实现课堂互动。网课,是和学生的隔空交流,你无法追踪屏幕对面的学生究竟在做什么,现场授课的众多互动方式受到了限制,又是知识讲座,如何实现课堂互动?“拓展视野,激发兴趣”是讲座的最佳选择,我认为以海量知识,吸引学生,把学生的心牢牢“揪”住,实现心灵互动,是一种至高境界的课堂互动,这就是无为之为。我做了四个选择:以古诗词辉煌成就震撼学生,以“诗情画意”之美熏染心灵,以诗人身世细节引发共情,以适度紧张的快节奏激活思维。第一,通过感受古典诗词的辉煌成就和博大精深,让学生的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让这种震撼之力,激发他们对我课堂的迫切期待。我相信这种力量,因为记得小学四年级时读完了一部大部头半文半白小说《童林传》,现在看来它的价值并不高,但当时从上初中的堂哥书包里翻出来这本书的时候,随意一翻,看到一段描写柳绵八卦掌威力的文字,惊呼其厉害,当时应该说就是一种震撼。然后在爷爷的掩护下,边写作业边偷看(我们小时候几乎全班都爱看连环画,因此上课偷看,回家不写作业,老师视闲书为洪水猛兽),花了一个暑假硬是啃完了,看得晕晕乎乎,整天幻想童林怎么每天围着大柳树绕了三年。倘若硬塞我一本《水浒传》(当时并不感兴趣),估计没那么大的动力。言归正传,第一讲就想让学生震撼,让他们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所以以《诗经》开篇后,高潮前置,把盛世大唐的辉煌成就摆在学生面前,突出“初唐四杰”(他们都是年少有才名,和学生的年龄很接近,激发他们的好胜心),用“百花齐放、万紫千红”来比喻盛中唐诗坛,以思维导图罗列,让学生直观感受,然后前承后继,补叙其它朝代,让学生们脑洞大开,被中国古典诗词的辉煌成就折服,激发后续的学习兴趣。第二,每一个标题,都以古诗词之“美”贯穿始终;每一幅画面,都清新典雅,以“美”动人,让学生的身心沉浸于诗情画意的世界里。 第三,以诗人的身世故事引发学生共情。文史不分家,而且我特别赞同蒙曼教授的一个观点:文学,特别是诗歌,是历史的细节写照。史书中一笔带过的一次政变,在真实中可能就是一次惊天动地,血流成河;史书中一场轻描淡写的战争,在主角来说可能就是荡气回肠,可歌可泣。史书是冰冷客观的,但文学是细腻生动的,诗歌更是带着诗人的温度。以人物故事代入作品解读,补充诗人跌宕起伏的人生细节,让学生对他们产生或崇敬或怜惜的感情,带着这种共情去解读他们的作品,比如曹操、杜甫、李白、苏轼、辛弃疾、李煜等等。第四,以适度的紧张感促使学生高度专注。刚上班的时候,一直以为课上的越慢越好,这样学生才能接受的更好。后来看到某个名校的课堂教学理念,讲究快节奏,让课堂成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我大为吃惊,难道真的不是慢一点更好?他们认为,过慢的节奏很容易让学生的思维进入沉睡状态,而适度的快节奏,让学生有适度的紧张感,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不断思考。后来听课观察,果然如此,一些节奏特别慢的课堂上(特别是文科),学生昏昏欲睡,调皮的在桌箱里玩手指游戏,或者和要好的同学挤眉弄眼,不亦乐乎,听课的人也似乎渐渐被催眠,最后被一声“谢谢老师,老师再见”突然惊醒。而一些课堂上,学生被随时抛出的未知深深吸引,一节课如进大观园,别有洞天,听课的老师也渐渐面露欣欣然之色,下课就开始热烈的讨论,所以,我渐渐认同了这种观点。当然,随着不断实践,发现也不能一概而论,年级不同,节奏不同,低年级需要舒缓一些,节奏快学生积累有限跟不上,年级升高学生的接受能力也随着提高,太慢学生吃不饱。再比如理科的例题讲解,实验演示,就需要慢一些,让学生看清楚、听明白,如果你讲得太快,就容易夹生饭。语文的美文品读,不能太快,要在适度舒缓的节奏中营造美的氛围,实现情感的浸润,太快会破坏美感。现场竞赛、讲座等,就需要适度的快节奏激活学生的思维,这节奏应根据内容来灵活选择。讲座,需要适度的紧张节奏,内容要不能过于单薄陈旧,须得众多新知环环相扣,通过不断抖包袱吸引学生;语言要有激情,不能自说自话,要通过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语气变化来达到扣人心弦的目的,让听众没有开小差的空间。</p> <p>第一讲:古诗词寻根问源——从《诗经》到《纳兰词》</p> <p>第二讲:一字一句总关情——古诗词里的情感美</p> <p>第三讲:一曲一折总关情——古诗词里的技巧美</p> <p>第四讲:一草一木总关情——古诗词里的形象美</p> <p> 授课导学案</p> <p> 虽然屈原的作品在高中教材才有选取,但我觉得不得不缅怀于他,不只是因为他是中国第一位诗人,也不只是他开浪漫主义诗歌先河,更因为他是湖北人。荆楚大地遭遇浩劫,我们责无旁贷。不仅仅因为它是我们雄鸡版图的一部分,更是因为两千年前,三闾大夫屈原,行吟泽畔,抱石投江,其忠贞爱国之志,成为后世敬仰的楷范,更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的核心精神支柱!</p> <p> 自己原创的文字,喜欢反复去读,因为它有自己心灵的温度。女儿告诉我:“妈妈,你放心去上课,你自己写的东西,学生能感受到你的诚意,会喜欢的。”</p> <p> 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讲诗歌“形象”与“意象”的联系。做到这张课件,隔着书窗,远眺城市璀璨的明灯,脑海中灵光一闪,突然出现了这么一个比喻。</p> <p> 李白、明月、与酒的不解情缘</p> <p> 于文华演唱的《关雎》,对比了《经典咏流传》的演唱,窃以为于文华更演绎出了《国风》之韵!</p> <p>你静待花开,花儿已在不经意间悄然绽放</p> <p> 闫晨曦美文朗诵——《古诗的魅力》。这是一个热爱读书、热爱诗词、热爱朗诵的女孩。热爱,让她遇见更美好的自己!</p> <p> 课堂是一门缺憾的艺术,因为缺憾,让我们自我超越,在超越的过程中又会有新的遗憾,这个过程中,你惊喜地发现在点滴进步,当你刚刚找到一点点感觉的时候,不觉已进入尾声,又留下了新的遗憾。上面的这个视频是本次上课留下的最大遗憾,课程进入尾声,我给学生的导学案上分享了一篇美文《古诗的魅力》,并让我们八年级这个热爱读书、热爱古诗词的朗诵爱好者闫晨曦同学节选了一部分做成朗诵视频,希望在课程结束的时候,通过甜美的朗诵,将热爱的种子播在学生的心里,但也正是由于这节课稍许的即兴发挥,到最后因为时间关系没能分享,让我深感遗憾!因此,分享在这里,希望被更多的人感受到这个孩子对古诗词的热爱!</p> <p> 短短的四天,让我零距离感受到了酒泉教育人对广大学子的殷切关怀,也目睹了活动参与者的热忱与敬业。他们无论承担什么角色,都坚守着一份执著,没有口号,没有宣誓,但让人深深感受到为广大学子“停学不停课”保驾护航的拳拳之心!市教科所团队通过钉钉和QQ交流群,为老师们提供交流的平台,潘建军所长带领他的团队成员殷玉霞、赵颖、郝婷、赵海霞等人,或线上培训交流,或亲自到直播现场,对直播工作进行悉心指导。</p> <p> 市教科所义教部负责人殷玉霞等几位老师,每天来往于各个直播点,不辞辛劳。第一天上课特别紧张,正好殷老师在场,下课后殷老师就耐心指导我如何放松心情面对镜头、提醒我以素雅柔和的服饰色彩搭配给屏幕前的学生美的享受等细节问题。她的指导一语中的,让你豁然开朗。我想这可能是很多上课老师的共同感受:只要你愿意迈出脚步,友善之手会助力你走得更远。</p> <p> 辛勤工作的幕后英雄!直播点的负责老师们,每天七点半准时上班,早早调试好设备,静待上课的老师。油田二中的卢子星老师让很多人暖心,他和王老师、杨老师两位年轻的老师一起默默坚守。第一次去试课件,战战兢兢,卢老师一个善意的微笑让人倍感亲切,每天上课前,他都会面带微笑和你聊天,不知不觉,你一点儿也不紧张了。你可能想不到,两鬓斑白的他是一位电教工作负责人,不由让人刮目相看!</p> <p> 个人的智慧是渺小的,但团队却是你无穷的力量之源。感谢初中语文学科团队给予我的一次特别经历,同时也感谢七中为老师搭建的成长平台。在王毅校长的带领下,学校的名师讲堂定期对老师进行专业成长、教学理念、希沃技术等培训;把课堂作为教学研究的主阵地,促进老师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向课堂要质量。疫情期间,初中部又邀请专家对所有老师进行了线上“希沃云课堂”“晓黑板”“云痕大数据”等技术培训指导,帮助老师顺利开展网上管理辅导工作,这样的团队,让老师走进学无止境的广阔天地。七中的初中部主管领导党玉龙校长是一个工作富有创见的人,他以先进的理念引领着团队探索前进。这次授课,从给专题、定课题到备内容,他对老师都有很高的要求,督促着你必须打破陈规,另立新意。因为他主要负责八年级在线授课,上课过程中,他对我的课堂全程追踪,每天都提出新的改进方向,让你从超越昨天的些微喜悦中回过神来,开始新的挑战,直到最后一讲结束,他才真诚地评价:“讲的不错,很好!”四天很快过去,从第一天战战兢兢,不敢正视镜头,到最后一讲的投入忘我。蓦然回首,你发现,严格的要求,鞭策的力量,可以让你进步得这么快!这次授课中,在初中语文团队首席党玉龙校长和小学语文团队首席宋玉玲校长的指导下,七中团队以严谨的态度、扎实的功底,精彩的课堂,得到了高度一致的好评!我想,这就是团队的力量!</p> <p> 七中初中团队授课老师</p> <p> 七中小学团队授课老师</p> <p> 曾共事多年的老搭档——三中教务处陈松仁主任,只要你有疑惑,他必定知无不言,在举棋不定的时候和他探讨,会让你拨云见雾开。老同学张艳,听到我需要激光笔,大晚上跑离家十几公里的单位去取,又特意送到家门口。热心电话指导的东苑张鸿虎主任等许多同事朋友,不一一枚举。我不大热衷交际,比较喜静。但是,当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你发现你的周围善意满满!</p> <p> 孩子们的鼓励让你更有信心</p> <p> 真心说,三月初肃州区电教中心组织的希沃技术在线培训真乃神助!每天小测,还有实操作业,让你一点儿都不能偷懒,但也学的扎扎实实,其中一些技巧比如剪辑师、图片去背景、动作动画等可派上了大用场!特别是有个投篮动作动画制作,当时还不甚在意,这次备课讲“鸿雁传书”就派上用场了,一只栩栩如生的大雁从三位大诗人眼前飞过,不知道有没有以假乱真。做了个视频小教程分享出来!</p> <p> 一场瘟疫,一次大考,华夏儿女万众一心,尽己所能,书写着这份答卷!逆行,捐赠,宅家,隔离……“酒泉在线教育”郑重地添上了一笔。“停学不停课”的春风沐浴着千家万户,收益的何止是千万学子,授课老师在实践中磨砺,在磨砺中成长,线下老师随堂听课,为学生在线解疑,在感悟中收获……酒泉教育开启了新纪元——酒泉人也有自己的直播课啦!</p> <p> 武汉的樱花盛开了,仿佛给人们诉说着春天的喜悦——截止今日3月23日,武汉新增病例已连续五日为零!!!我们相信,阴霾终将过去!我们真诚期盼:寂静的校园里,重新响起广播操动人的旋律;空旷的操场上,重新响起天真孩童嬉戏玩耍的欢声笑语;明亮的教室里,重新响起学子琅琅的读书声。那时,才是真正的春暖花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