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安,终未安

陆鱼

<p><b style="color: rgb(1, 1, 1);">01.朱家一女,是朱安</b></p><p><br></p><p>下花轿时,我掉了绣花鞋,是凶兆。</p><p><br></p><p>光绪三十二年六月初六,我的大喜之日,五年后我又遇见他。嶙峋得清冷,而倨傲。</p><p><br></p><p>月色凄寒!</p><p><br></p><p>盖头迟迟未掀,灯花大抵瘦了,他坐在太师椅上,翻书,不语。我瞥见墙角一只蜗牛,一点点向上爬,仿佛时间。</p><p><br></p><p>五年前,父母之命,我便成了周家的媳妇,年底完婚。他是江南水师学堂的学生,书香门第,祖父是京官,犯了错,锒铛入狱,家道也便中落。我家为商,我长他三岁,似是一桩好姻缘。</p><p><br></p><p>成亲在即,他却要留洋日本,耽搁婚期,临别,我随周家人送行。他对我说:“你名朱安,家有一女,即是安。”周家无女,从那时起,我就自认为是周家的人。让家安心,让家安宁,是我毕生所愿。</p><p><br></p><p>我等了五年,等待有朝一日,一路笙歌,他来娶我。</p><p><br></p><p>可是他迟迟未归,杳无音信。</p><p><br></p><p>听娘娘(绍兴语,即婆婆,下同)和亲戚们说,他成了新派青年,嘱我放脚,进学堂。我四岁缠足,母亲言,好人家的女子都是三寸金莲,大脚丑陋鄙俗,不成体统。如今我二十有余,又谈放脚,徒遗笑柄。余家传统,容不得我挑战。说到底,我不过是个小小女子,旧时代的小女子。我唯一能做的,便是婚礼时往大如船的鞋里塞棉花。没承想,下花轿时竟掉了,欲盖弥彰。</p><p><br></p><p>洞房花烛夜,彼此黙然一夜。一沉默,就是一辈子。</p><p><br></p><p>三天后,他再度离家,去日本。</p> <p><b>02.我为朱安,却不安</b></p><p><br></p><p>宣统三年,也就是1911年,满清垮台。</p><p><br></p><p>我们的婚姻已经走过第五个年头。</p><p><br></p><p>先生回国两年来,先后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和绍兴中学堂作教员。他从不归家过夜,偶尔行色匆匆回来,怀抱许多书,我看不懂。他和娘娘说话,说“国民革命”,“中华民国”,大抵是些国事。我沉默地听,静静地看。他时而悲愤,时而激昂的模样,我很喜欢,他是做大事的人。</p><p><br></p><p>我出街,街头巷尾都是“革命”的说法,人们好像跟从前不一样。像先生一样不束辫子的男人多起来,女人也渐渐不裹脚,天下乱了。先生似乎小有名气,路过酒肆药铺,常听闻“周树人”云尔。我是骄傲的,因为我是周树人之妻。我亦是疼痛的,守着有名无实的婚姻,枯了华年!</p><p><br></p><p>先生是摩登人物,对这新气象,自然是喜悦的,我却是个旧女人,贴着“包办婚姻”,迈着三寸金莲,被风云突变的世道挟裹着,颤颤巍巍地撞进新时代,往哪里去,我不知道。</p><p><br></p><p>晌午,我回娘家,先生去北平了。</p><p><br></p><p>我不识字,托小弟写封信。</p><p><br></p><p><i>先生树人:</i></p><p><i>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i></p><p><i>望纳妾!</i></p><p><i> 妻:朱安 1914年11月</i></p><p><br></p><p>先生未复,听说动了怒。说我不可理喻,不可救药。</p><p><br></p><p>正如下花轿时掉鞋,在他面前,我如履薄冰,总是弄巧成拙。我是爱他的,甚至允许他纳妾,可他不懂。只有娘娘痛惜我。打理周家上下多年,我不像周家媳妇,更像周家女儿。一九一九年,先生为了事业,举家北上赴京。我于是离了这江南水乡,离了娘家。</p><p><br></p><p>一别,竟是一世!</p><p><br></p><p>“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我的人生依附于丈夫,他是大器之人,命运系于国运。我的一生,便在这天翻地覆的历史洪流中,颠沛流离,支离破碎。</p><p><br></p><p>人生尽处是荒凉!</p> <p><b>03.若菊朱安,披冷光</b></p><p><br></p><p>北平只有老鸹憔悴的哀叫,日子里满是干枯的味道。</p><p><br></p><p>我们住在二弟周作人处,弟媳信子是日本人,作人留日时“自由恋爱”而结合。她思想进步,又懂写字,深得先生喜爱。来到北平我才知道,先生声名竟如此显赫。来访者络绎不绝,有学生,也有大人物。每遇客访,我都居于后屋,他应该不愿我出面待客。先生由内而外都是革新,只有我是他的一件旧物。</p><p><br></p><p>今日我在后屋时,作人走了进来。</p><p><br></p><p>“大嫂,你怎么一个人在这?”</p><p><br></p><p>我笑了笑,没有答。</p><p><br></p><p>“大嫂真是安静之人啊,这么些天都没听你说过话。”他的声音里有旧时光的味道。</p><p><br></p><p>我想了想,说:“作人,你教我识字吧。”</p><p><br></p><p>“好啊,听大哥讲,我只当你顽固不化,既然你求进步,我断然全力助你。”</p><p><br></p><p>他写下八个字——质雅腴润,人淡如菊。</p><p>“形容大嫂,恰如其分。”</p><p><br></p><p>后来每当先生待客,作人便来后屋教我写字,有时也与我交谈。十几年的婚姻,我心如枯井。作人似是井底微澜,让形如枯槁的时日芳草萋萋。</p><p><br></p><p>“大哥现在教育部供职,他在北大教书,不叫周树人,叫鲁迅,是著作等身的文豪,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领袖。”</p><p><br></p><p>“大嫂,你虽是旧式妇女,却不愚钝,你很聪慧,大哥不接受你,或是先入为主的偏见,以为婚姻自主的就是好。”</p><p><br></p><p>“事实上,你也看到,信子是我自己选择的妻,她挥霍无度,又常歇斯底里,大哥一味崇洋,未免太过激进。”</p><p>……</p><p><br></p><p>斑驳的时光叠叠错错,在北平八道湾的四年,是我人生中唯一的阳光。无论如何冰冷漠然的人,在暗如渊壑的日子里,总有一次靠近温暖,靠近光明。生是修行,缘是尘路的偈诰,因为来之不易的刹那芳华,我忘记伤痛,忘记幽怨,得你,得全世,得一世安稳。</p><p><br></p><p>然而,满地阳光凉了!</p><p><br></p><p>作人与先生决裂,先生被迫迁居。</p><p><br></p><p>临行对我说:“留在作人家,或是回绍兴娘家。”</p><p><br></p><p>我不说话,两行清泪,惊碎长街清冷!</p><p><br></p><p>他们兄弟二人已然恩断义绝,此地可堪留我?若回绍兴,我便成休妻弃妇,给朱家蒙羞。世人都说先生待我好,谁知我呑下多少形销骨立的荆棘?我一辈子,无论多难,只哭过两次,那是一次。</p><p><br></p><p>娘娘心痛,劝先生:“你搬了家,也要人照料,带着她吧。”</p><p><br></p><p>先生瞥了我一眼,清冽而凛然。那年渡口,早已物是人非。往事倒影如潮,历历涌上心头。</p><p><br></p><p>花自飘零水自流!</p><p><br></p><p><b>04.礼物朱安,伤悲赐</b></p><p><br></p><p>先生肺病,终日咳得厉害,只能吃流食。我自制各种南味糕点,是先生极钟情的。先生恢复得很快,待我亦不似原先淡漠,甚至将我的卧室作为书房。莫不是一种恩赐!</p><p><br></p><p>家里又宾客如云,我不再避讳,一切向好。</p><p><br></p><p>直到,她出现。</p><p><br></p><p>高颧骨、短发、皮肤黑,个子很小,标准岭南人长相,说话不会翘舌。先生讲新国文,久居北平,京腔很重,有时纠正她。……,先生笑笑,眉山目水间情意展延,是我从未见过的温暖。</p><p><br></p><p>女孩几乎天天造访,先生比任何时候都快乐。他放心我不识字,日记和书信都放在卧房桌上。我于是知道,女孩叫许广平,她写给先生许多信,浓情蜜意,溢于言表。我不明白,大抵又是新人做派。</p><p><br></p><p>那日,女孩坐在客厅,我斟茶给她,“许姑娘,喝茶。” 岁月如水人如茶,顾盼之间,云烟四起,藏住多少曲折心思。我不过是想提醒她,谁才是这里的女主人。无论如何,她是客。</p><p><br></p><p>许广平抬眼看我,笑容像清晨簇新的阳光。她太年轻了,我已年逾不惑,年华蓦地在眉眼间轻轻凋谢。青春是一阕流光溢彩背后本能的张皇。有女人的地方就有争斗,可我,不战而屈。</p><p><br></p><p>我黙黙转身回卧房,听闻先生说:“她是我母亲的太太,不是我的太太,这是母亲送我的一件礼物……。” 我的心仿佛被捅了一下,绽出一个血泡,像一只饱含热泪的眼睛。</p><p><br></p><p>先生何等睿智,又如此愚钝。</p><p><br></p><p>我是大家闺秀,是旧式女子,不擅辞令,不懂表白。于我而言,爱是生活,是生死契阔的相依相随,是细水长流的饮食起居。我以为,经年的忍负与牺牲,或可换来先生的一抔柔情,没承想,我的深情却是一桩悲剧,亦是一场徒劳!</p><p><br></p><p>外面兀自欢声笑语,许广平说:“这是一场费厄泼赖(英语译音,即公平竞争。)我听不懂,恍惚间,满世喧嚣折尽。</p><p><br></p><p><b>05.遗物朱安,好凄凉</b></p><p><br></p><p>青灯黄卷度残生,记忆茕茕。一九三六年深秋,日本占领东三省,北平局势紧张。许广平寄信给我;“先生逝于十月十九日上午五时二十五分。” 展信,泪不可遏。我一辈子流过两次泪,这是第二次。枯等三十年,他活着,还有个盼,如今阴阳两隔。我是将熄的碳火,他是唯一的余温。秋雨潇潇,我把心里凄凄的疾风浇得湿漉漉,缘份清浅,怨不得时过境迁。</p><p><br></p><p>后来,日本侵华,娘娘仙逝,日子更艰难了。</p><p><br></p><p>家徒四壁,一日两餐,只有汤水似的稀粥。我想起先生的藏书,或可换钱维持生计。先生一生,撰文不计其数,却没有一个字是关于我。</p><p><br></p><p>依栏愁空怅,恨三千丈,何处话凄凉?</p><p><br></p><p><b>尾声:我为朱安,终未安</b></p><p><br></p><p>日本投降,北平无战事。</p><p><br></p><p>时光越老,人心越淡。回望这满盘皆输的人生,我们这些时代波涛中的小角色,大人物身边的小角色,生存也是一种枉然。</p><p><br></p><p>过往的岁月教会我,我的一生只有一个字:冷,彻骨的冷。所以我会在星稀的冬夜,点一堆火,慢慢想你。想起风陵渡口的相逢,那个清癨疏淡的少年对我说:“你名朱安,家有一女,即是安。”</p> <p><i style="font-size: 18px;"><u>说明:非原创,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读于美友的美篇,美友记载此文原载于且读文摘,未记作者。在此,感谢美友编排分享。</u></i></p><p><br></p><p><i style="font-size: 18px;"><u>我删减了原文中事实争议的部分,添加了小标题。因特别欣赏作者的文字,特此编排,旨在分享,使这优秀的文字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如遇作者,更为有幸。</u></i></p><p><br></p><p><i><u>后改成豫剧《风雨故园》。百度记载《风雨故园》是由河南省剧协副主席、著名编剧陈涌泉创作的豫剧《朱安女士》改编。</u></i></p><p><u style="font-size: 18px;"> (陆鱼于2020年3月20)</u></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后续:</b></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朱安,终未安》被美篇推荐首页后,吸引了更多读者转发、收藏与评论,悲凉的朱安被才情的作者浓笔书写引起了广大读者的悲悯。人,是复杂的,有思想有追求更复杂,所以是非难说清,这篇《他们后来》,来源于百度了解,无恶意苛责。</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span><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他们后来 ——</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b></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朱安无才情,可也不是无心之人。一直走着鲁迅母亲的路线,期盼曲线得爱。漫漫人生路上,有衣有食无爱也作罢,直到到母亡夫去。晚年又寄托在周海婴那,在她的思想里,她是妻,许是妾,周海婴也是她的儿子——虽然周海婴并没有认同,所以她没有从周家收养一个侄儿。</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北京的房子与鲁迅的版权是朱安的资产, 可以度日,许广平不允变卖,她也不忍,就定下由许广平按当时北京最低生活标准供养她,但是许广平入狱出狱社会动荡邮路不通,老年朱安的日子尤为艰难,当孤苦老去的生命最后,她把全部遗产赠给了周海婴。人生是个过程,她的人生是个空程,不曾得、不携走……</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鲁迅先生胸怀大事,日日忙碌,无暇顾及一个“毫无思想”的朱安,即便是志趣相投的许广平,后来大多是生活的助手,跑邮递伺写作…鲁迅爱才,是青年才俊的领路人,尤其对萧红,鲁迅欣赏这股清新的文学风,鲁迅成就了萧红。他们之间的交流连许广平都羡慕不及,不识字的朱安如何能在鲁迅那分得一份爱?</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鲁迅全面,爱国爱文、爱母爱子、爱才爱文,却没爱朱安,终是辜负了朱安。</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陆鱼于2020年4月2日)</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美友收藏链接后的点评</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