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和的力量

蒹葭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样的开头似乎标定了本文的一个民国范的语言基调,并着荷塘月色,并着亭亭的舞女的裙。然而并非如是,心里的不宁静完全是真实的,语言自然就无法刻意去追求某种范式,只求表情达意痛快就好。人的内心无法宁静总是因为受了外在事物的影响,不知是因为疫情的影响还是本身定力不够,些许小事个别言语就会动辄着急上火,连珠炮似的发言,过后又追悔难过。反省多了难免产生自我怀疑,难道是更年期到了?</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有个叫朝晖的小学同学,若干年后在单位重逢,除了感慨奇妙的缘分,也让我感受到温和的力量。朝晖生得十分漂亮,有一双澄澈明亮的大眼睛,最让我喜欢的莫过于听她说话,语速平稳,音调不高,温柔中又能透出力度,使人听了就能入心入情。我那时是个团干部,整天组织着青年们开展各种活动,团干部挺难的,想把事情做成,全凭腿勤嘴勤,话说得多了,自己都觉得聒噪,如果不顺利,更是急得调门瞬间能提高三五度。遇见朝晖,让我不觉自省,这样温柔沉静的样子实在太可爱了,着实令我心生爱慕。朝晖后来带领团队做成很多事,从不见她高声大气,却总能张驰有度地把事情做成。</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教授文秘学和写作课的郭老师也是我的挚爱,几十年过去了,我依然想念她站在讲台上的模样,温柔温暖温情,䋈语声中把所有的课程要义牢牢刻在学生的脑海中,又把生活实际与文学作品结合得那样有趣,她的目光扫过课堂的时候,随着目光一道而来的,还有她温和的语气,柔软中透着坚定。她的课上没有粉笔头也没有狮子吼,难得的是课上笑语晏晏,课下作业也不烦,那些收获我至今受益。</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后来由于工作的原因接触了许多科技工作者,有老院士、有专家学者、有一线的老技术人员,回顾他们所经历的流金岁月,环境有时艰险有时平顺,不论是畅谈科研攻关的难处、趣事,还是个人的成长经历,我能听到的无一不是一种温和的语调,也许是岁月洗去了曾经的火气,也许因为冷静客观是科研人员必备的基本素养,他们在讲述的时候总是沉静而有力度的。这样的感染力也许不能在一时半刻间让人热血沸腾,却能够长长久久地撼动人心。</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从前我们学院的学生处长吴老师,曾对我有一个评价,说我不张嘴是个林黛玉,一张嘴秒变王熙凤。好吧好吧,我不认为这个是表扬,一定是语速太快语调太高惹得祸,得改。从哪里改起呢?先修心养性吧,绣花、读书、织毛衣,几十年过去了,书读了几十本,毛衣织了几十件,在小团队里有了一定的年资,与年轻后辈说话似乎有了一些温和的影子。有一位兄长教育我说,凡事要谋定而后动,想好了再说再做,就不会有事后追悔的情况,嗯,努力接受栽培,做一个温和的人吧。后来又换了工作单位,所接触的人和事与过往的一切可以说是天差地别,面对急事难事和未曾经历过的事,练了二十年的温柔瞬间破功,仰天大哭啊,从前白白净净的一张面皮硬是被搓磨出现在的一脸法令纹。我的温和的力量啊,从来就只是我的面具而已,时过二十多年我依然还是那个张口就来的“泼皮破落户”,好吧,温柔似乎与我无缘,难道只能放弃了?</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理想因其美好而永远闪耀光华,不能因为困难就放弃追求,那些被我正面硬刚过的人和事啊,请相信我对温和的力量依然有着着魔一般的热爱,也许再过三十年,到了不逾距的年龄,我就会拥有温和的力量了,哈哈😄!</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也许到了那个时候,我就能写道,这几天心里很是宁静,并着荷塘月色,也并着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了。</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