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甘宁故事(十二)

龙口西

<p>和西北大汉分道扬镖的时刻终于到了。7.4日下午三点多,财哥将我们载到西宁火车站,我们将前往兰州完成最后一段旅程;财哥则回他的家张掖。陪伴了我们一路,他也辛苦了,通知手下人把车开回去,他比我们稍早一点登上火车了。</p> <p><br></p><p><br></p><p>7月5日凌晨到达兰州,在车站对面的旅馆办理好入住、洗漱、早餐后,我们就寻找甘肃省博物馆了。这已成了我们旅游的必要项目,每至一地,绝不错失!</p><p>兰州市的城市建设看上去不及银川、西宁,道路,建筑物略显陈旧、挤拥,人口密度也大些。连西北大学的门口,也就在闹市中的马路边上,令我有些诧异!</p><p>虽如此,但我觉得兰州市还是有两张闪亮的名片:甘肃省博物馆和黄河第一桥。(仅限于我们呆了短短一天的浅见。)</p> <p>甘肃省博物馆历史悠久,1939年,中英庚子赔款董事会组建成立的甘肃省科学教育馆,就是甘肃省博物馆的前身。2012年甘肃省博物馆荣升为国家一级博物馆。</p> <p>成为一级博物馆的标准包括:</p><p>◆藏品数量很大,或种类很多,或珍贵文物数量很多</p><p>◆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或其中一类具有世界意义</p><p>◆有社会教育机构和专门从事社会教育工作的人员,馆内设有专门的教育服务区</p><p>◆有稳定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博物馆志愿者队伍,培训合格的志愿者每年应为博物馆或观众服务4次以上</p><p>…</p> <p>门口已有学生等候进入参观,后面还有一个小朋友认真的排队。</p> <p>我们很想找到志愿者给讲解的,可当天大学生有课(担仼讲解员的基本都是西北大学历史或考古专业的在读生)。没办法,只好认真观看,就差没做笔记了。</p> <p>感觉藏传佛教在当今还是相当鼎盛的,一路所见,这类的寺庙都显“蒸蒸日上”的趋势,而张掖的大佛寺,敦煌莫高窟都依然是很原生态的模样。</p> <p>这具化石标本不是复制品。</p> <p>忘记是否出土原件了。</p> <p>绢底平绣人像</p><p>西汉,武威市磨嘴子汉墓出土,高7.2厘米。红色绢底,用绛、浅绿、浅黄、黑色丝线平绣二人像,作对话状。</p> <p>这是原件!</p> <p>铜奔马(马踏飞燕—镇馆之宝)</p><p>东汉,武威市雷台汉墓出土,通高34.5厘米,长45厘米,宽13.1厘米,重7.3千克。造型矫健精美,作昂首嘶鸣、疾足奔驰状。塑造者摄取了奔马三足腾空、一足超越飞鸟的刹那瞬间。</p> <p>驿使图画像砖—镇馆之宝</p><p><br></p><p>驿使图画像砖,上世纪70年代出土于嘉峪关新城魏晋(220—420年)墓葬群5号墓前室北壁东侧,现藏甘肃省博物馆。砖长35厘米,宽17厘米。画像砖为米色底,黑色轮廓线,上绘一信使,头戴黑帻,着皂缘领袖中衣,左手持?传文书,跃马疾驰。生动再现了当时西北边疆驿使驰送文书的情景,客观真实地记录了距今1600多年前这一地区的邮驿情形,被认为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古代邮驿形象资料。1982年,在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原邮电部选中“驿使图”为图案,专门单独发行J85《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纪念小型章一枚,用以纪念这一集邮文化界的盛事。1994年我国发行了首款全国通存通兑银行借记卡性质的储蓄绿卡,卡面亦选用“驿使图”,该卡现在已成为中国网络覆盖面最广的金融借记卡,涉足亚洲、北美、欧洲的部分国家和地区,进一步向世界展示“驿使图”的古典美。</p> <p>这张照片和上面的对比,只有四块是复制品,其余是出土原件。</p> <p>大云寺五重舍利宝函—镇馆之宝</p><p><br></p><p>  1964年12月,在甘肃省泾川县城关镇水泉寺发现的唐代大云寺塔基地宫,出土了一套舍利容器。共5件,由石函、铜匣、银椁、金棺和玻璃舍利瓶组成,大小套置在一起。最外层为石函。 隋仁寿元年(601年),隋文帝敕令将所得14粒佛骨舍利送入泾州大兴国寺(今大云寺)地宫供养。武则天时期,伪造载有女人当皇帝故事的佛典《大云经》,并“敕两京诸州各置大云寺一处,藏《大云经》,使僧人升高座讲解”。在这一政治背景下,泾州在隋大兴国寺遗址上建造泾州大云寺,动工之际,发现了隋代供养的舍利。武则天认为是吉兆,遂请人精心打制金棺、银椁、铜匣,以玻璃瓶盛装14粒佛骨舍利,配以石函,藏入地宫,建塔立寺。</p><p><br></p> <p>类似俄罗斯套娃—从小到大(五层)</p> <p>室外的树上结着奇怪的果!</p> <p>靠近黄河第一桥附近的一间拉面店,人气很旺。于是我们便每人来了一碗正宗的兰州拉面。</p> <p>黄河第一铁桥的历史—</p><p>兰州段黄河的泛滥和莫测,一直都是中原的通病,在明洪武时期,这里被修筑出了一条浮桥,以保证中原和西域的通商互动,但这条浮桥的弊端却很多,就好像在每年的冬季,黄河结冰时,浮桥就得被拆除,直到春天万物复苏的时候,再重新搭建,对于人力和物力都是一个巨大的浪费!</p><p>这一状况直到清朝光绪年间,才得到了缓解,当时,清朝政府和德国内的一个商行签订合约,将在兰州段黄河处,起一座铁质大桥,并启用当时的“华夏小鲁班”天津工匠刘永起督工设计,大批华工昼夜不停的加紧建造,仅耗费两年时间,就让这座6墩5孔大铁桥拔地而起,兰州段黄河的危局骤除!</p><p>依照当时的文明程度,在波涛汹涌的黄河上建起如此宏伟的一座铁桥,简直就是个奇迹!建造这座铁桥工程仅仅花费了30.66万两白银,只相当于现在5000万人民币,要知道当时建桥所有用的一应材料可全部得从德国进口,再加上国内极其落后的运输条件,无论是过程,还是建造难度,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而且,我们可以看到,这座铁桥可是没有任何焊接痕迹的,这就让人不得不惊叹了!</p><p>在长达百年的动荡战乱中,这座大桥始终稳固如常,屹立将近两百年从无撼动。作为兰州地界上最悠久的古桥,也是黄河上的第一座铁质桥梁,这“天下黄河第一桥”的美誉,名不虚传!</p><p>现在此桥只作人行不行车了。</p> <p>以前看到这个塑像以为在荒凉的黄河岸边,谁知就在闹市旁。</p> <p>黄河边的羊皮筏子。</p> <p>令我的同学三年来都垂涎欲滴的皮薄汁多又香甜的西北大黄桃(去年夏天还在群里交流在哪哪哪买到疑似西北黄桃)!在一个大市场见到,我们当下买了两箱,然后化整为零带回广州让家人分享。</p> <p>5日晚告别兰州。</p> <p>途经西安。</p> <p>7.7日下午2时平安到家。放下行李顺便拍一张。</p><p>行李中的黑色背囊是失而复得的:火车到达广州时,因忙于搬弄行李箱,顺手将背囊扔在中铺了,下车时过于兴奋竟然忘了。一路上上下下,周周转转的到了验票出口,感觉好轻松啊!才发现一路上背在身上的背囊怎么没了?转身马上往站台冲刺!65+的人,居然可以像年轻时冲往林段救火的速度飞奔。跑回站台,幸好火车还停靠在原位,列车员还在清理打扫。说明来意,核对无误,物归原主。</p><p>2017年青甘宁;2018年东欧游。2019年空白…很想去山西走一走的,不知今生能否达成所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