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四个节气。即太阳位于黄经0°(春分点)时。于公历3月20日或3月21日交节。春分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此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北移,故春分也称“升分”。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春分是个比较重要的节气,它不仅有天文学上的意义:南北半球昼夜平分,在气候上,也有比较明显的特征。</p><p>春分时,从理论上说,全球昼夜等长(参见晨昏蒙影)。春分之后,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各地夜渐长昼渐短。春分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春分之后,北极附近开始极昼,范围渐大;南极附近极昼结束,极夜开始,范围渐大。</p><p> 春分一到,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明媚,中国大部分地区的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此时也是早稻的播种期。</p><p>春分的意义,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二是春分正当春季(立春至立夏)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p><p>我国四季划分的传统方法,以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作为四季的始点,以二分和二至作为中点。如春季以立春(斗指东北,后天八卦艮位)为始点,春分(斗指东)为中点,立夏(斗指东南)为终点。</p><p>西方四季划分是以“二分二至”作为四季的起始点,如春季以春分为起始点,以夏至为终止点。西方国家所处的纬度较高,离黄赤相交点较远,以“二分二至”作为四季的起始点比“四立”更能实际反映当地气候。西方这种以“二分二至”划分的四季比我国传统“四立”划分的四季分别迟了一个半月。</p><p>名称 春分</p><p><br></p><p>外文名 Vernal Equinox</p><p><br></p><p>拼音 chūn fèn</p><p><br></p><p>别名 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p><p><br></p><p>时间 每年3月19日或20日或21日或22日</p> <p>春分,“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一个“分”字道出了昼夜、寒暑的界限。这时太阳黄经为0度,太阳的位置在赤道上方。农历书中记载“斗指壬为春分,约行周天,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又当春之半,故名为春分。”春分通常特指太阳视黄经位于0°的时刻,在每年农历二月十五前后(公历约为3月19日~22日期间)。[1]</p><p>在时间段上也指太阳位于黄经0°和15°之间的位置,即从春分日起至清明日前的时段,公历[2] 则大约是3月20日至4月5日之间。</p><p>春分这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是春分,在南半球来说就是秋分。</p><p>春分的意义,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二是春分正当春季(立春至立夏)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p> <p><br></p><p>每年公历3月20日左右,太阳位于黄经0°(春分点)时,为春分。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几乎昼夜等长(不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的折射与晨昏蒙影)。春分过后,太阳直射点继续由赤道向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开始昼长夜短,即一天中白昼长于黑夜;南半球各地开始昼短夜长,即一天中白昼短于黑夜。故春分也称升分。</p><p><br></p><p>而在南北两极,春分这一天,太阳整日都在地平线上。此后,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继续北移,北极附近开始为期6个月的极昼,范围逐渐扩大;南极附近开始为期6个月的极夜,范围逐渐扩大。</p><p><br></p><p>值得注意的是:北半球各地从冬至开始白昼越来越长,但是从春分开始白昼才比黑夜长;从夏至那天开始白昼越来越短,但是从秋分开始白昼才比黑夜短。</p><p><br></p><p>原因是: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随后太阳直射点开始北移,北半球各地白昼越来越长。春分过后,太阳直射点移到北半球,北半球开始白昼长于黑夜。到了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白昼最长,随后太阳直射点开始南移,北半球各地白昼越来越短。秋分过后,太阳直射点移到南半球,北半球开始白昼短于黑夜。</p> <p>计算</p><p>[Y*D+C]-L</p><p><br></p><p>公式解读:年数的后2位乘0.2422加20.646取整数减闰年数,21世纪春分的C值=20.646。</p><p><br></p><p>举例说明:2092年春分日期=[92×0.2422+20.646]-[92/4]=42-23=19,3月19日是春分。</p><p><br></p><p>例外:2084年的计算结果加1日。</p> <p><br></p><p>春分,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明史·历一》说:“分者,黄赤相交之点,太阳行至此,乃昼夜平分。”所以,春分的意义,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二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p><p><br></p><p>《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秋同义。”《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p><p><br></p><p>春分也是节日和祭祀庆典,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周礼天子日坛祭日。</p><p><br></p><p>《礼记》:“祭日于坛。”孔颖达疏:“谓春分也”。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p><p><br></p><p>民间活动上,一般算做踏青的正式开始。</p><p><br></p><p>活动有:</p><p><br></p><p>(一)放风筝,妇女小孩放风筝。并在风筝上写上祝福希望天上的神看到。</p><p><br></p><p>(二)簪花喝酒:无论男女老少都簪花。</p><p><br></p><p>(三)野外挑野菜:朱淑真《春日杂书十首》:写字弹琴无意绪踏青挑菜没心情。饮食方面,则有春菜,春汤,春酒等</p><p><br></p><p>《逸周书·周月》:“春三月中气:惊蛰,春分,清明。”</p><p><br></p><p>汉董仲舒《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至於仲春之月,阳在正东,阴在正西,谓之春分。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p><p><br></p><p>宋苏轼《癸丑春分后雪》诗:“雪入春分省见稀,半开桃杏不胜威。”</p><p><br></p><p>明王鏊《震泽长语·象纬》:“二节为一时,阳气上升共四万二千里,正天地之中、春分之节也。”</p><p><br></p><p>邢树本《二十四节与农事·春分》:“春分时节,河北大地春色更浓,温度升高,雨量增加。”</p><p><br></p><p>《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夏历)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秋同义。”</p><p><br></p><p>汉董仲舒《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至于中春之月,阳在正东,阴在正西,谓之春分。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p><p><br></p><p>古代黄河流域与之相应的物候现象为“玄鸟至,雷乃发声,始电”(见《农桑通诀》)。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华中地区农谚:“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春分亦是传统节日。在周代,春分有祭日仪式。</p><p><br></p><p>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载:“春分日,民并种戒火草于屋上。有鸟如乌,先鸡而鸣,架架格格,民候此鸟则入田,以为候。”明代山东淄川于是日栽植树木,作春酒,酿酷。《文水县志》载:“春分日,酿酒拌酷,移花接木。”</p><p><br></p><p>中国古代将春分分为三候:“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便是说春分日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发出闪电。春分在中国古历中的记载为:“春分前三日,太阳入赤道内”。</p> <p><br></p><p>春分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几乎昼夜等长。春分过后,太阳直射点开始进入北半球,北半球各地开始昼长夜短。春分是个比较重要的节气,它不仅有天文学上的意义:南北半球昼夜平分,在气候上,也有比较明显的特征,春分时节,我国除青藏高原、东北、西北和华北北部地区外都进入明媚的春天,在辽阔的大地上,杨柳青青、莺飞草长、小麦拔节、油菜花香。</p><p><br></p><p>气压状况</p><p>春分节气,东亚大槽明显减弱,西风带槽脊活动明显增多,蒙古到东北地区常有低压活动和气旋发展,低压移动引导冷空气南下,北方地区多大风和扬沙天气。当长波槽东移,受冷暖气团交汇影响,会出现连续阴雨和倒春寒天气。</p><p><br></p><p>气温降水</p><p>春分时节,除了全年皆冬的高寒山区和北纬45°以北的地区外,中国各地日平均气温均稳定升达0℃以上。此时严寒已经逝去,气温回升较快,尤其是华北地区和黄淮平原,日平均气温几乎与多雨的沿江江南地区同时升达10℃以上而进入明媚的春季。辽阔的大地上,岸柳青青,莺飞草长,小麦拔节,油菜花香,桃红李白迎春黄,而华南地区更是一派暮春景象。从气候规律说,这时江南的降水迅速增多,进入春季“桃花汛”期;在“春雨贵如油”的东北、华北和西北广大地区降水依然很少,抗御春旱的威胁是农业生产上的主要问题。[4]</p> <p>北方春季少雨的地区要抓紧春灌,浇好拔节水,施好拔节肥,注意防御晚霜冻害;南方仍需继续搞好排涝防渍工作。江南早稻育秧和江淮地区早稻薄膜育秧工作已经开始,早春天气冷暖变化频繁,要注意在冷空气来临时浸种催芽,冷空气结束时抢晴播种。群众经验说:“冷尾暖头,下秧不愁。”要根据天气情况,争取播后有3—5个晴天,以保一播全苗。春茶已开始抽芽,应及时追施速效肥料,防治病虫害,力争茶叶丰产优质。</p><p><br></p><p>“二月惊蛰又春分,种树施肥耕地深。”春分也是植树造林的极好时机,古诗就有“夜半饭牛呼妇起,明朝种树是春分”之句。在火热的农忙季节,要继续用我们的双手去绿化祖国山河,美化我们的环境。</p><p><br></p><p>春分后,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气温则继续回升,但一般不如雨水至春分这段时期上升得快。3月下旬平均气温华南北部多为13℃至15℃,华南南部多为15℃至16℃。高原大部分地区已经雪融冰消,旬平均气温约5℃至10℃。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等河谷地区气温最高,平均已达18℃至20℃左右。南方除了边缘山区以外,平均十有七、八年日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12℃以上,有利于水稻、玉米等作物播种,植树造林也非常适宜。但是,春分前后华南常常有一次较强的冷空气入侵,气温显著下降,最低气温可低至5℃以下。有时还有小股冷空气接踵而至,形成持续数天低温阴雨,对农业生产不利。根据这个特点,应充分利用天气预报,抓住冷尾暖头适时播种。</p><p><br></p><p>俗话讲:“春分麦起身,肥水要紧跟”。一场春雨一场暖,春雨过后忙耕田。春季大忙季节就要开始了,春管、春耕、春种即将进入繁忙阶段。春分过后,越冬作物进入生长阶段,要加强田间管理。由于气温回升快,需水量相对较大,农民朋友要加强蓄水保墒。“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p> <p>在每年的春分那一天,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这一被称之为“中国习俗”的玩艺儿,何以成为“世界游戏”,尚难考证。不过其玩法确简单易行且富有趣味: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虽然失败者颇多,但成功者也不少。春分成了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故有“春分到,蛋儿俏”的说法。竖立起来的蛋儿好不风光。</p><p><br></p><p>竖蛋的奥秘</p><p>春分这一天为什么鸡蛋容易竖起来?虽然说法颇多,但其中的科学道理真不少。首先,春分是南北半球昼夜都一样长的日子,呈66.5度倾斜的地球地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有利于竖蛋。其次,春分正值春季的中间,不冷不热,花红草绿,人心舒畅,思维敏捷,动作利索,易于竖蛋成功。更重要的是,鸡蛋的表面高低不平,有许多突起的“小山”。“山”高0.03毫米左右,山峰之间的距离在0.5~0.8毫米之间。根据三点构成一个三角形和决定一个平面的道理,只要找到三个“小山”和由这三个“小山”构成的三角形,并使鸡蛋的重心线通过这个三角形,那么这个鸡蛋就能竖立起来了。此外,最好要选择生下后4~5天的鸡蛋,这是因为此时鸡蛋的蛋黄素带松弛,蛋黄下沉,鸡蛋重心下降,有利于鸡蛋的竖立。</p><p><br></p><p>竖立鸡蛋不仅有许多科学道理,而且还包含很多丰富深邃的哲学思想。意大利著名航海家哥伦布横渡茫茫大西洋,发现了美洲新大陆,有人对其发现不以为然,甚至讥其为“纯属偶然”。在一次庆功大会上,哥伦布提议宴会上的先生女士小姐尝试一下,能不能把桌上的鸡蛋竖立起来,结果没有一个成功。哥伦布说,看我表演。他把鸡蛋磕下去,鸡蛋壳破了,蛋也就竖立起来了。然后他说,这就是我的发现,的确十分容易,但是,为什么你们不会?</p><p><br></p><p>鸡蛋匀称光滑的曲线是它难以竖立起来的原因,也是它的魅力所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达芬奇,曾经废寝忘食两年多,天天练画蛋曲线,这为他后来成功地塑造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国民间把脸庞称为“脸蛋”,并以蛋形作为脸庞美丽与否的标准,充分说明了我国人民高超的美学鉴赏水平和蛋形的美学属性。可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一直找不到蛋形曲线的数学表达式,就连数学家也只能凭借直尺和圆规来近似作出蛋曲线。难怪画了成千上万个蛋圆的画家也说,没有两个是一模一样的。直到现代,数学家才找到下列蛋曲线的数学方程:x^2/a^2+y^2/(ky+b)^2=1,其中|k|>1,终于解开了蛋曲线作图这个困惑几代人的难题。今天,造型为蛋形的汽车、飞艇、桥梁、隧道、体育馆、音乐厅和其他建筑物,在世界各地都可以看到,它们完善地实现了科学与文化、科学与艺术、科学与美学的结合。</p><p><br></p><p>右图所示蛋球体(立体蛋圆)即为计算机绘制,具体方程式为(x^2+z^2)/16+y^2/(0.2y+5)^2=1</p><p><br></p><p>吃春菜</p><p>岭南风俗</p><p><br></p><p>昔日四邑(加上鹤山为五邑)的开平苍城镇的谢姓,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春分吃春菜”。“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春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春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有顺口溜道:“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春,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p><p><br></p><p>送春牛</p><p>春分随之即到,其时便出现挨家送春牛图的。其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春牛图”。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春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春”,说春人便叫“春官”。</p><p><br></p><p>粘雀子嘴</p><p>春分这一天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圆,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圆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p><p><br></p><p>放风筝</p><p>春分期间还是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尤其是春分当天。甚至大人们也参与。风筝类别有王字风筝,鲢鱼风筝,眯蛾风筝,雷公虫风筝,月儿光风筝,其大者有两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市场上有卖风筝的,多比较小,适宜于小孩子们玩耍,而大多数还是自己糊的,较大,放时还要相互竞争看哪个的放得高。</p><p><br></p><p>春祭</p><p>二月春分,开始扫墓祭祖,也叫春祭。扫墓前先要在祠堂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杀猪、宰羊,请鼓手吹奏,由礼生念祭文,带引行三献礼。春分扫墓开始时,首先扫祭开基祖和远祖坟墓,全族和全村都要出动,规模很大,队伍往往达几百甚至上千人。开基祖和远祖墓扫完之后,然后分房扫祭各房祖先坟墓,最后各家扫祭家庭私墓。大部分客家地区春季祭祖扫墓,都从春分或更早一些时候开始,最迟清明要扫完。各地有一种说法,谓清明后墓门就关闭,祖先英灵就受用不到了。</p><p><br></p><p>拜神</p><p>春分前后的民俗节日有二月十五日开漳圣王诞辰:开漳圣王又称"陈圣王",为唐代武进士陈元光,对漳洲有功,死后成为漳洲守护神。二月十九日观世音菩萨诞辰,每逢诞辰,信徒多茹素齐,前往各观音寺庙祭拜。二月二十五日三山国王祭日:三山国王是指广东省潮州府揭阳县的独山、明山、巾山三座山的山神,早年由潮州客家移民春为守护神,因此信徒以客籍人士为主。</p><p><br></p><p>祭日</p><p>春分是伊朗、土耳其、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新年,有着3000年的历史。</p><p><br></p><p>《礼记》:“祭日于坛。”孔颖达疏:“谓春分也”。在周代,春分有祭日仪式。</p><p><br></p><p>日坛坐落在北京朝阳门外东南日坛路东,又叫朝日坛,它是明、清两代皇帝在春分这一天祭祀大明神(太阳)的地方。朝日定在春分的卯刻,每逢甲、丙、戊、庚、壬年份,皇帝亲自祭祀,其余的年岁由官员代祭。</p><p><br></p><p>古代帝王的祭日场所大多设在京郊。北京在元朝时就建有日坛,北京的这座日坛建于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它被正方形的外墙围护,每次祭祀之前皇帝要来到北坛门内的具服殿休息,然后更衣到朝日坛行祭礼。朝日坛在整个建筑的南部,坐东朝西,这是因为太阳从东方升起,人要站在西方向东方行礼的缘故。坛为圆形,坛台1层,直径33.3米,周围砌有矮形围墙,东南北各有棂星门1座。西边为正门,有3座棂星门,以示区别。墙内正中用白石砌成一座方台,叫做拜神坛,高1.89米,周围64米。明朝建成时,坛面用红色琉璃砖砌成,以象征大明神太阳,这本是一种非常富有浪漫色彩的布置,但到清代却改用方砖铺墁,使日坛逊色不少。</p><p><br></p><p>祭日虽然比不上祭天与祭地典礼,但仪式也颇为隆重。明代皇帝祭日时,用奠玉帛,礼三献,乐七奏,舞八佾,行三跪九拜大礼。清代皇帝祭日礼仪有:迎神、奠玉帛、初献、亚鲜、终献、答福胙、车馔、送神、送燎等九项议程,也很隆重。如今的日坛已经告别了祭日敬神的时代,成为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公园。</p><p><br></p><p>谚语</p><p>立春阳气转,雨水雁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p><p><br></p><p>根据春分晴雨预示后期天气及年景的:</p><p><br></p><p>“春分有雨到清明,清明下雨无路行”</p><p><br></p><p>“春分无雨到清明”</p><p><br></p><p>“春分雨不歇,清明前后有好天”</p><p><br></p><p>“春分阴雨天,春季雨不歇”</p><p><br></p><p>“春分降雪春播寒”</p><p><br></p><p>“春分无雨划耕田”</p><p><br></p><p>“春分有雨是丰年”</p><p><br></p><p>根据冷暖预示后期天气的:</p><p><br></p><p>“春分不暖,秋分不凉”</p><p><br></p><p>“春分不冷清明冷”</p><p><br></p><p>“春分前冷,春分后暖;春分前暖,春分后冷”</p><p><br></p><p>根据风来预示后期天气的有:</p><p><br></p><p>“春分西风多阴雨”</p><p><br></p><p>“春分刮大风,刮到四月中”</p><p><br></p><p>“春分大风夏至雨”</p><p><br></p><p>“春分南风,先雨后旱”</p><p><br></p><p>“春分早报西南风,台风虫害有一宗”</p><p><br></p><p>描写昼夜等长的,如:</p><p><br></p><p>“春分秋分,昼夜平分”</p><p><br></p><p>“吃了春分饭,一天长一线”</p><p><br></p><p>诗词</p><p>《春分》长卿</p><p><br></p><p>日月阳阴两均天,玄鸟不辞桃花寒。</p><p><br></p><p>从来今日竖鸡子,川上良人放纸鸢。</p><p><br></p><p>《七绝·苏醒》</p><p><br></p><p>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p><p><br></p><p>时令北方偏向晚,可知早有绿腰肥。</p><p><br></p><p>《偷声木兰花·春分遇雨》</p><p><br></p><p>天将小雨交春半,谁见枝头花历乱。</p><p><br></p><p>纵目天涯,浅黛春山处处纱。</p><p><br></p><p>焦人不过轻寒恼,问卜怕听情未了。</p><p><br></p><p>许是今生,误把前生草踏青。</p><p><br></p><p>《春分日》唐 徐铉</p><p><br></p><p>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p><p><br></p><p>绿野徘徊月,晴天断续云。</p><p><br></p><p>燕飞犹个个,花落已纷纷。</p><p><br></p><p>思妇高楼晚,歌声不可闻。</p><p><br></p><p>《癸丑春分后雪》宋 苏轼</p><p><br></p><p>雪入春分省见稀,半开桃李不胜威。</p><p><br></p><p>应惭落地梅花识,却作漫天柳絮飞。</p><p><br></p><p>不分东君专节物,故将新巧发阴机。</p><p><br></p><p>従今造物尤难料,更暖须留御腊衣。[4]</p><p><br></p><p>《南乡子春分》(相城寒雨客)</p><p><br></p><p>风雨半春长,龙抬头日日丽光。</p><p><br></p><p>邻塘睡莲预惊萍,涟漪。</p><p><br></p><p>踏春不见卧盼蓠。</p><p><br></p><p>春分艳阳天,齿儿戏发发更藏。</p><p><br></p><p>宜兰伴窗翠正好,笑扬。</p><p><br></p><p>牵纤菜花青径香。</p><p><br></p><p>蝶恋花葛胜仲</p><p><br></p><p>已过春分春欲去。</p><p><br></p><p>千炬花间,作意留春住。</p><p><br></p><p>一曲清歌无误顾。</p><p><br></p><p>绕梁馀韵归何处。</p><p><br></p><p>尽日劝春春不语。</p><p><br></p><p>红气蒸霞,且看桃千树。</p><p><br></p><p>才子霏谈更五鼓。</p><p><br></p><p>剩看走笔挥风雨。</p><p><br></p><p>画堂春仲并</p><p><br></p><p>溪边风物已春分。画堂烟雨黄昏。</p><p><br></p><p>水沈一缕袅炉薰。尽醉芳尊。</p><p><br></p><p>舞袖飘摇回雪,歌喉宛转留云。</p><p><br></p><p>人间能得几回闻。丞相休嗔。</p><p><br></p><p>踏莎行欧阳修</p><p><br></p><p>雨霁风光,春分天气。</p><p><br></p><p>千花百卉争明媚。</p><p><br></p><p>画梁新燕一双双,玉笼鹦鹉愁孤睡。</p><p><br></p><p>薜荔依墙,莓苔满地。</p><p><br></p><p>青楼几处歌声丽。</p><p><br></p><p>蓦然旧事心上来,无言敛皱眉山翠。</p><p><br></p><p>诗歌</p><p>春分[5]</p><p><br></p><p>-----诗画/吴藕汀</p><p><br></p><p>度曲犹存玉茗堂,</p><p><br></p><p>钗头妙语斗新妆。</p><p><br></p><p>春分昼夜无长短,</p><p><br></p><p>风送窗前九畹香。</p><p><br></p><p>春分[二十四节气之一]</p><p>春分[二十四节气之一]</p><p>春分寄语</p><p><br></p><p>春分日,竖鸡蛋,</p><p><br></p><p>上头光,下头园,</p><p><br></p><p>顶天立地保平安。</p><p><br></p><p>春分日,公平天,</p><p><br></p><p>夜不长,昼不短,</p><p><br></p><p>日夜更替各占半。</p><p><br></p><p>光阴转,天气暖,</p><p><br></p><p>春风吻上你的脸。</p><p><br></p><p>吃春菜,相见欢,</p><p><br></p><p>炎黄儿女尽开颜。</p><p><br></p><p>风筝高,白云淡,</p><p><br></p><p>神州大地艳阳天。</p><p><br></p><p>或老少,或女男,</p><p><br></p><p>踏青尚农亲自然。</p><p><br></p><p>顺天时,节令变,</p><p><br></p><p>人人身体要康健。</p><p><br></p><p>接地气,声声慢,</p><p><br></p><p>人人快乐要舒坦。</p><p><br></p><p>春分日,竖鸡蛋,</p><p><br></p><p>年年今天更灿烂。</p><p><br></p><p>预防</p><p>春分是一年四季中阴阳平衡、昼夜均等、寒温各半的时期,所谓"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所以我国自古就有"春分风不小,要防痛深扰"的说法.</p><p><br></p><p>——易五更晨泻</p><p><br></p><p>第一. 春分本来应是阴阳平衡的时期,但阳虚之体,阳弱不能与阴平衡,于是阳虚的本质更易显露出来,所以常发生五更泻又叫鸡鸣泻,特点是餐泄,就是完谷不化的腹泄。</p><p><br></p><p>第二. 舌苔白,脉沉而弱,怕冷,腰以下发凉者可吃附子理中丸或金匮肾气丸,以温中扶阳。平时可常用干姜炖汤或吃干姜炖鸡汤。</p><p><br></p><p>——易腹痛腹泻</p><p><br></p><p>第一. 因春天风大,中医认为风木克脾土,平素脾虚舌苔白好拉肚子的,更易出现腹痛腹泻,其特点是腹痛明显。</p><p><br></p><p>第二. 养生的办法是大风天,少到户外受风,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理中丸。</p><p><br></p><p>第三. 春分前后,要防止受凉。</p><p><br></p><p>第四. 做菜多用干姜,因为干姜能温中。</p><p><br></p><p>——易感冒、流涕</p><p><br></p><p>春分时期风多、风大,易感冒流涕,养生要多到户外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