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格王朝的遗迹

蓝鸟在飞/诗人摄影家

<p>组诗《遇见 阿里》之二</p> <p><br></p><p><br></p><p>古格的王城</p><p><br></p><p>往惜的岁月</p><p>与月光之下的云烟撕扯</p><p>你看着我象不象</p><p>从象泉河畔走过的孩子</p><p>经历着高峻险阻</p><p>那些被风沙吹皱的沙丘</p><p>让我回到了</p><p>七百年前的高原古城</p><p>让我回眸着辉煌古格王城</p><p>万劫不复的烟云……</p><p><br></p><p>雪山下的王城</p><p>藏北高原上的汉子</p><p>让我的故事与风沙相叩</p><p>让我吟唱让我传颂</p><p>献给雪山的那首抒情长诗</p><p>被风沙与巍峨的雪山</p><p>以鹰的翅膀飞翔在大漠孤烟中</p><p>我还在高飞之中</p><p>我在古格城朗读迷失的经文</p><p>我不曾忘记岁月的印迹</p><p>我在荒原大漠中的断壁残垣</p><p>却揭开了你神秘的面纱</p><p>茫然的高原之上</p><p>托林寺佛光在烟火中燃烧</p><p>惊艳着生命的灵魂</p><p>我无法凝忘禅法和象雄鲁巴</p><p><br></p><p>每一次的朝霞初起</p><p>都会让古老的王城重新生长</p><p>在高原土林的映衬下</p><p>生命依旧辉煌着残缺和悲壮</p><p>远方是雪山依山迭砌</p><p>高原雕琢出悠然的河湖相</p><p>我突兀在王城的城堡</p><p>用汉字凭悼黄沙</p><p>用经文吟唱千古的沧桑</p><p>我想叩问一下历史</p><p>谁能替我解开古殿里的渡母</p><p>去讲诉绚丽斑斓的故事</p><p>翻开千年的画像</p><p>谁能为我去解开迷踪……</p><p><br></p><p>我在渴望着的轮回</p><p>渴望生命回归佛陀的宫殿</p><p>倾圮佛塔的痕迹</p><p>遗忘在华丽的冬宫金壁上</p><p>黄白相间的精雕里</p><p>还有在废墟中生长的藏红花,</p><p>我在渴望每一次轮回</p><p>生命在呼吸肉身继续在生长</p><p>吐蕃王朝的干燥</p><p>还有遗迹在雪域空气</p><p><br></p><p>克什米尔的传奇,</p><p>似风云之后的又一次传说</p><p>你在苦思着历史迷案</p><p>你在上路宏法与圣灵之所在</p><p>这是一次朝圣的叩拜</p><p>让我迷失在宫般的黄土林里</p><p>我用雪山上的圣水</p><p>洗礼着一次次痛苦的灵魂</p><p>我迷失在亳不经意之间</p><p>拣到了岁月之中</p><p>你跌落的文明碎片</p><p><br></p><p>我在沉默之中聆听</p><p>你传颂冈底斯的岁月风云</p><p>孔雀河的风景</p><p>埋葬着古格王朝的文明</p><p>我在风沙中回忆</p><p>我追寻古格遗址里的风情</p><p>我也在感悟“拉康嘎波”里的棱角</p><p>世界之上朝宗万祖</p><p>那些大师幽幽地来又幽默地去</p><p>苍凉的世界只是</p><p>岁月是一阵狂沙倦来的风</p><p>悄无声息地回归自然</p><p><br></p><p><br></p> <p>  </p><p> 古格王朝的历史往事</p><p><br></p><p> 2010年9月2日,我自驾车西安出发,先后经兰川、青海、西藏去穿越新藏线。我在9月9日来到了古格王国遗址。扎达县武装部的杨部长等人开着车,陪着我们来到了土格王朝遗址。</p><p> 土格王朝遗址,位于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札达县札布让区2千米以外的一座土山上,西距札达县城约18千米,占地总面积72万平方米,约建于公元10世纪前后,始祖德祖衮为吐蕃赞普达玛的后裔。</p><p> 古格王国遗址,从山顶到山脚高300余米。有房屋、佛塔和洞窟等600余座。保存较好的有寺庙、殿堂5座。寺内残留有泥塑佛像和壁画,以及历代吐蕃赞普和王子的画像。遗址周围散布铁盔甲、马甲、盾牌、箭镞等遗物。</p><p> 1961年3月4日,古格王国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br></p><p>古格王国遗址地理位置</p><p><br></p><p> 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札达县札布让区2千米以外的一座土山上。</p><p><br></p><p> 历史沿革</p><p><br></p><p> 9世纪中叶,吐蕃王朝末代赞普(藏王)朗达玛死后,王室内部展开了争夺王位的斗争。朗达玛后裔中的一支吉德尼玛衮在斗争中失败,逃避到阿里地区,建立了一个小王朝。后来吉德尼玛衮将阿里一分为三,分封给他的3个儿子,古格王国(古格王国遗址)即是其第3子德祖衮的封国。这个政权延续了700多年才在战争中覆灭。</p><p> </p><p> 鸟瞰古格王国遗址</p><p><br></p><p> 民国元年(1912年),英国人麦克活斯·扬从印度沿象泉河溯水而上,来到古格王国遗址进行考察。</p><p>1979年,西藏自治区文管会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管会共同组织对古格王国遗址进行了首次专题性文物调查。</p><p> 1981年,西藏工业建筑勘测设计院组织专业人员对古格王国遗址进行了测绘。</p><p> 1985年,西藏自治区文管会组织的考察队在古格王国遗址展开了一系列考古工作。</p><p><br></p><p>遗址特点及规模布局</p><p><br></p><p> 古格王国遗址东西宽约600米,南北长1200米,占地总面积72万平方米。从遗址山脚到山顶高300余米,有房屋、佛塔和洞窟600余座,形成一组庞大的古建筑群。建筑群分上、中、下3层,依次为王宫、寺庙和民居。建筑群下部有地道相通,外围有石砌城墙,城角设有碉堡。存有较完好壁画的殿堂建筑有5座,分别是白殿、红殿、大威德殿、度母殿、坛城殿。寺内残留有泥塑佛像和色彩鲜艳的壁画,以及历代吐蕃赞普和王子的画像。山顶的绝壁上是王宫,包括聚会议事的大殿、进行佛事活动的经堂、坛城、神殿和王室成员居住的冬宫、夏宫等。另有一条由石块垒成的约2千米的水渠故道。</p><p><br></p><p> 古格王国遗址全景文物遗存</p><p><br></p><p> 古格王国遗址调查登记房屋遗迹445间,窑洞879孔,碉堡58座,暗道4条,各类佛塔28座,洞葬1处;发现武器库1座,石锅库1座,大小粮仓11座,供佛洞窑4座,壁葬1处,木棺土葬1处。遗址周围散布有铁盔甲、马甲、盾牌、箭杆等遗物,还有到处堆积的卵石,是当年战乱留下来的遗物。在距遗址不远处有一个藏尸洞,山洞里堆积着许多无头干尸。古格雕塑多为金银佛教造像,其中较高的是被称为古格银眼的雕像。而遗存数量最多、最为完整的是它的壁画。古格壁画气势宏大,风格独特,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所绘人物性格突出,用笔洗练,丰满动感的女性人物尤具代表性。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及受多种外来文化的影响,古格的艺术风格带有明显的克什米尔及犍陀罗艺术特点。古格盛产黄金白银,在托林寺、札不让、皮央东嘎都发现一种用金银汁书写的经书,而且出土的数量极大。这种经书以文书写在一种略呈青蓝色的黑色纸面上,一排用金汁、一排用银汁书写,奢华程度无以复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