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叩诗歌大门

心意合一杨黎

<p>  <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1, 100, 250);">从2017年9月份开始,全国中小学语文教材将统一采用全新的“部编本”(由教育部直接编写),语文教材“有限的多样化时代”告终。据媒体报道:此次“部编本”教材,换掉了约40%的课文,文言文比例大幅提升。较之以前的人教版,小学6个年级,古诗/文总数增加了55篇(一年级就有古诗),增幅高达80%;总计124篇,占到了全部课文的30%。初中3个年级,古诗/文总篇数也提升至124篇,占到了全部课文的51.7%。这是自白话文兴起后百余年来,语文教材中文言文所占比例最高的一次。</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1, 100, 250);">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语文教育是国民教育,也是文化教育。语文之所以时而被称为“国文”,在于其对文化的承继。某种程度上,中国的古诗词就是中华文化的象征之一。中华上下五千年,诗词歌赋浩如烟海,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腹内草莽,必然不能口吐莲花。中国诗词大会舞台上,选手出口成章的背后,正是打小的阅读背诵与长年的储备积累。这是浸透在血液之中的古文积淀,也是传统文化内化于心的表现。让孩子在诗书雅乐的环境中成长,中华文化方能生生不息,才能更有底气,才能增加文化节认同与文化自信!</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  阳春三月,春风拂面。各地形势也是逐步好转,但学校仍处于延期开学状态。师生不相见,面授不得行。我们让诗词牵手,共赴国学盛宴。轻叩诗歌大门,醉心美妙韵律。指导孩子们自己制作诗集,采撷 ,吮吸知识的甜蜜,闻着文字中馥郁的花香,好不畅快!</span></p> <p>  <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学生在读背诗歌的基础上,动手搜集,整理归类,设计编制,美化修改。在操作过程中动脑思考,深度感悟,让书本上的学习在实践活动中得到了延伸,让诗词歌赋的魅力浸润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在制作中感悟生命,认识民族,热爱祖国,传承文化。</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  </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 25, 25);">春分至,百花开。溪水流,燕飞来。春天已经真正来临,疫情离去还会远吗?待疫情过后,春花烂漫时,我们必将带着诗词歌赋与春天有个美丽的约会!</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