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张齐华老师讲座《倾听:让学习真正发生》有感

不亦乐乎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张齐华:出生于1976年,江苏省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南京市玄武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员,南京市小学数学张齐华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江苏教育》、《小学教学》等刊物的封面人物,并在《小学教学》开设专栏。一直致力于数学课堂文化的探索与实践,《人民教育》、《小学教学》先后对其在数学文化领域的探索给予专题报道,2007年《中国教育报》专题报道了其数学课堂系列教学艺术。参与数学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20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张齐华与小学数学文化》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学会倾听,先从写好笔记开始!</span></p> <p>  今天有幸聆听了张齐华老师的讲座,他从什么是倾听,学生的倾听力怎么样,如何提升学生的倾听力,三个方面深刻地阐述了关于倾听的知识。对于倾听,我再次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感受。</p><p> <b>一.知行合一,落实倾听。</b></p><p> 张老师推荐了《知道做到》这本书,指出:真正的学习是行为上的改变。我们平时听了很多报告,参与了不少培训,对自己的教学有没有影响?我们学习以后是否真正内化,积极落实?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深思,去改变!今天这个讲座,我要让自己先学会倾听,拿一支笔认真地做好记录,思考每一句对自己有触动的话,对所讲的新内容充满了好奇和期待。疫情过后,开学在即,哪怕在自己的课堂落实一个点,也要真正实现学有所想,学有所用。</p><p> <b>二.图文结合,理解倾听。</b></p><p> 文献中说文解字中的繁体“聽”字,拆分后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理解,用耳朵听,带眼睛听,用心听,尊重为王,这样的倾听才是通过思维活动达到认知,理解,是广义的倾听。以拆字的方法,把对倾听内涵的理解,表达的形象直观。更为奇妙的是,用一只手的形状,将用规则来约束倾听的五个方面,阐述的生动形象,印象深刻。在数学课中,画图把一些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把一些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我们经常引导学生运用画图的方法来理解题意。张老师在讲座中,也用图文结合的方法讲解,紧紧吸引住了我的眼球。看来此法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常用,画图的策略,它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审题、分析、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效果。</p> <p>  <b>三.路径清晰,指导倾听。</b></p><p> 如何提升学生的倾听力?是我们在教学中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张老师总结的四个策略中,每一个策略里面都给出了明确的路径。特别是针对现在学生都愿意积极表达,而不愿意倾听的事实,他总结的“用表达撬动倾听”的方法很实用。比如学生小组讨论后,把平时老师问的“你是怎么想的?”,变为老师想听你说“他是怎么想的?”“你原来怎么想?现在怎么想?”“你们团队是怎么想的?”,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既要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更要认真去倾听别人的想法。一个提问方式的变化,就提升了学生的倾听力,实在是妙!</p><p> 老师经常对学生说,会听才是会学习。怎样地听讲才是会听?很多人都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通过今天的学习,我想在以后的课堂要让学生掌握倾听的方法,了解倾听的效果,提升倾听的能力,让真正的倾听在课堂落地生根,助力学生成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