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是幼儿时便会背诵的诗句。这是我第一次知道草原。</p> <p>上学以后,读到了完整的《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p> <p>草原是我一直魂牵梦绕的地方,我常常在脑海中描摹着草原的模样:蓝天上洁白的云朵、云朵下的蒙古包、散落在绿毯般的草地上,静静吃草的羊群和那奔跑的蒙古马,还有那骑在马背上身姿矫健的蒙古族汉子。</p> <p>乌兰布统草原是清代皇家猎场的一部分,这里有几处古战场,葛尔丹曾率领部落与康熙大战于此。想象当年金戈铁马仰天啸,壮士悲歌卷西风的豪迈,脚下的草原,竟是当年的血肉沙场,不仅感慨万千。</p> <p>微风习来,仿佛闻到了300年前狼烟点燃后的刺鼻气息,感受到了古战场迎面扑来的烽火热浪。</p> <p>这里曾有过康熙的军马场,当年清军就是骑着这里的蒙古马,杀进了山海关。从而在中国历史上,继崖山之后,上演了第二次野蛮战胜文明的悲剧。</p> <p>多年以来,清宫剧一直在充斥荧屏。在一些无良作家,史学家的笔下,清朝的皇帝个个都是胸怀天下、雄才大略、仁慈宽厚、一心为民的好领导, 要么千年一遇,要么最差也是500年一遇。</p> <p>这些作家史学家为了收视率,任意篡改历史,抹杀历史,跪颂皇帝,不知误导了多少观众。而国内那些只会在电视节目中获取信息和知识的人,又基数庞大,所以说这些作品的危害,简直难以想象。</p> <p>清廷剧让人们满脑子君臣跪拜、臣服忠君;或不自觉地幻想自己称帝、或期盼帝王下凡、或给帝王做王侯将相,中华民族何时才能走出愚昧的轮回?</p> <p>公元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满清攻入山海关。先后进行了多次大屠杀,使中国人口由五千一百多万下降到一千多万。在侵吞中国的过程中,遭到了全国各地的汉族等各族人民的武装抵抗,满清军队为报复汉人的激抗,发生过多次屠杀抗清军民事件。</p> <p>如: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阴八十一日、广州大屠杀、还在苏州、南昌、赣州、常熟、沙镇、南京、盩厔、无锡、昆山、嘉兴、海宁、济南、金华、厦门、潮州、同安、沅江、舟山、湘潭、南雄、泾县、大同、浑源、汾州、太谷、泌州、泽州、朔州、四川等地也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p><p>以至于清史记载“县无完村,村无完家,家无完人,人无完妇”。</p> <p>屠杀过后,凡有思想、敢反抗的忠勇之士几被杀尽,留下的是大抵是顺服的“奴才”。鲁迅先生说:“其实东方落后于西方,正是始于明朝的灭亡。”</p><p> </p> <p>满清大屠杀是野蛮民族对先进文明的残酷破坏,从此中国步入了半奴隶半封建制的深渊,奴性从此深深地刻在在了华夏子孙的脸上。给中国人民造成极大痛苦,亦使中国的社会经济和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严重摧残了明朝中后期方兴未艾的资本主义萌芽。</p> <p>在康熙策划的平三藩战争中,死于清军屠刀之下的足有数百万人。史载:……王师赫怒,整兵剿洗,玉石难分,老幼死于锋镝,妇子悉为俘囚,白骨遍野,民无噍类”。</p> <p>康熙颁发禁海政策,即濒海30里到400里不等的距离内禁止人民居住。当地居民或被迁出、或被杀、或病饿死等,史料记载,“百姓失业流离死亡者以百万计”。</p> <p>中国5000年历史,满清文字狱最多,最为残酷暴虐,清代皇帝大施文字狱,目的在于压制汉族人的民族独立反抗意识,树立清朝统治的权威,加强中央专制集权,这种文化专制政策,造成社会恐怖,文化凋敝,从而禁锢了思想,摧残了人才,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p> <p>清代文字狱贯穿整个清代250年左右。顶峰时期自顺治开始,中经康熙、雍正、乾隆四朝,历时140余年。少数民族掌权的清朝,对汉人控制极严。文人学士在文字中稍露不满,或皇帝疑惑文字中有讥讪清朝的内容,即兴大狱,常常广事株连。清代的文字狱保守估计200余起。除了极少数事出有因外,绝大多数是捕风捉影,纯属冤杀。</p> <p>清代文字狱贯穿整个清代250年左右。顶峰时期自顺治开始,中经康熙、雍正、乾隆四朝,历时140余年。少数民族掌权的清朝,对汉人控制极严。文人学士在文字中稍露不满,或皇帝疑惑文字中有讥讪清朝的内容,即兴大狱,常常广事株连。清代的文字狱保守估计200余起。除了极少数事出有因外,绝大多数是捕风捉影,纯属冤杀。</p> <p>如清代有位读书人,因风吹乱了他的书页,引发诗兴,吟了一句“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便招致了杀身之祸。这“清风”诗案,非常典型地反映了封建专制统治下,文字是极易招祸的。</p> <p>编修《四库全书》历时七年,在全国范围内共征集图书12237种。这不仅仅是一次官方的征集藏书活动,更是一次借机对所有书籍进行删减、篡改的活动,其目的就是掩盖历史,稳固统治。</p> <p>当时乾隆下令,让全国藏书者自检自查,凡发现书中有不利于清朝统治的言论立即上交,如果不上交,一旦被官府查明,立即施以杀头灭族之大刑。在这样的重压下,大量图书被销毁——其中一部分是官方统一销毁的,另一部分则是被藏书者主动销毁的。</p> <p>《四库全书》编修期间也是清朝文字狱的最顶峰。根据台湾著名历史学家王汎森先生的统计数据,康熙朝的文字狱总数是10起,雍正朝的文字狱总数是25起,乾隆朝的文字狱总数则高达135起,其中的48起都发生在《四库全书》编修期间。而且,相较于以往的文字狱,查缴禁书期间爆发的文字狱,其刑法也更加残酷,动辄凌迟、灭族,闹得天下大乱,人心惶惶。</p> <p>据统计,编修《四库全书》时销毁的对大清不利的书籍总数有170余种,13600余卷,合计15万余册。除此之外,还有不少于1000万份的明代档案被彻底销毁,残余部分也被清廷大量篡改,这给后世明史研究带来了灾难性难题。</p> <p>“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是清初满清政权对天下汉人的残酷镇压,为了掩盖这一历史真相,《四库全书》编修期间着重销毁这方面的记载,以至于《扬州十日记》和《嘉定屠城记略》两本重要历史书籍在中华本土消失了二百多年之久,直到清末民国初由留学生从日本找回,才得以重见天日。</p> <p>正如民国著名历史学家吴晗先生所言:“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矣。”乾隆编修《四库全书》,看似是在保护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实则却是对历史资料和文学作品的一次大规模毁坏。</p> <p>多年前,一位喜欢歪曲美化清朝历史的著名清史专家,跑去无锡签名售书,极力美化清朝皇帝,宣传满清的伟光正,结果被一青年连扇两个大耳光。惨烈的江阴81日,全城17万人只存活了53人,而24万清军也付出了7.5万条生命。城破时,一名女子咬破手指写在衣服上的两句诗:“寄语行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在此后的131年,江阴一直用不应举不做官的方式无声的对抗清王朝。</p><p> </p> <p>这些文字狱案件都被定性为“谋反罪”。按《大清律例》:</p><p>①主犯和从犯全部凌迟处死;</p><p>②家族中满16岁的全部死刑;</p><p>③家族中15岁以下者男性先阉割,然后与所有女性全部没收为奴隶。</p><p>④涉及的亲戚、朋友等,也要“斩草除根”……</p> <p>在这种文化恐怖主义下,知识分子彻底被打断了脊梁骨。鲁迅先生为此感叹:为了文字狱,使士子不敢治史,尤不敢言近代事。</p> <p>乾隆就公开说:科举既不为选贤任能,也不为教化国民,而在于让读书人拘于八股,皓首穷经,用“名利”二字牢牢拴住他们,使其再无暇思索什么真理大道,则大清永姓爱新觉罗。</p> <p>清朝需要的是奴才与顺民,对民族的创造力的毁灭是致命的,彻底的改变了民族的形象,更改变了民族的心理。龚自珍哀叹”左无才相,右无才史,阃无才将,庠序无才士,陇无才民,廛无才工,衢无才商,抑巷无才偷,市无才驵,薮泽无才盗;则非但鲜君子也,抑小人甚鲜。“连小偷都没有技术含量了,民族衰微到了什么程度。</p> <p>至于晚清重用曾左李张等汉族知识分子的原因,不是满清转变了,而是在天平天国战争中这些人拥有了军权。实力决定一切,有了军权的知识分子才成为国之重臣;但,满清对他们的排挤和猜疑从未放松过。</p> <p>同一时期的两个皇帝:一是路易十四在法国搞改革开放,大力普及科学,成立了科学院、建筑学院、喜剧院等,带领法国融入世界;一是康熙在满清大搞文字狱,禁止出海、禁止研究天文、历法、乐律和计算方法等,把百姓带向了愚昧。</p> <p>1799年,乾隆和华盛顿同时去世:他俩,一个留着长辫子,将权力传给儿子;一个穿着西装,总统任期结束后回老家做了普通百姓。</p> <p>前一段时间,看到某城市要热烈隆重的庆祝清军入关百年,不仅愕然:这让辛亥革命以来的仁人志士、革命先烈们情何以堪?!</p> <p>”华夏数千年,历经多次改朝换代,但血脉未变,文脉未变,道统未变!</p> <p>如今,历史的伤口已经愈合,乌兰布统,一个美丽的疤痕,展示并提醒着,在岁月长河中民族融合的艰辛与残酷的历程。</p><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