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中华少年,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习俗——吉舒哥德巴赫作文班

就业服务

<p>  “春分”是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之一。中国古代习惯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表示四季的开始。“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则处于各季的中间。“春分”这天,太阳光直射赤道,地球各地的昼夜时间相等,所以古代“春分”、“秋分”又称为"日夜分"。</p> <p>  春分,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在每年的3月21日前后(20日~22日)交节,农历日期不固定,这时太阳到达黄经0°春分是南北半球昼夜等长的日子,呈66.5度倾斜的地球地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p> <p>  早在4000年前,中国就有了春分立蛋的传统,当时是为了庆祝春天来临。在古老的传说中,春分这天最容易把鸡蛋立起来。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鸡”与“吉”谐音,“立”与“利”谐音,“春分立蛋”意喻吉祥、“大吉大利”。一年之计在于春,立蛋代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盼。</p> <p>  《明史·历一》说:“分者,黄赤相交之点,太阳行至此,乃昼夜平分。”所以,春分的意义,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十二小时;二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p><p>带大家了解一下“春分”习俗:</p> <p>  1. 立蛋&nbsp;</p><p> 春分成了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故有“春分到,蛋儿俏”的说法。据史料记载,“春分立蛋”的传统起源于4000前。据专家介绍,春分是南北半球昼夜等长的日子,呈66.5度倾斜的地球地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刚好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很有利于立蛋。每年春分这一天,世界各地都会有千千万万的人在做“立蛋”游戏,以此庆贺春天的来临。</p> <p>  2. 吃春菜</p><p> "春分吃春菜"。"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采回的春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nbsp;</p> <p>  3.送春牛&nbsp;</p><p> 春分随之即到,其时便出现挨家送春牛图的。其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春牛图”。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春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春”,说春人便叫“春官”。</p> <p>  4.粘雀子嘴&nbsp;</p><p> 春分这一天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圆,而且还要准备一些不带馅儿的汤圆,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nbsp;</p> <p>  5. 春祭&nbsp;</p><p> 二月春分,开始扫墓祭祖,也叫春祭。扫墓前先要在祠堂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杀猪、宰羊,请鼓手吹奏,由礼生念祭文,带引行三献礼。各地有一种说法,有的认为清明后墓门就关闭,祖先英灵就受用不到了。&nbsp;</p> <p>  2020年3月20日,星期五,是一年中的“春分日”。为了让孩子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习俗,特组织吉舒哥德巴赫作文班之我们的节气—“春分”活动,学生学习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习俗。小小的“春分”游戏,让学生们感受因季节变化而带来的心灵悸动,并将传统的民风民俗渗透到每一个学生的心中,在血液中刻下中国印记。</p> <p>宝贝们,还等什么,鸡蛋立起来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