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的日子

皖溪砂

<h3><font color="#167efb">  从去年十二月份至今,算来回家已近百日。母亲生病的这段时间,少有时间静下心来写点文字。</font></h3> <h3>  母亲生病其实已经有一段时间,只是一直硬扛,不肯去医院就医,这也是导致老人家病情加重的主要原因。也许是这辈子苦日子过的太多,母亲一生节俭,但凡有什么病痛,我们姐弟几个不强迫她去医院,她是断然不去的。当年我在揭阳那阵子,也是千里驱车回家逼着她去住院,这一次也不例外。</h3><h3> 12月16日登上返乡的列车,十分忐忑,在车上相继接到两个姐姐和堂哥的电话,一番交流之后,不免为老人的状况忧心。</h3> <h3>  母亲住院的日子,她一直担心自己的病情好不起来,为了宽慰她,我告诉母亲,住院部这一层楼的病房里有一百多个病号,全部都患上了脑梗,这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不要有太大的心理压力,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便会好起来。在不断地宽慰和鼓励之下,母亲的心情也渐渐好了一些,但由于行动能力十分弱,上厕所对于老人是一个极大的考验,为了避免让我频繁伺候她上厕所,母亲总是拒绝喝水,好说歹劝,跟她讲了一大堆不喝水的坏处,她才勉强喝一点。这一次,我终于体会到为什么人们总把老人戏称“老小孩”,确有道理,不连哄带骗,还真是不容易就范。</h3> <h3>  母亲临近出院的时候,一天清晨,我搀扶着她来到医院楼下的小广场,试着让她活动一下,这也是医生的嘱咐,让老人多运动一下更有利于康复。我撒开手,让母亲朝我的方向行走,当看着母亲颤颤巍巍地向我的方向走来的时候,我的眼眶湿润了,这一幕与小时候母亲鼓励我们蹒跚学步何其相似啊!</h3> <h3>  出院之后,便是漫长的康复期,除了每天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之外,便是遵医嘱按时吃药并鼓励母亲加强锻炼。</h3><h3> 医生吩咐,脑梗病人的饮食要清淡,少油淡盐,每餐应吃新鲜食物,剩饭剩菜、咸菜腌菜尽量少吃,加上老人消化功能弱,安排一些流质性食物进食。为此,我开始制定每天的食谱,早餐红枣粥或红薯粥,午餐吃一顿饭,晚餐煮面条,红肉基本少吃,尽量吃鱼和鸡蛋补充营养。一段时间下来,母亲的病情有明显好转,看来“病从口入”这话不假,良好的饮食习惯是降低患病几率的有效手段。</h3> <h3>  出院回家两个月的时候,母亲的行动能力明显增强了,能绕着村子走三圈了,虽说每走一圈都要休息一会,但已较之出院那阵子好了很多。回想起与母亲在医院广场上的那天早晨,母亲仅仅走了不到20米便走不动了,两相比较,进步巨大!</h3> <h3>  看着母亲日渐康复,我心里的这块石头总算是落地了。在职场20多年,漂泊于千里之外,每年在家的时间加起来不过数月,未曾真正于父母膝下尽孝,从这点来讲,我们这一代人亏欠父母的实在太多太多,这一段时间的陪伴,感触良多:</h3><h3> 一、之于孝道</h3><h3> 每一个人生命的长度有限,父母是天地,是养育我的至亲的亲人,作为子女,我并没有尽到应尽之责,若是早日回家安排老人住院,不至于拖得如此严重。正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及时尽孝方能不留遗憾!</h3><h3> 二、之于人生</h3><h3> 父母之今日,便是我辈之明日。二十年后,我们也会像他们那样老去。生命就是一个由生到死的残酷过程,即便每个人都知道这个结果,但却依然挣扎着力求活得精彩。人世间,亲情如一双有力的船桨,让我们有勇气面对激流险滩,闯过之后,这双船桨就要交给下一代人。所谓“尊老爱幼”的意义大致于此。</h3><h3> 三、之于健康</h3><h3> 母亲患病的这段经历,让我再一次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曾经勤劳如斯的母亲,爱干净是出了名,却因为病痛的折磨,脚指甲把袜子戳了两个窟窿都无力修剪。那天我帮母亲剪指甲的时候问她,为何没剪指甲,母亲告诉我,因为手脚不利索,拿不动剪刀,所以就很长时间没有剪,还说要是健健康康多好啊,这些事情可以自己做。虽然我无法体会母亲的病痛,但那种无力感一定是真实的。</h3><h3> 四、之于脾气</h3><h3> 母亲性格比较暴烈,小时候我们姐弟四个没少挨揍,父亲性格比较温和,也一直让着她。听医生讲,性情暴烈的人更容易患心脑血管疾病,我不知道这是否有科学道理,但收敛性格,应该是有利于修生养性吧!</h3><h3> </h3> <h3><font color="#167efb">  一段陪伴,一段感悟。</font></h3><h3><font color="#167efb"> 对于我这类普通人而言,我祈望所有的亲人和朋友们都健健康康,尤其是家有老人的朋友,一定要随时关注老人的健康状况,万不能等到老人病入膏肓了才去投医呀!</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