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line-height: 1.5;"><b>让脚步,再从容些</b></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line-height: 1.5;"><b>——读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有感</b></span></div> 十五年前,龙应台以一位母亲的亲身经验写下《孩子,你慢慢来》,她在书中说:“谁能告诉我做母亲和做个人之间怎么平衡?我爱极了做母亲,只要把孩子的头放在我胸口,就能使我觉得幸福。可是我也是个需要极大的内在空间的个人……女性主义者,如果你不曾体验过生养的喜悦和痛苦,你究竟能告诉我些什么呢?”确实,身处在这个错综复杂的社会中,每个人身上都同时肩负着各种各样的角色:是爸妈的女儿、是丈夫的妻子、是孩子的母亲……如何做好各种角色之间的平衡,又应该以什么样的教育观去育养孩子,品读完此书,我感慨实多。<br> 在淡水的小街上,五岁的男孩想要用丝带在花束上系一个蝴蝶结,他的动作并不娴熟,慢吞吞地,小孩子的手指在丝带上拨弄来去,却总也系不好。阿婆耐不住性子直接开骂,龙应台却说:“别急,让伊慢慢来。” 这一句“让伊慢慢来”,呼唤着久远的记忆越过时光,轻柔地摩挲我的掌心。我不禁想起了小学的时候,妈妈总爱做一碗热腾腾的粥作为早餐,还总是不放心,得看着我喝完才心满意足地目送我去上学。恰逢那年冬天冷得很,被窝以外的地方都叫作“远方”,我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一名“特困生”,好不容易从床上爬起来,赶紧得七手八脚地把衣服套上,还要拼命往嘴里灌热粥,可别提有多痛苦了。但在那一边,妈妈看着钟面上的时间,早已不耐烦,催促着“快点,快点,从小就这么慢吞吞,长大可怎么办?”<br> 是呀,印象中似乎大人们的世界里节奏总是分外匆忙:小孩子要早点学会走路、多认认字赶紧上学、多报几个兴趣班多学点才艺、赶紧参加夏令营多拿几个证书……于是孩子早早戴上厚眼镜,小脑袋里塞满了尚不理解的知识,双休日在各个兴趣班之间来回奔波,墙上贴满了各种各样的荣誉奖状…… 窗外街道上行人们神色匆匆,钟面上的指针滴答滴答步履不停,这一切都时刻推着你向前走,紧张地叫人喘不过气来。我想,也许在某一时刻,孩子也渴望着母亲能温和地对自己说,没关系,你慢慢来,做不好也没事儿,咱们慢慢来。<br> 走上教师岗位的这几年来,我看过太多家长因为孩子暂时性的能力欠缺而心态失衡,恨不得自己御驾亲征;孩子作业拖拉,丢三落四,引得家长焦虑难堪,哀叹连连。但其实在我看来,教育就是一首悠长而缓慢的诗,浸润人的一生。大家总是在看一个节点的横向对比,却忽视了纵向的动态发展,到底在急什么呢,时间总是不够用,活着就像拼命。即使生活艰难,放慢足下的些许脚步,抬头看看头顶的天空,也不妨碍我们努力地活着啊。 “快”有“快”的好处,“慢”也自有“慢”的一番韵致。罗马无法用一日建成,而人的成长更加不能是匆匆而就。<br> 如果,我将来有个小孩,我想要和TA说,孩子,你慢慢来,我陪你长大。<br> 就像书中写下的——<br>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br> 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div style="text-align: right;">主办:青年教师“行知读书沙龙”</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编辑:杜 莹</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统计:沈雪柔</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审核:顾新佳</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