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感觉统合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基础,是孩子能力发展的根本!有了良好的感觉统合能力作为支撑,孩子才能获得更高阶的行为能力,学习能力,情绪人格以及良好的社会性发展!</p> <p>上一节我们学习了感觉统合中的“触觉”相关知识,从这一节起,让我们一起走进感觉统合三大系统之一的“前庭觉”。</p> 什么是前庭觉? <p>在说前庭觉之前,我们先来说说——“前庭”。</p><p>请大家看这所房子,我们要进入房间,首先要经过屋外的庭院,通过“前庭”,才能够进入到房子里去,登堂入室。</p> <p>而人的前庭觉就相当于大脑的前庭,门卫,一个与三维空间信息相关的门槛。</p> <p>前庭觉(vestibular),也称之为前庭平衡觉、静觉。前庭包括了前庭接收器、前庭神经核以及小脑等部分,不同的部分他们负责的功能也不太一样。</p> 前庭接收器 <p>前庭平衡觉也叫内耳觉,因为前庭平衡接受器位于内耳的三个半规管及半规管相通的椭圆囊及球状囊。</p><p>三个半规管的主要功能是侦查人体与三个方位面(垂直面、横面、直面)的头部动作,即接受上下前后的移动(包括地心引力)的活动感觉。</p><p>椭圆囊及球状囊是前庭系统动态感应器,负责接收加速动作和旋转活动。</p> 前庭神经核 <p>人类大脑后下方脑干的前面,有个微小的雷达式感统器官,叫做前庭神经核。</p><p>前庭神经核是大脑讯息的守门器官,身体任何讯息进入大脑,必经前庭神经核过滤及辨识再传入大脑,以帮助我们的大脑减轻负担,不至于过于忙碌,我们的注意力才能集中。</p> 前庭系统的发育过程 <p>前庭器官是大脑中的重要器官,控制人的重力(地球引力)感和平衡感。</p><p>人对重力的感受、判断身体与环境的关系、控制身体的平衡,方向感、距离感的正确掌握,以及翻、爬、坐、站、跑等行动都与前庭器官有重要关系。</p><p>但在人类的感觉系统中,比较容易了解的是皮肤触觉,眼睛的视觉和耳朵的听觉等,而前庭觉作为一种深度觉,常常被我们忽视。</p><p>但其实我们人生活在地球上不管是什么举动都会受到前庭觉中重力感和平衡感的影响。</p> <p>前庭系统是人体的感觉系统中最早成熟的✳️,从胎儿开始,宝宝的前庭发展就是十分迅速⬆️。</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胎儿期</span>——婴幼儿的前庭觉发展早在受精8~9周后就已形成,5个月时可以感受母体的身体活动。</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新生儿期</span>——新生儿对移动有明显的感觉,并会做出反应。</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出生1-3个月</span>——宝宝能感受到自己身体和重力的感觉,可做出许多的顺应性反应。</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出生4-6个月</span>——宝宝头部非常有力,可以抬头和转头。6个月大时,宝宝可同时 抬头,挺胸,并将手臂和腿抬离里面,依靠肚子来平衡全身。</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出生7-9个月</span>——宝宝由俯卧转换至趴着的姿势,能移动身体,并在移动过程中,学习空间结构和距离概念</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出生10-12个月</span>——宝宝可以爬的更远,并且和周围的环境产生更密切的关系。宝宝开始站起来,学习用双脚来支撑与平衡身体,并练习跨步走路……</p><p><br></p> <p>可以说,人从胎儿期一直到终老,一直将对地心引力产生的无休止的重力和平衡感觉信息流入中枢神经系统,其他视、听、触等感觉都依赖于前庭感觉之上。而一旦前庭功能不正常,其他感觉也都可能有轻重失常的情形。</p> 前庭觉的五大功能 <p>前庭平衡感觉是神经系统运作的灵魂角色✳️,它总体上概括有五大功能:</p><p>♦️1、脑干部位统合所有输入的感觉信息</p><p><br></p><p>♦️2、侦查头部的位置</p><p><br></p><p>♦️3、调节身体及眼球的动作,特别是身体与地心引力之间的关系</p><p><br></p><p>♦️4、维持肌肉张力(即肌肉处于活动状态)影响姿势及平衡反应的功能特别保持身体的直立姿势的一组肌肉</p><p><br></p><p>♦️5、维持身体及情绪的稳定性</p> <p>其中第四条告诉我们前庭系统与触觉防御保护一样有求生的本能,当儿童步行要跌倒时,他的前庭系统会立刻工作,双脚或双腿先伸直不会以头先着地,而且其他系统也会引发保护性反应。运用已掌握的运动复杂技巧如伸出脚以维持重心,显示其对地心引力做出的回应。</p> 前庭系统与其他能力发展的关系 <p>♦️1.重力安全感,包括信心和稳定情绪。</p><p><br></p><p>由于内耳前庭器官与垂直的加减速度有关,所以前庭敏感的孩子,特别是圆囊出现问题的孩子会比较恐高,他们会害怕荡秋千,下楼梯也微微颤颤,害怕从高处往下看。由于他们的视觉会把正常的高度放大,例如下一级楼梯在这类孩子看来就像下五级楼梯一样,秋千的高度在他们看来就像一层楼那么高,所以他们会抗拒这类型的活动,比较容易焦虑和担忧,影响人际关系及情绪行为。</p> <p>♦️2.运动与平衡能力</p><p><br></p><p>前庭系统在怀孕第九周开始操作到第十二周时成熟。初生儿最初的一切行为反应就是由反射动作控制(包括吸吮与抓握等)。随着年纪渐长及神经系统的成熟,前庭会逐渐发挥其功能,俯卧时抬头,把上半身支撑起来,后来的坐、爬、站、走等。</p> <p>♦️3.肌肉力量</p><p><br></p><p>我们的身体姿势例如坐直身子,需要许多肌肉的收缩和伸展,再配合平衡反应才能维持姿势的随时变化。前庭失控的孩子肌肉张力较弱,他们常伏在桌面上或倦伏在沙发上,也特别容易疲倦,因为他们已经用了过多的精力来对抗地心引力的牵引。</p> <p>♦️4.两侧协调</p><p><br></p><p>两侧协调是指灵活运用身体的两侧,左右手,左右脚并且两侧整合运作。两侧协调出现困难,如:写字不晓得用另ー只手扶纸,进食不懂得一手端碗一手拿筷子或是勺子,还会出现字体反向运作。</p> <p>♦️5.动作企划能力</p><p>儿童只有由前庭系统接受信息加之本体感,触觉及视觉的配合,才能正确的理解空间的相对关系,前庭失调儿童由于身体及空间概念不好,因此动作计划能力欠佳,也是他们较难掌握一些不熟悉的或初学的动作技巧。</p><p><br></p><p>♦️6.眼球动作,视觉及空间概念</p><p>由于前庭系统的指挥能影响眼球的运动,眼部神经太松或太紧,使我们在头部固定不动,或者头部和身体移动时,双眼能够有效的,而且稳定的注视着物体。这种功能对于ー个婴儿自幼学习专注及视觉追踪,以及以后的视觉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而前庭失调的儿童,因为眼球不能平稳得移动,因此他们存在阅读困难。</p> <p>♦️7.听觉及语言</p><p>由于前庭接收器在内耳,所以前庭与听觉关系密切,又因语言要透过听觉而习得。因此听觉是学习语言的基本条件。前庭失调的儿童在听觉上可能有问题,影响他听不清别人的发音,加之口腔功能不协调,所以在语言表达上会有问题。</p> 前庭觉能力不足的表现 幼儿期 <p>1.前庭发展不足的幼儿在做双脚跳和单脚跳、跳远、跳高等动作时, 会显得很笨重,学习跳绳、跳皮筋会很困难;</p><p><br></p><p> 2.下楼梯会比上楼梯慢,甚至会显得很害怕,手会紧紧的抓住栏杆;</p><p><br></p><p> 3.登高时会觉得头重脚轻,不敢向别处看或走动,会尽量避免从高处向下跳的动作;</p><p><br></p><p> 4.当地面有高低起伏时动作会很缓慢、笨拙,因为怕自己会绊倒或摔跤;</p><p><br></p><p> 5.有的甚至在平地走路也容易被自己绊倒或摔跤,动作反应很慢,有时摔跤时手不会做出保护头部做撑地的动作;</p><p><br></p><p> 6.在眼睛看得见的情况下还是会不小心碰到桌椅、水杯或身边的小伙伴,常常估测不准自身与身边人事物的距离或方位;</p><p><br></p><p> 7.对不寻常的移动,例如:上下车、在车中从前座移到后座、走不平的路面或从斜坡上往下冲跑,动作特别缓慢,甚至经常摔跤;</p><p><br></p><p> 8.旋转时会很容易失去平衡,会因为车在行驶中转弯太快或坡度太陡而受到惊吓;</p><p><br></p><p> 9.尽量避免翻跟头、打滚、倒立等动作;</p><p><br></p><p> 10.对游乐场的游乐设施即喜欢又害怕,比一般孩子更需要他人的辅助;</p><p><br></p><p> 11.外出时会很容易迷路,方向感和距离感很差,对立体空间景物或物品相对位置记忆困难。</p> 学龄期 <p>1.孩子进入学龄期后, 本身拥有正常的智力,健康、活泼,但学习阅读和算术却很困难;</p><p><br></p><p> 2.经常容易出现读书跳行跳字、或前后字念反、漏字等现象,写字也容易偏旁部首写反、或者出现把拼音b.p.q等字母看反等情况;</p><p><br></p><p> 3.眼睛不灵活,经常要找的东西就在眼前却怎么也看不到;</p><p><br></p><p> 4.还有部分孩子对于看图搭建积木、绘画构图或者从复杂的背景中分辨出特定图形信息等游戏, 都显得很吃力, 甚至做不到;</p><p><br></p><p> 5.很难一眼辨别出不同尺寸的相同物品,例如:不同长度的积木、或不同大小的积木,很难将其按照大小或长短顺序排列整齐;</p><p><br></p><p> 6.对于不规则图形的拼图总比别人差;</p><p><br></p><p> 7.蜡笔涂色或铅笔写字都不好,比常人速度要慢,而且经常容易超出轮廓或方格之外;</p><p><br></p><p> 8.学习打结、系鞋带也都很困难;</p><p><br></p><p> 9.拍球或接球有困难,投球时很难维持固定方向或很难投中目标物;</p><p><br></p><p>不喜欢移动性的玩具,看书眼睛很容易累,却可以长时间看电视或玩电子游戏,追视移动中的物体有困难;</p><p><br></p><p> 10.做事没秩序,组织能力很差,条理很混乱;</p><p><br></p><p> 11.经常听而不闻,别人叫他很多遍都毫无反应,或者经常以“啊?”来回应对方,需要对方再重复一遍。</p> <p>以上种种行为表现不但会影响孩子的日常生活,对孩子的学习能力也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会让很多智力正常的孩子对自我认知产生很大的冲击,明明很多事情看上去都非常简单,别人做起来也都非常容易,到了自己却显得很困难、很吃力,这些聪明的孩子对于自身的笨手笨脚一开始是很难面对和接受的,因此会开始想要躲避,或者会出现较强的防卫心理,以骄傲的姿态来掩饰内心的自卑感,出于自我保护, 孩子会频繁地夸大自己的长处,却决口不提自己的短板,长期下去, 对于这种心理压力很难跟别人说清楚,于是“不听话”“不配合”“光说不练”甚至“胡说八道”等等指责的语言开始紧跟在孩子的自我保护之后,这种现象也成为了孩子成长过程中恶性循环的困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