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姐姐的美篇

宝姐姐

<p>疫情期间学生居家科学习惯如何养成?</p><p><br></p><p>主要内容:疫情期间,学生居家防控近视、科学护眼,保持身心健康等科学习惯养成的相关知识。</p><p><br></p><p><br></p><p>1、特殊时期、特殊环境下,应该如何护眼,减少近视发生发展?</p><p><br></p><p>观看电子产品时怎样的姿势比较合适</p><p><br></p><p>观看电脑时,眼睛离电脑屏幕的距离应不少于50cm(约一臂远);观看电视时,眼睛距离电视屏幕3米以上;周围环境亮度与电子设备屏幕亮度相适应,不宜过亮或过暗。</p><p><br></p><p>自觉眼睛干涩如何缓解</p><p><br></p><p>建议看屏幕20分钟后,要抬头眺望6米外远处至少20秒钟以上;保证室内合适的温度和湿度;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多眨眼,每分钟眨眼12~16次;热敷是缓解眼睛干涩和疲劳的有效方法;接触镜与框架眼镜轮换使用,最好多戴框架眼镜;如果干眼症状比较严重,可以考虑滴用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缓解干眼症状。</p><p><br></p><p><br></p><p><br></p><p>在家如何进行视力检测</p><p><br></p><p>近视初期的表现一般有看远处的物体较之前模糊,看远处物体时眯眼,频繁揉眼。在家可通过2.5米家用视力表检查视力,自测时应交替遮盖一只眼睛进行检查,一般先遮盖左眼,然后再遮盖右眼。一般中小学生的正常视力标准为1.0。</p><p><br></p><p>2、疫情期间,中小学生如何保持身心健康?</p><p><br></p><p>传递正能量</p><p><br></p><p>我们要理解这次疫情居家隔离的重要性,学会用正确的态度面对问题,提高养成勤洗手、出门戴口罩等好习惯的意识。</p><p><br></p><p>善于发现和理解负面情绪</p><p><br></p><p>可以用专门时间进行简单的放松活动,如“腹式呼吸”“肌肉放松法”、小运动、音乐和阅读来帮助减压,保持积极心态。</p><p><br></p><p>制订规律有序的作息表</p><p><br></p><p>规律有序的生活有助于构建内在稳定的心理。包括生活、休息、学习、娱乐和健身活动安排,如手工、画画、亲子游戏、室内运动、美食、浇花等活动。</p><p><br></p><p>3、疫情期间,如何保证饮食和睡眠质量?</p><p><br></p><p>首先注意不要挑食,均衡营养,多吃水果和蔬菜。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少吃零食和甜食,尤其是油炸食品。小学生应保障每天10个小时睡眠时间,初中生为9个小时,高中生为8个小时。</p><p><br></p><p><br></p><p><br></p><p>微信</p> <p><br></p><p><br></p><p>这是一段让人都刻骨铭心的日子</p><p><br></p><p>熟悉的生活仿佛被按下暂停键</p><p><br></p><p>关注被疫情所占据</p><p><br></p><p>病毒蔓延袭卷</p><p><br></p><p>健康成为了全民关注的头等大事</p><p><br></p><p>弋阳加油!</p><p><br></p><p>亲爱的孩子们,也许你还未能完全理解这一切意味着什么,也正如我们无法预知这一场战役何时才能休止。</p><p><br></p><p>因为今天所发生的一切,已经超出了我们的认知,甚至打乱了我们所有美好的计划。</p><p><br></p><p>无论病毒肆虐多久,时间是不会为我们停止的。这段沉寂的时间,是危机,也是我们的契机,抓住这段宝贵的时间,改变自己,养成良好的习惯!</p><p><br></p><p>一.养成坚持学习的习惯。</p><p><br></p><p>1、制定明确的短期计划和长远目标</p><p><br></p><p>每个人都有惰性,总想让生活更加轻松自在,可是如何克服这种懒惰心理呢?</p><p><br></p><p>制定一个明确的可达成的目标,可以提高学习效率。</p><p><br></p><p>“水滴石穿”说的也是这个道理。而长远的目标不仅可以成为你学习的动力,也是走向成功的里程碑。</p><p><br></p><p>2、寻找身边学习的榜样</p><p><br></p><p>“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句话一点不假</p><p><br></p><p>多向身边优秀的同学请教学习的方法和经验,并以他人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努力前进,为自己的学习注入新的动力,这样学习将不再让你苦恼,它将成为你前进路上的好伙伴。</p><p><br></p><p>孩子们,现在祖国的强大,是上一辈人的努力奋斗;未来的祖国也需要你们这一代人的坚持!</p><p><br></p><p>作为学生,我们要坚持努力学习,不畏困难,定能实现自己的梦想!</p><p><br></p><p>作为家长,我们要鼓励孩子坚持学习,不退缩,不放弃。</p><p><br></p><p>二、养成管理时间的习惯</p><p><br></p><p>一天24小时,大家的时间都是公平的。在家长的引导和督促下,熬过最艰难的阶段,把时间管理做成日常例行的习惯非常重要。</p><p><br></p><p>●做最重要的事情</p><p><br></p><p>“利用好时间的最重要原则,就是不要试图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真正懂得如何利用时间的高手,一定是懂得如何舍弃的人。</p><p><br></p><p>学习任务较重的时候,很多孩子会被弄得手忙脚乱。面前一大堆书,但你每次只能拿起一本。只有读完一本之后,再去拿起另一本来阅读。那么,该选择哪一本呢?</p><p><br></p><p>答案很简单:最重要的那本。</p><p><br></p><p>●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p><p><br></p><p>根据学科特点安排学习时间,比如,早晨适合进行晨读,对大多学生来说,早晨记单词、背课文都是不错的选择。</p><p><br></p><p>●合理规律地休息</p><p><br></p><p>根据有关科学研究,孩子的睡眠至少要保证在八九个小时以上。而晚上九点就睡觉的孩子,其学习反应能力也来得更敏捷。</p><p><br></p><p>三、养成保持卫生的习惯</p><p><br></p><p>勤洗手、勤消毒、戴口罩在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过程中也起着关键的作用。除了疫情期间保持爱干净,平时更需要我们养成爱干净的习惯。</p><p><br></p><p>1985 年,台湾作家柏杨出版了他最富盛名也最具争议的著作《丑陋的中国人》。他在书中激烈抨击中国人的「脏、乱、吵」等「劣根性」,余波至今不息。这本书所描述的内容,让当代中国人倍感亲切。乱丢垃圾、随地吐痰、公众场合大声说话和在动物园乱喂动物等不文明行为时有发生。</p><p><br></p><p>孩子们,改正观念更为重要,爱干净、爱文明,从我们做起!</p><p><br></p><p>四、养成积极乐观的习惯</p><p><br></p><p>●保持理性,筛选网络信息</p><p><br></p><p>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着每个人的心,从开始的惊讶,到不断刷屏的恐慌,再到积极援助,再到谣言满天飞,不过短短几周的时间。面对这些一手、二手,三四手,甚至七八手的讯息,作为学生,我们又应该如何理性的评估信息的真假呢?</p><p><br></p><p>我们应从可靠的人员和资源处获取准确的信息,从可靠的信息源了解疫情、以及如何保护自己免受病毒侵害,可靠的信息源包括医生、地方卫生部门、政府机构和相关国际组织。</p><p><br></p><p>●多读正面信息,保持积极心态</p><p><br></p><p>疫情之下,好消息要比坏消息少,负面新闻要比正面新闻多。为什么?因为容易传播的,吸引人眼球的,往往是负面信息。</p><p><br></p><p>根据心理学相关研究分析,当我们阅读负面信息(疫情相关信息)越多,会导致个人产生焦虑、害怕、恐惧等消极情绪。消极情绪启动后,个人会偏向阅读负面信息,导致内心更加焦虑、害怕,如此出现恶性循环。然而,当阅读正面信息(治愈出院)越多,会导致愉快、高兴等积极情绪的产生,积极情绪启动后,个人会偏向阅读正面信息,导致其内心更加愉快,增强克服疫情的信心,也有利于促进正常的学习生活。</p><p><br></p><p>●觉察负性情绪,及时调整</p><p><br></p><p>在这种社会重大事件发生之后,我们的情绪或多或少的会出现一些波动,产生焦虑恐慌也是正常的。然而长期受负性情绪的影响不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所以学会处理自己的负性情绪是很必要的。</p><p><br></p><p>首先,我们需要认清自己的情绪。通过列举问题和对应的情绪反应,制作一个情绪表达表格。然后,我们可以通过写情绪日记来表露自己的情绪,起到宣泄的作用。最后,我们应该逆情绪而行。冲动的行为只会强化你原来的感觉,比如害怕时,你会逃避、悲观、消沉,那么我们应该要积极参与、制定目标、挺直站立。</p><p><br></p><p>当我们沉浸在紧张焦虑的情绪中时,还可以采用一些自我抚慰的小技巧,帮助我们从痛苦的情境中解脱出来,得到身心的放松。</p><p><br></p><p>五.养成坚持阅读的习惯</p><p><br></p><p>孩子不爱阅读怎么办?相信这个问题是众多家长的烦恼。试问有哪个孩子是天生就爱阅读呢?爱上阅读需要孩子自发地认同并且需要阅读,让孩子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孩子自然而然地去主动阅读。</p><p><br></p><p>养成阅读习惯分为三步:陪伴——分享——成习惯</p><p><br></p><p>陪伴:父母再忙也要抽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p><p><br></p><p>新教育改革提出一个主张:共读,共写,共同生活。陪伴和共同生活会决定整个家庭是否拥有共同的命运。抗疫这段时间是家长和孩子相处最多的时间,与其在家无聊,不如趁机提升自己,父母应该要抓住这次机会多陪孩子一起读书。</p><p><br></p><p>分享:促进亲子之间的感情,有助于养成良好阅读习惯</p><p><br></p><p>父母和孩子在一起吃饭,在一起说话,交流和学习无时无刻不在进行。西方心理学有个很有意思的研究发现,孩子的词汇量和父母在家庭交流,尤其是和在餐桌上交流的词汇直接相关。</p><p><br></p><p>父母在分享今天所看到的学到的东西,孩子会感兴趣并且也会产生要分享要表达的冲动;一个善于分享的家庭,氛围会变得越来越融洽,有助于养成坚持阅读的习惯。</p><p><br></p><p>六.养成尊重长辈的习惯</p><p><br></p><p>中国自古以来都有“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教孩子读书、做人,应该从教孩子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做起。</p><p><br></p><p>因为春节关系,很多家庭都还在享受着天伦之乐,与长辈相处的机会比平时更多了。孩子,这段期间,你做到尊重长辈了吗?尊敬长辈并不是口头说说而已的,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又应该如何做到尊敬长辈呢?</p><p><br></p><p>1、见面主动问候长辈。</p><p><br></p><p>2、听从长辈的教诲。</p><p><br></p><p>3、关心长辈的健康。</p><p><br></p><p>4、理解长辈。</p><p><br></p><p>七.养成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p><p><br></p><p>龙应台在文章《目送》中有这样一句: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p><p><br></p><p>家长们,如何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p><p><br></p><p>1、自己的事情自己干</p><p><br></p><p>家长一定要清楚,你不是孩子成长的策划者,而是孩子前进途中的引导人。家长可以列家务清单,哪些事情孩子可以自己做,哪些事情孩子目前不能做,一一给圈起来,同时告诉孩子这些不能做的事什么时候可以做,并给孩子布置任务,让孩子试着参与进来,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观察孩子孩子缺乏哪些锻炼机会,并有意识地给孩子提供这方面的锻炼,从而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p><p><br></p><p>2、自己的事情自己想</p><p><br></p><p>家长一定要给孩子思考的空间,当孩子问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时,家长没必要充当专家,家长可以采用引导的方式,对孩子提问,让孩子去思考答案。同时要允许孩子犯错,多一点耐心和宽容心。</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