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反思与实践中成长——读《教师自我突围的秘诀》有感

韩婧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不必多想,帮助好每一个孩子</p><p><br></p> <p>  “40多年前,我在读小学和初中时,有幸遇到了两位自带光芒的语文教师。”读到江苏省特级教师刘祥满怀深情写下的这句话时,心中禁不住感慨万端。2019年高考成绩刚公布,我就接到陌生电话,声音听得出来,是在曾经学校只带了一年的一个女生。她有点激动,说,“老师,高中三年,每次同学约上去学校看您,我都硬忍住了。我对自己说:老师,请原谅,高考后我一定给您一个大大的惊喜!”这个皮肤黑黑的女孩告诉我,她的分数超过一本线35分!她说了很多话,最多的就是“有幸”“幸运”这两个词,初中三年,分了两次班,留在挑剩的班里,对初三,对高中,她彻底绝望了,对我在初三当他们班主任并没抱多少希望。没想到,我不仅改变了她的初三,使她顺利升入省级示范高中,还影响了她今后的做人做事。听着孩子絮絮叨叨,既高兴又不安。高兴的是自己无意中又帮助一个孩子实现了梦想,不安的是我是否无意中忽视了更多这样沉默着却需要我们拉一把的孩子。</p> <p>  如刘祥老师一样,《教师自我突围的秘诀》一书中,36位名师不少人提到自己的老师对他成长的影响。其实,每个人都能或多或少忆起成长道路上某个老师对自己的帮助。若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能心里装着学生,并能抬起目光,从孩子头顶望向远方,或许不会纠结于逆反如小畜的少年对你尊严的冒犯;或许不会一叶障目,仅仅因为你所带的那门课分数低痛斥学生为废物不可药救;更不会因为个人某些不公的遭遇怀疑自己所从事事业的光华。这“远方”有学生的未来,也有你的未来,他们在长大,我们也在生长。让工作有趣,生活有味的,往往不是顺风顺水的安适,不是触手可得的可见利益,应该是心中一束光,能照亮自己前行的路。每一次,我在黑板上郑重地写下“让未来的你感谢今天努力拼搏的自己”“让身边的人因你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这两句话时,心中会涌动波澜,我不仅是在激励教育学生,也是在确认自己的使命,是在反思自己的追求是否偏离方向。上世纪六十年代,毕业于北大生物系的余自强老师,在不通公路,没有电灯,只有八名学生的深山里开始教学生涯,一路走到今天,成为全国模范教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桂冠鲜硕,成就斐然。他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插上双翼》的第一段就写下“帮助学生改变人生轨迹的思想,始终是激励我努力工作的动力”。相信,这句话不仅使我泪目,也一定是万千人民教师的初心。</p> <p>  让我们把美好留给学生,用嘉言懿行温暖每一个孩子的生命。</p> <p>  (二)借力,突围,新时代教师自我发展的关键</p><p><br></p> <p>  作为教师,备课、上课是我们的主业。关于如何备课、如何上课,似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现实中,认知、理解和实践脱节的情况很普遍,还存在课程意识淡漠,教学理念含混,课堂实施信马由缰的问题。正如全国优秀校长凌宗伟在《遇物则诲,相机而教》中概括的,“游离于课程体系之外的课堂必然是鸡零狗碎的;没有课程意识的课堂,要不就是教师热闹非凡、随心所欲的表演,要不就是教师了无生趣、死板教条的灌输”,“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是教书而不是用书教”(冯恩洪《回到原点,问道方圆》),站讲台35年的语文特级教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程翔甚至毫不隐晦个人从教之初“喜欢表现自己”,批评自己“我就陶醉在学生的赞叹和掌声之中,不懂得教师是干什么的”。 我们在入职之初同样经历了这些名家所概括或回顾的情形。名家已是名家,我们还是我们。问题究竟出在哪儿?我想,《教师自我突围的秘诀》一书或能找到答案。</p> <p> 36篇文章中,从课程到学理,从理念到方法,从理论经验到实际操作,都从不同高度、不同角度提出了思考,作出了分析,拿出了主张,可以说思想深刻,见解独特,给人启发很大。反思我们的工作,当一名教师必备的能力方法有多少是师范院校上学期间课本上学到的呢?教师职前准备不足,职后发展裹足不前或失之偏颇的情况在所难免。那么,教师如何实现专业发展?凌宗伟老师一番话很好地道出了无数有志于教育事业教师的成长轨迹,“我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大学教育,能走到今天,无非因为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欠学与无知,几十年来虽有所努力,终觉肤浅,遇事总是努力去学,去思考,力求有所知,有所获。”(凌宗伟《遇物则诲,相机而教》)</p> <p>  我们渴望自己快速进步,期待接受高端培训,殊不知同大大小小的听讲座抄笔记往往是同样的命运——如果心无所动,行无所动的话——终将都是“听时热血沸腾,听罢一切照旧”。因此,对照名家成长经历,反思个人教育教学,找问题,查病症,开方子,服药调理,锻炼固本,一定会找到重生的感觉。生命之树长青的办法无疑是事业之树常绿,更何况我们做着阳光的事业,它将带着我们一路向阳!</p> <p>  反复揣摩发表在《人民日报》、荟萃于本书的这些文章,一定会助力你我,改变从学习开始,改变从内心发生,改变更应该从寻常日子的寻常工作细节开始。</p> <p>策划:甘州区青年东街小学</p><p>审核:苟淑香</p><p>编辑:韩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