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线上课古诗词诵读课《送元二使安西》

zhouliping小语屋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记录人: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 周立平</h3><h1><b>一、接背古诗,引出主题</b></h1><div>1.同学们好,开启今天的学习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对诗句”的游戏,老师说上一句,你接下一句。准备好了吗?</div><div>2.看,“海内存知己”——对上了吗?是的,天涯若比邻。对上的同学给自己点一个赞吧!</div><div>3.第二句,“桃花潭水深千尺”——嗯,对的,不及汪伦送我情。</div><div>4.注意最后一句了——“莫愁前路无知己”,是的,就是“天下谁人不识君”。</div> 5.在诗人王勃的眼中,离别是那虽远在天涯,却近在咫尺的心;在李白的眼中,离别是那深深的桃花潭水;在高适眼中,离别又是那相识天下的豪迈。离别是经久不衰的话题,成为古诗中的一道绝美的风景。今天我们学习古诗词诵读单元的第二首——《送元二使安西》。<div>6.相见时难别亦难,古时候因为交通不便,离别之后很难再相见,所以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送别诗。这一首《送元二使安西》也是其中的经典之作。看老师写诗题。<u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weight: bold;">(板书:送元二使安西)</u><font color="#333333">来一块读诗题。</font></div><div><font color="#333333">7.同学们知道“使”的意思吗?就是出使的意思,奉皇帝的命令出行,这首诗的作者是王维,</font>字摩诘,著名的山水田园,这首诗是他晚年的作品。</div><div>8.读了诗题,你们知道谁送谁到哪里去呢?没错,写的就是王维送元二出使安西。元二是王维的好朋友,姓元名常,在家排行第二,故称“元二”。</div><div>9.介绍“安西”:唐朝为了管辖西域地区而设立的安西都护府,简称“安西”。了解了诗题的意思,咱们再来读读诗题。</div><h1><b>二、回顾方法,学习古诗</b></h1><div><b>(一)品诗中景</b></div><div>1.经过小学六年的学习,你能自己梳理出学习古诗的方法吗?老师这里归纳了三点,你们看——</div> 2.按照这样的方法,请同学们大声读诗,开始吧!<div>3.同学们,都读好了吗?诗中的这几个多音字可要读准哦。</div> 4.跟老师一块读,发现了吗?上面的多音字都是翘舌音,下面的多音字要注意区分前后鼻音。自己再读一读吧。<div>5.字音读准了,相信诗句也能读通顺了。那能不能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呢?</div><div>6.看看,你的节奏线跟老师画的是不是一样呢?借助节奏线,咱们一块读读。合作读读,老师读前面的四个字,你们读后面的。</div><div>7.韵味出来了,古诗诵读就更好听了。读了古诗,<b><font color="#333333">你们知道王维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送元二去安西的</font></b>?</div> 8.没错,在一个下过雨的早晨,王维在一家客栈送好友元二出使安西。他们边喝边谈,依依不舍,接下来请同学们再读读前两句诗,找找这对朋友看到了哪些景物呢?有课本的同学还可以在诗句的旁边圈画出来。<div>9.圈画好了吗?景物有“朝雨”、“轻尘”、“客舍”、“柳色”。“朝雨”就是早晨下的雨,那早晨的雨大吗?从哪里可以知道呢?</div><div>10.嗯,借助注释,我们知道“浥”是使湿润,沾湿的意思。通过“浥”这个字的意思知道早晨的雨并不大。<b><u><font color="#ed2308">离别时候的雨,就像离别朋友心头上的泪,缠缠绵绵,飘洒在离别时候的早晨。这雨不仅湿润了泥土,而且很好地烘托了离别之人的心情。</font></u></b>带着理解我们一块诵读这两句诗。</div><div>11.王维送元二一直从长安送到了渭城,眼前的渭城车水马龙,春意盎然,为什么诗人着重写了“朝雨”和“杨柳”呢?你们看——</div> 12.难怪古人有这样的诗句——“客亭门外柳,折尽向南枝”。离别的人把那向南的柳枝都折尽了。 再看——“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因为离别,这柳也蒙上了淡淡的伤感。 13.这“朝雨”是朋友心头的缠绵,“杨柳”是离别时朋友挽留的手。同学们,我们一块再读诗句。此刻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么样的画面呢?听一听老师班上的同学是怎么想象的吧!<div>14.这时候的渭城真像一幅水墨画呀,这样的画面可以配上这样的诗句。</div> 15、难怪苏轼这样评价王维的作品——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正是王维诗的特点。“朝雨”是景,“客舍”是景,“柳色”也是景,都是围绕送别来写的,成为了送别诗中的经典元素。<b><font color="#ed2308"><u>(板书:写典型景)</u></font></b><div><font color="#333333"><b>(二)品诗中情</b></font></div><div><font color="#333333">1.就是在这样一个早晨,王维与好友元二要分别了。他们是用什么来送别的呢?别急,我们先来看看这些场景。</font></div> (1)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写道——“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目送朋友远行。<div>(2)李白在《赠汪伦》中说——“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这是踏歌为友送行。</div> (3)那么王维是怎么送别的呢?课件出示,没错以酒送别朋友。他们喝了多少酒,你从哪个字看出来的呢? (4)一个“更”字我们知道他们两个喝了很多杯酒,可是为什么王维还要一再劝酒呢?<div>2.是呀,因为西出阳关无故人呀。你们可知道元二此行有多远吗?</div> 而此时的渭城呢?春意盎然,柳色青青,细雨如烟,车水拿龙,这样一别,元二就再也看不到这样的景色了。 所以才要——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div>3.小练笔:假如你就是王维,你的朋友即将远行,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请写下来。</div> 4.我们来听一听这几个同学写的。款款道真情,这是一杯祝福的酒,干—— 5.你们瞧——这个同学写的。这是一杯担忧的酒,“更尽一杯”! 6.再看这位同学的——依依话别离,这是一杯不舍的酒,“更尽一杯”! 千言万语都化作两行诗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div><font color="#ed2308" style="font-weight: bold; text-decoration-line: underline;">小结:同学们,你们看:这洁净的客舍,这杯杯醇酒,这绵绵细雨,这行行杨柳,携典型之景,抒发离别情感。(板书:抒离别情)</font><font color="#333333" style="">难怪这首诗被列为送别诗的“压卷之作”。一段真挚的友情,传送了一首不朽的诗篇。</font></div><div><font color="#333333" style="">7.这首诗又名《渭城曲》,后人谱曲,变成《阳关三叠》,就让我们和着古曲,背诵古诗,在音乐中记住这段以酒相送的佳话吧!</font></div> 8.同学们,去掉提示看着画面,自己再背一背吧。 9.《阳关三叠》唱读版 课堂小结:同学们其实诗词和音乐就像一对孪生姐妹,从诞生之日起,她们就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每一首诗都是可以歌唱的,最后老师推荐大家看央视《经典咏流传》这个节目,让我们在歌声中传唱中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