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乐极生悲”

乔安娜(笔名:琼安)

<p>“酒极则乱,乐极则悲。”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然生活中万事皆尽然,如言也不可极,极之而会衰一样。乐极生悲之事在生活中时有发生。</p><p><br></p><p>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在特定的环境和场合下,要么因为事情、要么因为心情、要么因为人、要么因为物等等而放松、开怀自己,进而获得开心快乐之感。一直的开心快乐可能在那样的情况下会有之,然也会遇到很多时候在高兴的同时,如释重担般肆意的放纵,而导致言语、行为欠妥等突发事件,从而就会出现乐极生悲的场面。</p> <p>所以为了乐极生悲的事情少发生或者不发生,人们学会了谨小慎微,尽量把自己隐藏起来,不是裹足不前而是不要有乐极生悲的体验。毕竟乐极生悲后的结局比起直接的不快乐要难受得多。于是很多人喜欢了沉闷、低调、不惊不扰,比起乐极生悲而言相对安全了很多。</p><p><br></p><p>就如喜极而涕的效应一样,乐极生悲尽管心境不同,收效也是可想而知。相信很多人都不愿意也不喜欢有乐极生悲带来的结果。学会把控就成了一门难得的学问,万事不可太过,哪怕是不经意的言语动作。</p><p><br></p><p>人和事一样,如果做得太满就会有物极必反之势。就算是一句玩笑话也会伤害到别人,所谓的“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就是导致误会和不快的根源。人与人的交往和沟通大多是以语言为一种主要方式。所以说话就成了一门艺术。</p><p><br></p><p>很多时候我们认为和亲人、朋友说话会没那么多顾及,其实非也,有时候就因为我们一句看似不怎么样的一句话恰恰就可能会伤及到对方。就算不是那么特别难听或者难受的话语,只要是触及到了别人在意的点,就会留下抹不去的痕迹,也就是那一句话就触及到了对方不喜欢的点,从而产生不舒服的感觉。</p><p><br></p><p>所以生活中,我们应该尽量保持沉默和一定的距离,要有得之泰然、失之淡然的心境。遇事要冷静,尤其是高兴的时候,不要忘形。否则真会遇到乐极生悲的尴尬场面。</p><p><br></p><p>就如从最早的武汉疫情到全国防控防疫疫情之事,国外不少国家曾经的暗自庆幸甚至窃喜;到全球疫情严峻,包括那些曾经冷嘲热讽、冷眼旁观、手舞足蹈的小丑国家;再到他们如今成为狗急跳墙、捶胸顿足、惊恐不已。不能说是乐极生悲,但至少是物极必反的最好证明。</p><p><br></p><p>于是我们明白了,不论是个人还是家国还是整个世界,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正常状态。所以我们要“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做好自己内心无愧就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