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太阳岛的故事

小路

<p>明媚的夏日里天空是多么晴朗</p><p>美丽的太阳岛是多么令人神往</p><p>这首八十年代广为流传的《太阳岛上》,至今仍是我们这一代人美好的回忆,美丽的太阳岛依然是人们神往的地方。</p> <p>太阳岛风景区位于哈尔滨市松花江北岸,与繁华的市区隔水相望,东西长约十公里,南北宽约四公里,总面积为38平方公里。四面绕水的太阳岛上,到处是花草树木,亭台楼阁,是哈尔滨人闲暇之余,放松身心的好去处。</p> <p>公元1126年,延续了100多年的北宋王朝终于走到了历史的尽头,这一年从北方而来的滚滚铁骑踏破了开封厚厚的城墙,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靖康之难。这支横扫中原的强悍军队,就是崛起于东北密林深处的女真人。</p> <p>五千年前,在中国大陆的东北地区,有一个神秘的民族,每当日照时间最短的节气到来前,他们就会在萨满的带领下进行神圣的朝拜,朝拜的对象就是万物之源——太阳。这个神秘的氏族史称肃慎人,也就是历史上女真人和满族人的祖先。</p> <p>太阳岛上有一块重达150吨被称为太阳石的巨石,它来自女真人的肇兴地——阿什河上游。史书上曾有过这样的记载,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少年时,曾在此石上磨刀立志。公元1114年9月,完颜阿骨打起兵反辽,曾与部下一起在太阳石前,画灰作纸,树枝作笔,勾勒进军线路,议定战略战术,会后抺去灰土,不留痕迹,金人称画灰而议。也就是完颜阿骨打在太阳石上磨刀立志开始,完颜氏族迅速崛起且日渐强大,他们灭亡了比自己更为强大的辽和更为富裕的北宋,定都北京,建立金朝。并成为中国历史上,继北魏鲜卑、契丹辽朝之后,又一个入主中原的北方游牧民族。</p> <p>经过无数次的碰撞与融合,昔日强大的女真族分支在金朝灭亡的几百年后,再次入主中原,定都北京,统治了整个中国。</p> <p>如今,那块看过千年的日出日落,见证了女真人崛起,大金国、清帝国的建立,中原王朝覆灭的传奇巨石,就立于太阳岛的入口处,成为了太阳岛的镇岛之宝。</p> <p>哈尔滨源于女真语哈尔温,意为天鹅,地处中国东北北部地区,是中国最北面的省会城市。松花江和牧丹江横穿境内,是一座具有北国风情的大都市。据史料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这里就有人类活动,早期的哈尔滨人主要是女真人,他们靠打鱼狩猎为生,主要活动的地方就是松花江支流上一片淤积而成的浅滩,这里就是太阳岛的前身。</p> <p>浅滩上的沙粒硕大,沙质透明,在阳光的照射下,沙面会变得非常炙热。在捕鱼的季节,渔民们收网归航时,都将船只靠拢在这片沙滩的岸边,渔民都称这里为太阳滩。松花江内还盛产一种边花鱼,边光鱼生性喜光,在雨后时常浮在水面沐浴阳光,边花的满语为太要思,和汉语太阳的发音非常接近,久而久之,这片被松花江割断的小岛被冠以太阳岛的名字。</p> <p>太阳岛最早书面记载,要追溯到三百多年前的康熙王朝,当时为了平息外力的入侵,康熙皇帝建立了黑龙江水师。黑龙江地处东北要冲,这个水师管辖了齐齐哈尔、巴彦、松花江、呼兰四个水师营,其中呼兰水师就建立在松花江畔的太阳岛一带。康熙二十八年,呼兰水师营从太阳岛出发,入黑龙江后逆游而上,攻打经常骚扰我国北方边境的沙皇俄国雅克萨人,大获全胜,一举攻克雅克雅人的省府克萨城堡,因此得到康熙帝的嘉奖。太阳岛作为呼兰水师营的驻地,也声名鹊起。在岛上开始出现向驻军兜售商品的商人,太阳岛出现了最早的繁荣。</p> <p>1896年6月,俄皇尼古拉二世举行加冕典礼,清帝国的总理衙门大臣、已经73岁的李鸿章奉命前往祝贺,并送给尼古拉二世一份厚礼。十八世纪六十年代,欧洲工业革命爆发,而清政府的闭关政策,使中国日渐衰落。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日本的势力开始进入中国东北,清政府试图通过以夷制夷的政策,想利用俄国的势力牵制日本的扩张。沙俄也利用清政府甲午失败的困境,诱迫清政府与俄国签订《御敌互相援助条例》。同时,签订了中俄密约,清政府允许俄国建造一条穿过黑龙江和吉林的铁路,俄国有权使用铁路运送兵员、粮食、军械,这条铁路就是东清铁路,也称中东铁路。</p> <p>时隔二百年,随着中东铁路的开通,被康熙大帝赶跑的俄国人,又大批进入了中国的东北地区。哈尔滨和太阳岛也进入了一个畸形的繁荣期。</p> <p>1926年,俄国在太阳岛南端修建了一座俄罗斯风格的米尼阿久尔西餐厅,专供俄国贵族们享受。1928年,俄罗斯东正教在太阳岛临江街修建了太阳岛唯一的一座教堂——圣尼古拉教堂,随着颂经声诵起,那些外国人在太阳岛找到了自己的天堂,</p> <p>1931年,日本发动9.18事变,东北沦陷,落入日本人之手,为了防范中国人民的抗日行动,也为了监控在哈尔滨的苏联人,日本人花重金收买了各色人物经常出入的米尼阿久尔西餐厅的俄国老板。苏联为了掌握日本和国民党的情况,也不甘示弱,在太阳岛也设立了情报站。不仅如此,太阳岛也是国民党特务秘密接头,交换情报的场所,米尼阿久尔西餐厅就是他们接头会面的主要地方。</p> <p>如今谍影重重的太阳岛早已成为哈尔滨人遥远的记忆,太阳岛的那座漂亮的米尼阿久尔西餐厅随着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一场大火而灰飞烟灭。但在太阳岛的南端,还保留着二十多座俄罗斯异域风情的建筑,似乎在向哈尔滨人讲述着那一段不同寻常的历史。</p> <p>1971年2月,在宁静的伊朗南部海滨小城拉姆萨尔,来自18个国家的代表在这里签署了一个旨在保护和合理利用全球湿地的公约《国际湿地公约》。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它可作为直接利用的水源或补充地下水,有效控制洪水和防止土壤沙化,能以有机质的形式储存碳元素,从而改善环境污染,减少温室效应。1992年,中国加入《国际湿地公约》,如今在中国已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已达30处,太阳岛湿地就是其中著名的一个。太阳岛湿地具有国内最大、国际罕见、座落在城市中心的特色。</p> <p>八十年代初,美丽的郑绪岚的一首美丽的太阳岛上传遍大江南北,激起了人们对太阳岛无限的神往。</p> <p>太阳岛上的词曲作者王立平老人说:这首歌不仅仅是在歌唱太阳岛,更是抒发当代人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和憧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