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犹它州!(8)

郭五一

18号 羚羊谷和格兰谷大坝<br><br> 清晨,独步小城,穿街过巷,一座高尔夫球场,一道高台。看出去:向东,远远地三根高大的烟囱,纳瓦侯火力发电厂;向西,巍峨耸歭格兰谷大坝。这里地势高,用长焦镜头扫描,大坝、人工湖、办公区,朝阳玉照。<br><br> 这就是美国第二大人工湖水坝。<br><br> 能想象吗?1959年这里还是一片荒寂,没有大坝,没有大桥,甚至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要想越过峡谷需走出309公里。那时这里是印第安人躲避迫害的栖居地。<br><br> 20世纪初,美国经济危机。为了化解大萧条,罗斯福政府鼓动投资大型公共工程,科罗拉多河引起各方的注意。1936年建成220米高的胡佛大坝,年发电量(度)达42亿,被誉为“拉斯维加斯之母”,位居当时世界第一,成为美国富强的标记。<br><br> 富强吗?举世欢呼!真富强吗?有点含糊。为什么?自然水系截断,淤泥堆积,大坝难以持续。怎么办?美国人晕了,跑到这里,计划再筑一座大坝,拦住淤积。预测可延长胡佛大坝800年使用期。好主意!于是再铸辉煌。<br><br> 辉煌了吗?半个世纪过去,不要说淤积问题无解,生态也遭到破坏,那些可怜的鱼。特别人们又想起,湮没在水底的格兰峡谷,比当今的“大峡谷”还壮丽。<br><br> 孰优孰劣,人们在权衡利弊。舆论越来越趋于统一,美国人已经在探讨推倒“胡佛”、“格兰谷”水坝体系。<br><br>你 想起什么了吗?三斗坪大坝,三峡峡谷,“母亲的乳汁”,“母亲的美丽”! 上午,老刘安排参观“羚羊谷”。这里虽没有“波浪谷”的名头大,同样声名显赫。这里不受保护区游人名额限制,生意红火。不仅那些无缘“波浪谷”的人会来这里,更主要有大峡谷两日游的四方来客。<br><br> 这里是印第安人保留区,由印第安人经营管理。不可小觑,停车场、旅游中心、展馆、小卖部、繁华的有模有样。“波浪谷”是国家保护区,重点在保护自然景观,不计较经济效益。这里不同,印第安人执政,钱总是要赚的,按时间、地段收费,快速走33美金一位,慢慢拍照,收费更高。至于人数,自然是多多益善。<br><br> 我们到来正看到一队队的游客由印第安导游带队进谷,一队大约50人左右,络绎不绝,很有点中国旅游区的味道。<br><br> 最惊奇,这里的印第安导游大多会说几句中国话,“快,跟上”,“慢慢的”,“马马虎虎”,“很美丽”,发音洋声洋气。记得陈佩斯演的小品“卖羊肉串”吗?就是那个意思。<br><br> “犹它六侠”出发前合影,镜头外还有一个,潇洒吧。<br><br> 买票有学问,老刘刻意等到11点40。为的下到谷底或许有一线阳光垂直射入。<br><br> 看看,这是著名的狭缝型峡谷。一条裂隙,游人登着铁梯从这里排队进入。<br><br> 这里的崖壁,浑圆光滑,一层层纹路。岩石,天然猩红、黑紫。这是含有矿物质的砂岩经过千百万年洪水浸蚀,暴风侵袭形成。 怪异吗?黑紫色的岩石,S型的廊道,猩红的崖壁,岩石纹路旋转起伏,说不尽的诡异。<br><br> 由于是在谷底,光线很弱,又是在行进中,不能用三角架,相机ISO(感光度)调到最高,有噪点。 这是用广角从下向上拍的,像不像一朵盛开的玫瑰。<br><br> 下谷前,在展馆见到大师的摄影:猩红的洞穴,一缕阳光射入,羡慕。真下来了知道,拍那种照片不易,要聚合很多条件。首先是时间,要阳光正好从头顶裂隙射入;其次,要有人配合,挡住身后的来客,可以不受干扰的用三角架曝光;第三,要有人扬起细细的沙尘,提高阳光射入的亮度。这三条缺一不可。<br><br> 看我拍的这张照片,头顶一线裂隙,可惜没有阳光射入,行进中不能用三脚架,只能提高感光度,暗部有噪点。<br><br> 这里裂隙曲折,岩洞绵密,千折百廻,变幻万千,很多小缝仅可一人侧身而过。举镜拍摄,腾挪不易,况且一路追随的印第安老哥一个劲的催促:“快点,跟上,马马虎虎的啦”。不远万里来到这里,却无法静下心来观察、取景。好容易扫描到一个好角度,又前夹后挤,四处穿帮,急也急死了,呜呼! 千层波纹,说不清的浪漫。 吴小琦夫妇在谷底。从光线可以看出,这里头顶有个比较大的裂隙。 地下合影,在这里,这就是大堂了。 拍摄时并没在意,打开看才发现,如此光影?一层层光怪陆离。看见左下角了吧,游人排队下台阶行进。 这张是否有点恐怖?岩石黑灰凝重,钩心斗角,层层压迫,像不像走在魔窟地狱。 看看这大厅,居高临下,层层斑纹。从这里上行,走出地裂。 看看,这就是出口,够窄、够险、够玄。想象着:夜半,独自深入,抬头仰望,一线曲折的天幕,繁星点点,那会有什么样的启迪?难怪印第安人先贤,每遇到艰险,就会下到谷底裂隙中打坐,据说,可以沟通上天。<br><br> 羚羊谷说不清,也拍不够。可良园虽好,非久恋之乡,况且印第安老哥们挣钱心切,岂容你观察体味?后面还有大队人马等着呢,走了!<br><br> 再前行,格兰峡谷大坝。<br><br> 先看看这座桥,长400多米,高200多米,钉在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壁上,一桥飞架,天堑交通。站在上面,大河沉沉,峡谷玄奥,长风摇撼,惊心动魄。<br><br> 面对大坝,左前方有展示中心,一系列的图片,介绍大坝的起源,建设和现状。 这是站在大坝展示中心晾台上的合影。大坝全景太大,高216米,宽470米,没有较远的距离和鸟瞰的角度,17的广角也无法囊括。就在这里拍一张吧,大坝就在脚下,任你想象。<br><br> 这是从鲍威尔湖方向拍摄的大坝,可以看见铁桥和坝顶,想象一下,翻过去,有200多米的落差,该是怎样的豪气。我们的脚下就是曾经的格兰大峡谷。<br><br> 高峡化平湖,谁惊世界殊? 鲍威尔湖——因探险家鲍威尔曾在格兰峡谷漂流,得以命名。如今,峡谷不再,大坝孕育出的是一个蜿蜒几百公里的蔚蓝色大湖。这既是人类的雄心再现,也是“自然母亲”的躯体创伤,美吗?为此费时5年,耗资15亿5千万,加上18条生命。 合影,看见远处高台有三根烟囱吗?那就是火力发电厂。两大发电厂,一个水利,一个火力,近在咫尺。 夕阳平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