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作业:格物才能致知,通过区分和甄别有“氧”陪伴和有“毒”陪伴,认真思考苏霍姆林斯基名言:“一个人只有对自己的精神力量感到惊奇的时候,才会为自己的意志薄弱而感到羞愧。”把自己思想和情感的碎片稍做整理,便是一篇珍贵的短文,题目:《孩子,我该拿什么陪伴你?》</p><p> 当看到这节课的课名时,我就有种迫不及待想听它的感觉,可是,听完后,我又有种啥也没听到的感觉,准备写作业时发现啥也写不出来,于是乎,我又重新听了一遍。</p><p> 杨老师在作业里提到的甄别有毒陪伴还是有氧陪伴这几个词深深地撞击了我的心灵,关于这个问题,我也问过我的孩子,我家孩子给我的回答是有氧陪伴呀!我当时还挺开心。可是,经过了疫情这么一段时间之后,我才发现,我给我家儿子的陪伴基本上属于有毒陪伴,所以才导致了现在他动不动让我出门,别那么早回来的后果,我很懊恼也很自责,所以,一般对于他的要求我都会满足。</p><p> 今天,他如往常般让我出门,我就应他要求出门了,跟大家说说我这一下午的心理感受吧!我出门时机智的带了本书,手机还有不到百分之四十的电,听了课,看了群里同学写的作业后,手机电刷刷地掉到了百分之十几,在身边没有充电线的情况下,我就开始啃我的那本书了,我的那颗小心脏就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根本无处安放,你看我的眼神只要飘到哪,就被定住了,虽然在看书,可是,我不知道我自己看进去了什么,我的心思其实早就飞到了儿子身上,我在害怕,我在担心,害怕孩子在家没起床,害怕孩子不学习在玩游戏,更害怕孩子边学习边玩游戏,总想着打个电话去问问。可我又问我自己:我打电话过去问他有什么用?除了给他带来厌烦和不信任的感觉,什么效果都不起。可是,头脑的想法和心里的真实感受就是匹配不起来,心一直就那么飘着……在外面呆了四个小时之后,婆婆来到了我家,看我没在家,给我打电话,她说让我回来,我们一起去楼下走走,我说好。当我回来的时候,婆婆已经回家了,我早已练就好在儿子面前开心的本事了,即使心里再难受。儿子笑眯眯地和我打招呼:那谁,回来了!我也笑着说:是嘞,帅小伙!儿子说:来,我背你回房间。我说:等我会,好渴。儿子说:妈,上次的那个笋你还没吃,给你留着呢!我说:太感谢儿子了,来,我们一起把它吃掉!儿子说:你把那根最小的留给我,这太辣了。我说:没问题!于是我吃了两根,他吃了一根,他又主动和我说起作业和手机,把手机放我面前,跟我说:妈,我教你一个大招。我兴致盎然地说:好呀好呀!他说:你看,我这下载过的app有提示的消息是一个小时前的,说明一个问题,我最起码一个小时没碰手机了,你再摸摸手机的热度。我赶紧夸孩子自律和有责任心!我现在的心总算回来了,在自己身上了,其实,一切的一切都得从爱出发,不能从恐惧出发。儿子为啥不想让我呆在家,是因为我经常会问他关于作业的事情,他在我这所感受到的不是陪伴而是压力和控制,根本就不是所谓的有氧陪伴,这一课是儿子带给我的,他用他的方式让我学习了什么是真正的有氧陪伴。我从明天开始会和儿子说妈妈尽量在家吧,在家妈妈也不会去干涉你的任何事,妈妈完全的相信你可以做好你自己的所有事情!</p><p> 真正的信任,真正的尊重是有氧陪伴的必备条件!一定要身心合一!说出就要做到,不然情愿不说,努力努力努力💪</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黄芳芳</p><p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0.03.1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