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用了两周的时间,朱光潜先生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共读,终于接近尾声,明天要进行最后一次共读探讨,围绕第12章《谈人生与我》展开。</p><p><br></p><p> 为了将探讨引向深入,我反复的读了《谈人生与我》。朱先生在这封信中主要强调两点,第一是把自己置于前台,将自己等同于他人他物,视自己与鸟兽虫鱼同类。第二是把自己置于后台,袖手旁观他人的装腔作势。</p> <p> “我有两种看待人生的方法。在第一种方法里,我把我自己摆在前台,和世界一切人和物在一块玩把戏;在第二种方法里,我把我自己摆在后台,袖手看旁人在那儿装腔作势。”</p><p><br></p><p> 朱先生,在这封信开头先亮出自己的两种看待人生的方法,作为全篇的纲领。换言之,也就是审视自我和审视社会。</p> <p> 首先要讨论的是关于怎样看待自己。朱光潜先生的态度是把自己看得和旁人一样,和鸟兽虫鱼一样。</p><p><br></p><p> 那么鸟兽虫鱼是怎样生活的呢?一定要把学生打回到原文中去,读文章要对重点内容反复的琢磨体会。</p><p><br></p><p> 我们知道鸟兽虫鱼是不会有痛苦的,它们不管春暖花开还是酷暑严冬,都一样生活。生活就是他们的追求和目的,生活就是为了生活,没什么高深的哲学。</p><p><br></p><p> 人之所以比鸟兽虫鱼多了痛苦,就是因为人类把自己看得比鸟兽虫鱼更高贵,人类中有一部分人比别人更多苦痛,是因为他们总是把自己看得高于别人。如果能看到自己和别人是一样的,自己和世间的万物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高明之处,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就会减少很多的痛苦。</p> <p> 朱光潜先生在这里指出的像鸟兽虫鱼一样生活,是强调众生平等,是强调顺应自然,而不是说像鸟兽虫一样,只按照自己的本能生活。</p><p><br></p><p> 关于顺应自然,从古到今,很多名人都有自己的论述。</p> <p> 孔子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p><p><br></p><p> 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p><p><br></p><p> 程颢说:“廓然大公,物来顺应。”</p><p><br></p><p> 这都是在强调人生要顺应自然。但“顺应自然”这个词很容易让人觉得是消极颓废的,也许有人会觉得随心所欲,就是顺其自然。比如有学生可能想:我早上不想起床就不起床,不想上网课就不上网课,不想写作业就不写作业。如果这样理解“顺应自然”就麻烦了。</p> <p> 朱光潜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呢?还要回到原文去理解。</p><p><br></p><p> “我虽不把自己比旁人看得重要,我也不把自己看得比旁人分外低能。”</p><p><br></p><p> 请你在春天到百花齐放的园子里去,看看蝴蝶飞,听听鸟儿鸣,然后再回到十字街头,仔细瞧瞧人们的面孔,你看谁是活泼,谁是颓废;请你在冬天积雪凝寒的时候,看看雪压的松树,看着站在冰上的鸥和游在水中的鱼,然后再回头看看遇苦便叫的那“万物之灵”,你以为谁比较能耐苦持恒呢?</p><p><br></p><p> 要象鸟兽虫鱼一样,当生活充满欢欣的时候,就享受欢心,当生活遇到苦难的时候,就直面苦难。人性本本是向善向善向美的,顺着这个本性向前走,向着真善美的理想坚持不懈的奋斗,毫不动摇。这才是顺应自然,顺应本心。</p> <p> 原文中说的好,生活就是生活的目的。生活正是因为不完美才显得完美。</p> <p> “我们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为它是最不完美的。这话表面看来,不通已极。但是实含有至理。假如世界是完美的,人类所过的生活比好一点,是神仙的生活,比坏一点,就是猪的生活便呆板单调已极,因为倘若件件事都尽美尽善了,自然没有希望发生,更没有努力奋斗的必要。人生最可乐的就是活动所生的感觉,就是奋斗成功而得的快慰。世界既完美,我们如何能尝创造成功的快慰了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机会,有想象的田地。换句话说,世界有缺陷,可能性才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