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空军高射炮兵十九师五十五团创作组的风采

胡杨:胡春甫

<p class="ql-block">《在老挝作战的日子》一书出版前 </p> <p class="ql-block"> 伟大领袖毛主席</p> <p class="ql-block">1949年3月毛主席在北京西郊西苑机场检阅高炮部队即(空军高射炮兵第十九师五十五团前身)</p> <h3> </h3> <p class="ql-block">集结中的空军高射炮兵第十九师</p> <p class="ql-block">战斗在老挝热带雨林中的中国高炮兵</p> <p class="ql-block">被击中的敌机冒着黑烟坠落下来</p> <p class="ql-block">《在老挝作战的日子》一书封面图</p> <p class="ql-block"> 前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自2019年3月上旬,王灿学战友接受原武汉空军司令部,高炮导弹处林一厚处长的委托,承担为空军高射炮兵第十五师四十四团原参谋长萧献群为主编的《在老挝作战的日子》一书的组稿任务以来,已一年有余了。 </p><p class="ql-block"> 截止2020年4月初, 经过第十九师五十五团20多位战友作者的共同努力,现已基本完成了全部约稿工作任务,向《日子》回忆录书供稿27篇,约12万多字。</p><p class="ql-block"> 这些文稿内容都是每一位作者在50年前,1970年11月——1972年12月,两年在援老抗美战场上,真实的活生生的作战和生活故事。文章中没有杜撰,没有臆说,都是大家亲力亲为的经历叙述。意为书写历史、歌颂英雄、为党立言、为国存史、为参战老兵立传。发扬人民军队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发扬革命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发杨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气概和大无畏革命精神,弘扬中国军人为了世界和平与祖国的边疆稳定,所做出的貢献和英勇牺牲。教育后人,传承红色基因。</p><p class="ql-block"> 在此期间,20多位战友作者不顾年迈多病,老眼昏花,日夜奋笔疾书,挑灯夜战。从形成初稿后再经过反反复复地初审、二审、三审和责编公示后的终审,最终全部通过审核,均被主编选入《日子》一书。这是五十五团创作组全体战友作者们共同努力的成绩。为我们十九师五十五团这支光荣的部队,又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p><p class="ql-block"> 为纪念这次供稿任务的胜利完美收官,特制作本集美篇以示留念。让大家永远记住这次非常有意义的创作活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五十五团作者姓名 作品名称与作者简介</p> <p class="ql-block">五十五团创作组名誉组长林一厚近照</p> <p class="ql-block">拍摄于2018年6月12日河北雄安新区</p> <p class="ql-block">林一厚当年应征入伍后的新兵照</p> <p class="ql-block">拍摄于1971年6月援老抗美在老挝孟赛</p> <p class="ql-block">拍摄于1976年8月,在柬埔寨首都金边市军事外训期间</p> <p class="ql-block">拍摄于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凯旋归建时</p> <p class="ql-block">  林一厚与夫人拍摄于湖南长沙</p> <p class="ql-block">拍摄于广州军区空军司令部高炮处办公室</p> <p class="ql-block"> 林一厚简介</p> <p class="ql-block">林一厚,籍贯,广东,现年85岁, 时任三0三支队作战科副科长,后任武汉空军司令部,广州空军司令部高炮处处长,空军大校军衔。于1970年11月至1972年12月参加援老抗美作战,1976年4月至1978年元月,担负援外空军专家组高炮组副组长,组建培训柬军高炮部队的任务。1978年12月至1979年5月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p> <p class="ql-block"> 寄语 </p> <p class="ql-block">借胡春甫战友制作风采美篇的版面说几句话: 首先衷心的祝福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非常时期,仍积极写作,努力供稿的全体作者表示感谢,衷心祝愿这些50年前在异国他乡,共同战斗,生死与共的战友们阖家平安,健康吉祥如意。</p><p class="ql-block">2019年初,我受十五师四十四团参谋长萧献群请求,并同时委托以王灿学同志为组稿负责人,组建创作班子。为巜在老挝作战的日子》一书供稿。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努力,你们已经顺利圆满的完成了任务。这充分证明了,五十五团创作组,是一个勇于担当,善于担当,团结协调、勤奋有为的团队,是一个不怕苦不怕累,努力奉献的团队。</p><p class="ql-block">经过大家的努力,圆满完成了巜日子》编辑供稿任务,成果可喜!可贺!可敬! 待来日旭日东升,阳光明媚之时,作者战友们将展开双臂迎接《日子》的出版 。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林一厚 </p><p class="ql-block"> 2020年3月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h3> </h3> <p class="ql-block">五十五团组稿人、创作组长兼作者王灿学</p> <h3> 作者王灿学近照<br></h3><h3><br></h3><h3></h3> <p class="ql-block">拍摄于2018年4月在老挝万象巜战地重访》时。</p> <p class="ql-block">拍摄于1979年5月对越自卫还击战胜利归来时</p> <p class="ql-block">拍摄于1968年4月身着越南军人服,援越抗美时 </p> <p class="ql-block">拍摄于1971年6月身穿老挝人民军人服,援老抗美时</p> <p class="ql-block">和参战战友们合影,前排:崔高和、王灿学、后排赵世纪、陈宗钦、张连英。</p> <p class="ql-block">1976年8月在柬埔寨搞军事外训,大吳哥窟留影</p> <p class="ql-block">1979年5月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后广西友谊关</p> <p class="ql-block">2018年4月战地重访于昆明云南大酒店:左起尤华荣 胡春甫 袁修庆 李永贵 徐建生 王灿学 王志明</p> <p class="ql-block">从入伍至退伍一直守卫的武汉长江大桥</p> <p class="ql-block"> 作者王灿学|</p> <p class="ql-block">作品:一《援老抗美作战始末简叙》</p><p class="ql-block">二《援老抗美战场上十一次作战选编》</p><p class="ql-block">三《战地生活中难以忘怀的六件事》</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王灿学,男,生于1950年9月,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人,中共党员,大专文化。1968年2月应征入伍,在空军高射炮兵独立第一团(1969年12月26日组编为空军高炮第十九师五十五团)高炮十九师五十五团服役,历任班,排、连长、团作战参谋、副营长、武汉军区空军司令部作战参谋等职务。䏜役期间,参加了援越抗美,援老抗美和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任务,荣立三等战功一次。还参加了援柬军事外训任务,受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柬埔寨大使馆嘉奖一次。1983年1月转业,分配安置在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供销系统工作,历任基层供销社主任,棉花加工厂厂长(国家中2型企业)食用菌公司经理等职,被评为省级供销系统的先进工作者。2004年退休。</p> <p class="ql-block">五十五团创作组副组长兼作者袁修庆</p> <p class="ql-block"> 袁修庆1972年拍摄于老挝</p> <p class="ql-block">  1977年7月拍摄于金边,与柬埔寨专家招待处战士Konm合影。</p> <p class="ql-block">1977年4月拍摄于柬埔寨吴哥窟</p> <p class="ql-block">2018年四月入寮战地重访拍摄于老挝</p> <p class="ql-block">袁修庆2018年战地重访于老挝郎勃拉邦</p> <p class="ql-block">二O一八年四月于老挝郎勃拉邦 </p> <p class="ql-block"> 作者袁修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作品:1《我是个土“翻译”》</p><p class="ql-block"> 2 《我在老挝的两件事》</p><p class="ql-block"> 作者简介,袁修庆,男。汉族、1953年3月出生,江苏泰兴市人。中专文化,1969年12月入伍,1973年11月入党。任空军高炮第十九师五十五团六连战士。1972年任技术处军械修理所雷达技工,雷达技师,雷达助理工程师。曾被师直授于“先进工作者”称号。</p><p class="ql-block"> 服役期间,参加援老抗美作战,赴柬执行军事外训任务,对越自卫还击战。外训期间受援柬空军专家组记三等功一次。1985年11月转业到中国东方航空武汉公司。任航空电子车间主任,航空电子工程师,主任工程师,退休办党总支委员。并多次派往美国深造。曾先后两次荣获武汉市总工会“武汉市自学成才先进工作者”和“武汉巿技木革新积极分子”称号并多次被东航评为“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及各类奖励 </p><p class="ql-block"> 所排除的多起航空电子疑难故障,被美国波音培训中心收编为案例。《中国民航报 》对相关技术研制作过报道,并被多家媒体转载。</p><p class="ql-block"> 2013年退休,现居住武汉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作者王仁𣁽</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作品:一《艰难受命》</p><p class="ql-block"> 二 《艰难的生活》</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王仁魁,男,1935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1955年7月入伍,入伍后在防空军高炮学校学习3年半。毕业后 当兵一年,接着当文化教员,任空军高射炮兵独立第一团九连,五连指导员。1966年任空军高射炮兵独立第一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1968年2月参加援越抗美作战。1969年12月任空军高炮第十九师五十五团政治处主任。1970年底赴寮作战两年,任303支队711大队政治处主任。1974年任五十五团副政委。1978年任五十六团政委。1978年12月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同年任十九师政治部主任。1983年任十九师副政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h3> &nbsp;</h3><h3> 作者谢万源</h3><h3><br></h3><h3><br></h3> <p class="ql-block"> 谢万源 </p> <p class="ql-block">谢万源1972年援老抗美拍摄于老挝战场</p> <p class="ql-block"> 拍摄于老挝战场 </p> <h3> 拍摄于老挝战场</h3> <p class="ql-block">   作者谢万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作品:《赴老作战亲临记</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谢万源,男,汉族,籍贯,湖南省辰溪县.中共党员,大学学历,副研究员职称。 1943年12月出生,1963年8月入伍,在部队历任战士、班长 、排长、副指导员,团政治处干事、副股长、股长 。师政治部科长。团政治委员,党委书记。1968年2月参加援越抗美作战,1970年11月至1972年12月参加援老抗美作战历时两年。1978年12月至1979年5月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1985年底转业到武汉汉阳区,历任区组织部副部长兼老干局局长,区直机关工委书记,宣传部长,区委副书记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2007年3月退休后被区委聘为区常务副主任,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至今。</p> <h3> </h3> <h3> 作者 余振声</h3><h3> </h3> <p class="ql-block">余振声:一九七一年拍摄于老挝 </p> <p class="ql-block">  余振声:一九七一年拍摄于老挝。</p> <p class="ql-block"> 作者余掁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作品:《赴老作战纪念》</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余振声,男,1951年入伍,提干后在空军高炮学校训练部射击教员,1969年,12月任空军高炮第十九师五十五团作训股长,1970年11月至1972年12月赴竂作战,历时两年。1976年赴柬埔寨执行外训任务,1979年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1980年任空军高炮十九师司令部作战科科长,1985年转业到武汉市桥口区法院经济庭任庭长。</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作者赵治业</p> <p class="ql-block">参加援越抗美拍攝于广西友谊关</p> <h3> 赵治业</h3> <h3> 赵治业</h3> <p class="ql-block"> 赵治业</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作者赵治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作品:《一份病危通知书》</p><p class="ql-block"> 作者简介,赵治业,男,1945年生,1965年2月入伍,1966年入党,历任雷达操纵员、班长、排长、连指导员、副教导员。服役期间于1968年2月至1969年6月 ,执行援越抗美作战任务,1970年11月至1972年12月执行援老抗美作战任务。</p><p class="ql-block"> 在部队任指导员期间受到师团嘉奖,1970年11月被武汉警备区评为三支两军积极分子。1978年9月转业到山西省725厂任办公室副主任、车间书记。87年任运城地区商贸批发公司书记、1992年任山西省印刷物资公司运城分公司经理兼书记。1988年被评为经济师技术职称。1989年被评为政工师。</p><p class="ql-block"> 1984年被725厂荣记三等功,84年被厂评为劳模。1995年被省新闻出版局授予做奉献先进个人。2001年被省新闻出版局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1年被山西省直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2年被山西省直记一等功一次 .。2005年底退休。现住山西运城盐湖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h3> </h3> <h3> 作者王本占</h3> <h3> 王本占</h3>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作者王本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作品:《千里行军感言》</p><p class="ql-block"> 作者简介王本占,男,1940年12月生于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1962年7月应征入伍。服役于武汉空军空降兵第十五军四十四师三二四团。历任班、排长、连指导员,营教导员职务。</p><p class="ql-block"> 1967年7月,调入空军高射炮兵独立第一团。1968年参加援越抗美,1970年11月至1972年12月参加援老抗美作战两年,1979年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任务。</p><p class="ql-block"> 1980年元月,转业返乡,被安排在“中储郑州二里岗仓库”工作,担任副书记,工会主席等职务。2000年退休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h3> </h3>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作者徐复峰</p> <h3> 徐复峰</h3> <p class="ql-block">  徐复峰:一九七二年拍摄于老挝</p> <p class="ql-block">徐复峰.陈万吉一九七二年拍摄于老挝</p> <p class="ql-block"> 五十五团政委徐复峰</p> <p class="ql-block"> 作者:徐复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品、一《在老挝战斗、生活中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二《援老抗美诗八首——徐复峰》</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 徐复峰 男,1948年腊月初十日出生,籍贯山东菏泽,大学专科毕业,中共党员。1968年2月入伍,在空军高射炮兵独立第一团(1969年12月26日组编为空军高炮十九师五十五团)五连,任二炮手,班长。十九师组建时,调四连任班长,1970年10月由四连调三连任炮排长。1968年2月至1969年6月参加援越抗美作战,1970年11月至1972年12月参加援老抗美作战,历时两年。任炮排长、三连副指导员。回国后,先后任四连指导员、一营教导员、解放军政治学院学员、任五十五团政治处主任、政委等职。1986年底转业在武汉市外经委所属公司任党委书记。2009年退休,现居住武汉。退休后爱好诗词,曾被中华诗词论坛(楚天风韵·湖北)聘为版主,常务管理员,顾问等职。先后发表网络诗词作品千余首,部分收入书刊。</p> <h3><br></h3><h3> </h3> <h3> </h3> <p class="ql-block"> 作者王志明</p> <p class="ql-block"> 王志明</p> <p class="ql-block">  老挝战场战地抢修兵器,左起 :钱广福、王志明、徐海全</p> <p class="ql-block">技术处战友赴老挝战地重访留影</p><p class="ql-block">左起:王志明、袁修庆、顾龙光、钱广福</p> <h3> 王志明</h3> <h3> 王志明</h3> <h3> </h3> <p class="ql-block"> 作者王志明</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作品《火线上的一次紧急抢修》</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王志明,男,江苏海门市人,1947年12月出生,中专学历,中共党员1965年8月应征入伍,先后服役于空军北京技工训练大队,空军高炮十九师五十五团技术处,武汉空军后勤部军械雷达修理厂。历任 “学员 、技师、助理、股长 ”车间主任兼教导员。1968年2月至1969年6月参加“援越抗美”,1970年11月至1972年12月参加“援老抗美”,1978年12月至1979年5年月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任务。服役期间被部队定为35岁以下营团职干部“技术优秀拨尖”人才。1986年5月转业到江苏省海门市机关工作,前后任职于海门县乡镇企业管理局、海门市经委、海门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历任股长、站长、科长等职。工作中、继承部队传统,保持军人本色,受到劳动部、农业部联合表彰为先进工作者。 2008年5月退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作者杨永光</p> <p class="ql-block">  杨永光1972年拍摄于老挝战场</p> <p class="ql-block">杨永光1972年参加援老抗美拍摄于老挝</p> <h3> 杨永光</h3> <h3> 杨永光</h3> <p class="ql-block">   作者杨永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作品:《战斗在异国他乡》</p><p class="ql-block"> 作者简介,杨永光,男,浙江省湖州市南浔镇沈庄洋村人。1946年2月出生,1964年8月应征入伍。服役于空军雷达二十一团修理所任油机技工,空军高炮十九师五十五团军械修理所任油机技师,五十五团技术处助理,油机工程师等职。1968年3月,随空军高射炮兵独立第一团赴广西前线执行援越抗美任务,由于表现突出在火线上光荣入党。1970年11月至1972年12月,随五十五团出国执行援老抗美任务、历时两年。担任老挝西线战区油机抢修组长 ,所带抢修组荣立集体三等功一次。1978年12月至1979年5月随五十五团赴广西前线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表现突出受团党委通令嘉奖一次。1988年10月,转业到武汉外贸轻工业品进出口公司工作,历任外贸仓库主任,公司行政科长等职。退休后,不甘寂寞,不图清闲,写出了自己的回忆录《沈庄洋的儿子》即《一个空军高炮军转干部的回忆》深受部队战友和读者的好评。现定居武汉市硚口区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作者周宗臣</p> <p class="ql-block">拍摄于1971年12月 21日被我部击落的敌机C一47机翼旁</p> <p class="ql-block">周宗臣1972年在老挝连队轻武器射击场</p> <h3> 周宗臣,拍摄于1972年老挝班毛公路92公里处便民茶水站。从前至后:时维安、周宗臣、崔高和、胡玉华、钱广福、宋耿之 。</h3> <h3> 拍摄于1971年老挝孟赛阵地</h3><h3> 前排从左至右:魏文德.曹春元.田金发.梁佛贤.何许光.</h3><h3> 后排从左至右:董广顺.黄尚松.沈理跃.周宗臣.吳乌仔.朱安生.庞少荣。</h3> <p class="ql-block">拍摄于1972年老挝:前排左起:时维安.周宗臣.后排、彭家顺.李春福.袁南科。</p> <h3> 周宗臣</h3> <p class="ql-block">   作者周宗臣</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作品:《特殊的“击毙”》</p><p class="ql-block"> 作者简介,周宗臣,男,生于1947年8月16日,山东菏泽市牡丹区人。1968年2月入伍。先后历任空军高射炮兵独立第一团指挥连给养员,有线班接线员,炊事班班长,空军高炮十九师五十五团一连司务长。空军高炮十九师后勤部军需助理员,五十五团后勤处副处长。参加了1968年援越抗美,1970年11月至1972年12月参援老抗美,历时两年。参加了1978年空军在上海组织的全国高射炮比赛和1979年的对越自卫还击战。于1986年转业至山东省菏泽市工商银行出纳科任科长。2006年退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h3> </h3> <h3> 作者马传岗</h3> <p class="ql-block">马传岗1972年参加援老抗美于老挝班戈内</p> <h3> 马传岗</h3> <h3> 马传岗</h3> <p class="ql-block"> 作者马传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作品《战场献血记》</p><p class="ql-block">作者,马传岗.男,汉族,1951年1月19日生.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人。大学专科学历,中共党员,1968年2月入伍,在空军高射炮兵独立第一团五连,组编后为空军高射炮兵十九师五十五团五连任无线电员,侦察班长。1971年9月提升为指挥排长,后历任副指导员、团群工干事。师干部科干事,1968年2月至1969年6月参加援越抗美作战,1970年11月至1972年12月参加援老抗美作战,历时两年。所在连队荣立集体三等战功一次。19‘78年12月1979年5月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1985年以副营职军官转业。1989年被武汉市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评为先进工作者,2007年4月被武汉市江岸区委.区政府评为先进个人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h3> 作者杨同本</h3> <h3> 杨同本</h3> <h3> 杨同本</h3> <p class="ql-block"> 作者杨同本</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作品:《郝清稳烈士事迹》</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杨同本,男,1945年5月17日出生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黃堽镇大张庄人。1968年2月入伍,服役于空军高射炮兵独立第一团(1969年12月26日组编为空军高炮十九师五十五团)。参加援越抗美作战。 期间被提升为副班长,196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0 年11月至1972年12月参加援老抗美作战 ,历时两年,期间被提升为排长。1974年转业地方,担任生产队长。 1976年在菏泽市牡丹区人民医院任收款员, 1978年任助理会计师。2003年退休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h3> <br></h3><h3> </h3><h3></h3> <h3> 作者宁克连</h3> <p class="ql-block"> 宁克连:援老抗美拍摄于老挝</p> <h3> 宁克连</h3> <h3> 宁克连</h3> <p class="ql-block"> 作者宁克连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作品:《难忘的回忆</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宁克连,男,汉族,1949年10月1日出生,籍贯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县谢坊营村。1969年2月应征入伍,服役于空军高炮第十九师五十五团三营部。历任.报话班长.指挥排长,指导员、五十五团政治处干事。1970年入党,1972年提干。1970年11月从三营部调五十五团一连参加援老抗美作战,历时两年,转移阵地五次,参加对空作战八次,击落敌机六架。在三0三支队,七一.一大队十小队任指挥排长。1986年转业到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工信局工作。任监察科长,办公室主任。2009年退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h3> </h3> <h3> 作者.田振永</h3> <h3> 田振永</h3> <p class="ql-block">田振永1972年参加援老抗美拍摄于老挝</p> <p class="ql-block">田振永1969年参加援越抗美作战拍摄于广西凭祥,</p> <h3> 田振永</h3> <p class="ql-block"> 作者田振永</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作品 一《丰沙里群山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二 《入寮战地记事》</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田振永,男,汉族,文化程度,高中.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人,中共党员,1951年8月8日出生,1969年2月入伍、在空军高射炮兵独立第一团(1969年12月26日组编为空军高炮第19师55团)5连战士、文书,炮班班长 ,后调入55团4连雷达操纵班班长,6连雷达操纵班班长。</p><p class="ql-block"> 1969年2月至1969年6月参加援越抗美。1970年11月至1972年12月参加援老抗美。</p><p class="ql-block"> 1973年3月退伍,退伍后历任民办教师,村党支部书记,乡、党委委员、副书记。因工作业绩突出,多次被徐水县委,政府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和保定市委,市政府、河北省委,政府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被县委政府授予“十佳公朴” “劳动模范 ” “三个五标兵”。曾任徐水县人大常委会常委,人大代表。曾出席中国共产党保定市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河北省代表大会。</p><p class="ql-block"> 由于本人的经历和对文学的爱好,曾出版了《丰沙里群山的记忆》一书,受到战友和读者的广泛欢迎。</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h3> </h3> <h3> 作者 王宝山</h3> <h3> 王宝山</h3> <h3> 王宝山</h3> <h3> </h3> <p class="ql-block">   作者王宝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作品:《入寮战地记事》</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王宝山,河北徐水人 。1969年2月入伍,服役于空军高射炮兵独立第一团(1969年12月26日组编为空军高炮十九师五十五团)二营部。任通讯技工,后任空军高炮 五十五团通讯修理所所长。1969年2月参加援越抗美,1970年11月至1972年12月参加援老抗美、历时两年。1985年10月转业到河北徐水广播电视局,任办公室主任。</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作者王宝瑞</p> <p class="ql-block"> 王宝瑞1972年拍摄于老挝</p> <p class="ql-block">  作者王宝瑞</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作品:一《白云深处有人家》</p><p class="ql-block"> 二。 《教导队逸趣》</p><p class="ql-block"> 三 :《援老抗美战场趣闻轶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作者简介,王宝瑞,男,汉族,辽宁海城人生。1948年5月出生。1968年10月高中毕业下乡。 任大队革委会委员,生产队政治.队长兼副队长。1969年12月至1975年12月,在空军高炮55团历任班长、排长、参谋等职务。1976年1月至19‘77年10月,在空军高炮19师 司令部任参谋。1977年11月至1981年10月,在武汉军区空军司令部仼参谋。1981年11月至1984年10月,在空军高炮一师司令部任参谋,副科长、科长等职务。1984年11月至1987年12月,在空军高炮三团任参谋长。1988年1月转业到鞍山市工商银行。历任副科长、科长、处长,支行行长等职务,1970年11月至1972年12月,在空军高炮55团参加援老抗美作战。1976年4月至1977年7月在空军高炮专家组参加援助柬埔寨军事外训工作。1978年12月至1979年5月,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 。</p> <h3> </h3> <p class="ql-block"> 作者徐建生</p> <p class="ql-block">徐建生:一九七二年拍摄于老挝</p> <h3> 徐建生 </h3> <p class="ql-block">徐建生:二0一八年战地重访拍摄于老挝</p> <p class="ql-block">   作者徐建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作品:《敌机的一次超低空偷袭》</p><p class="ql-block"> 作者简介,徐建生,男,,汉族。1951年出生于江苏泰兴。大专学历,中共党员。1969年服役于空军高炮十九师五十五团一连指挥仪班。先后担任班长、排长、副连长、军训参谋、作侦参谋等职。1970年11月至1972年12月参加援老抗美作战。在老挝的两年里经历了1971年元月25日的首战吿捷战斗,共参战十次击落敌机六架。1979年在广西宁明参加了对越自卫还击作战 任务。在部队期间荣立三等功一次。1986年转业到江苏泰兴农业银行工作 。2011年退休。现居镇江市。</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h3> </h3> <h3> 作者赵中政</h3> <p class="ql-block"> 赵中政</p> <p class="ql-block"> 战斗在印度支那援老抗美</p> <p class="ql-block"> 援老抗美拍摄于老挝阵地</p> <h3> 赵中政</h3> <h3> 赵中政</h3> <h3> 赵中政</h3> <p class="ql-block">    作者赵中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作品:巜我所经历的两件事》</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赵中政,男,汉族,1952年2月20日出生,籍贯,辽宁省海城县。大专文化,1970年9月入党,1969年12月从海城入伍,服役于空军高炮十九师五十五团一营三连。历任:战士、副班长、班长。1970年11月至1972年12月参加援老抗美作战 。入寮作战期间,参加新西线作战十次。荣立三等战功一次,营嘉奖三次,连嘉奖一次。1974年1月14日退伍 。安排在鞍山公共汽车公司。先后任修理工、团总支书记。1978年6月调任鞍山市公用事业管理局,任生产计划员、副科长、科长、业务协调处处长。1996年9月调任鞍山市煤气总公司,任副总经理。2008年2月任鞍山市煤气总公司调研员,2012年2月退休。在工作期间多次被评为辽宁省建设厅先进个人,鞍山市政府先进个人,鞍山市政府优秀公务员,鞍山市政府安全生产先进个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h3> </h3> <h3> 作者吴嗣炳</h3> <h3> </h3> <h3> 吴𠻸炳</h3> <h3> </h3> <h3> 吴𠻸炳</h3> <p class="ql-block"> 作者吴𠻸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作品:巜在老挝参战的那些往</p><p class="ql-block"> 作者简介,吴嗣炳,男,瑶族,大专文化。1948年12月出生于桂林市恭城县。1969年12月入伍,服役于空军高射炮兵第十九师五十五团二营五连 。曾任文书、班长等。 1970年11月至1972年12月参加援老抗美战争,期间所在连队荣立集体三等战功一次。1975年退役。曾任恭城县人民法院院长、桂林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桂林市中级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在法院工作期间,曾获“全国法院先进工作者 ”称号、三次荣立三等功。诗词作品曾在多家报刊,杂志刊载。出版《平生小叙》诗词上,下小作两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h3> </h3> <p class="ql-block"> 作者张保光</p> <h3> 一九七一年在老挝战场</h3> <p class="ql-block"> 一九七二年在老挝战场</p> <p class="ql-block">张宝光、余浩良一九七二年参加援老抗美拍摄于老挝战场。</p> <p class="ql-block"> 作者张保光</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作品:巜怀念战友秦根元烈 </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张保光,男,1951年12月出生,小学文化,广东省增城区仙村镇沙头村人,1970年12月入伍,服役于空军高炮第十九师五十五团一营三连,1970年11月至1972年12月参加援老抗美作战,历时两年。期间参加了八次战斗,受营嘉奖二次 ,连嘉奖三次。在火线上加入了共青团组织,1974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服役5年任战士。1976年3月退伍。现住广州市增城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陈万吉</p> <p class="ql-block"> 陈万吉</p> <p class="ql-block">陈万吉:1972拍摄于老挝战场</p> <p class="ql-block">陈万吉1972年与战友在老挝战场</p> <p class="ql-block">陈万吉与徐复峰拍摄于老挝战场</p> <p class="ql-block">陈万吉简介:陈万吉,生于1951年10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人 。中共党员,高中文化。1969年12月入伍,服役于武汉空军高炮十九师五十五团一营三连。历任战士、无线电班班长、文书、给养员。服役期间曾赴老挝执行援老抗美作战任务。1976年3月退伍回乡,先后在县委组织部、县委办公室、县人民法院、县委政法委员会、县公安局工作。历任县委组织部、县委办公室工作人员、县人民法院书记员、县委政法委员会秘书、县公安局政工科科长、县委政法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调研室主任、县委政法委员会专职委员。2011年退休。</p> <p class="ql-block"> 作者胡春甫</p> <p class="ql-block">一九七一年胡春甫与五连战友拍撮于老挝战场左起:胡春甫、张凤亭、赵国产、刘安民。</p> <p class="ql-block">一九七一年五十五团五连报话班在老挝战场:前排左起报话员刘汉新、标图员顾岳明、副班长张跃明、后排左起报话员秦功民、标图员马九华、班长胡春甫。</p> <p class="ql-block">胡春甫:一九七二拍照于老挝</p> <p class="ql-block">胡春甫一九七二年拍照于老挝班戈内阵地</p> <p class="ql-block">胡春甫一九七二年拍摄于老挝班佛峰阵地</p> <p class="ql-block"> 胡春甫1973年拍摄于武汉市</p> <p class="ql-block">2003年于新疆伊犁职业技术学院保卫处</p> <p class="ql-block">2018年4月十九师入寮战地重访于昆明云南大酒店</p> <p class="ql-block">胡春甫2018年4月战地重访摄于老挝万象</p> <p class="ql-block">2019年元月拍摄于海南三亚天涯海角</p> <p class="ql-block"> 胡春甫 </p> <p class="ql-block">胡春甫近照拍摄于新疆伊犁伊宁市六星街</p> <p class="ql-block"> 作者胡春甫</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作品《援老抗美的回忆</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胡春甫,曾用名,胡铁臣,男,汉族。籍贯,河南省漯河市召陵人。:1955年2月22日出生,1970年1月参军入伍。服役于武汉空军高炮第十九师五十五团二营五连报话班。任无线电员、标图员。历任战士、班长、团支部委员。1970年被营团评为训练标兵、刊登在当年8月的空军报上,同年出席全团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被评为五好战士。1970年11月至1972年12月,执行中央军委命令参加援老抗美出国作战两年。在此期间带领全班战士圆滿成了各项训练作战任务。曾受到营嘉奖一次,连嘉奖二次。所在连队荣立集体三等战功一次。退伍后支援边疆建设,分配到新疆天山西部林业管理局特克斯分局。后进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党校学习。1980年调入伊犁农牧机械化学校,先后在后勤处和保卫科工作。2000年在维护治安中負伤。2002年调入伊犁职业技术学院保卫处工作。2‘009年工伤退休。现居住新疆伊宁市和河南平顶山市两地。</p> <p class="ql-block">1949年3月毛主席在北京西郊西苑机场检阅高射炮兵部队即(空军高炮第十九师五十五团前身)</p> <p class="ql-block"> 编后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9年3月至今一年多来,由原武汉空军高射炮兵第十九师五十五团退役的20多位战友组成的创作组,为纪念援老抗美作战50周年而出版的大型史实丛书《在老挝作战的日子》一书的撰稿任务,业已顺利完成。</p><p class="ql-block">11970年11月,是我武汉空军高射炮兵第十九师五十五团奉中央军委命令,开赴老挝执行援老抗美作战任务,1972年11月奉命班师回朝归建的日子。在老挝作战两年。我五十五团与成都空军高射炮兵第十五师等部队组成的三0三支队,患难与共,同仇敌忾,共作战21次取得了击落敌机13架,击伤3架的辉煌战果。 鼓舞了士气。 增强了军威。 为祖国赢得了荣誉。是一部可歌可泣的战斗光荣史。</p><p class="ql-block">《在老挝作战的日子》一书正是记述所有参战人员乐与苦,生与死的七百多个日日夜夜的浴血奋战。让人们永远记住三O三支队,这支同心同德,英勇善战的部队。</p><p class="ql-block"> 我五十五团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传统,它是我军解放战争初期组建的第一支高炮部队。参加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海南岛。保卫过党中央机关和七届二中全会的顺利召开。参加了开国大典。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亲自到连队看望了我团官兵。</p><p class="ql-block">‘1949年在北京西郊西苑机场受到毛主席的检阅。新中国解放后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国土防空,援外军事行动,和保卫边疆战斗。先于1968年参加援越抗美, 又于1970年参加援老抗美, 后于1979年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是听党指挥善打胜仗的英雄部队。</p><p class="ql-block">让大家永远记住所有援老抗美参战人员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风雨同舟,勇猛刚强,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人 ;永远记住中老两国经过战争洗礼休戚与共的战斗友谊;永远记住在老挝战场上又一次用钢铁般的事实证明美帝国主义是纸老虎论断的英明伟大!</p><p class="ql-block">‘在纪念援老抗美50周年的重大时刻,在以美国为首的国外敌对势力,念念不忘灭我中华之心不死的今天,出版《在老挝作战的日子》一书,其意义真可谓深远广大。 </p><p class="ql-block">为了真实客观的记录这段光荣历史, 年近古稀两鬓斑白的20多位当年援老抗美的参战老兵,又像当年在战场上执行战斗命令那样一絲不苟,废寝忘食,撰写了文稿27篇,约12万多字,经一审、二审、三审到再审,节节冲关,最终全部入编,即将付梓。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王灿学和袁修庆两位战友既组稿又审稿,既评审又改稿,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极大地促进了撰写工作的有序进行,赢得了师团首长和主编的赞誉。撰稿的20多位战友作者,为记住昨天,总结今天,传承明天,不忘初心。传播红色基因,展现了一次不穿军装的军人风采,功不可没,可敬可贺!为表彰一年多来不辞辛劳,精益求精地撰写《在老挝作战的日子》一书文稿,而在幕后默默工作的20多位无私奉献者,特辑美篇一集,以资存念。</p><p class="ql-block"> 在此,还要真诚地感谢年事已高的原武汉空军高炮导弹作战处林一厚处长及各位老首长老战友对创作组撰稿工作的高度关注和支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在老挝作战的日子》一书五十五团</p><p class="ql-block"> 全体作者</p><p class="ql-block"> 谢谢</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风采》美篇评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在《日子》一书即将出版问世之前,胡春甫战友精心制作了原空军高射炮兵第十九师五十五团、创作组的风采美篇作品。观后令我赏心悦目十分感动。二十多位作者当年的英姿一览无余,尽收眼底,这些五十多年前在异国他乡的老挝战场并肩战斗的战友和首长,今天在作品里集结聚会,我感到无比的亲切和自豪。俗话说: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值此我谨向为组稿《日子》一书和美篇制作日夜操劳,付出了无数心血的王灿学、袁修庆、胡春甫战友表示深深的感谢和敬意致神圣的《军礼》!</p><p class="ql-block"> 援老抗美参战老兵</p><p class="ql-block"> 杨永光</p><p class="ql-block"> 2020年3月28日</p> <p class="ql-block">五十五团创作组的全体老战友作者们:大家辛苦了!作为组稿人我首先谢谢大家不辞辛苦,精诚合作,团结奋战,精益求精和忘我的创作精神及工作态度!在工作任务接近完美收官之时,胡春甫《呢称胡杨》赵中政、吴嗣炳三位战友又通力合作,制作了本集《美篇》。美篇从每一位作者的入伍芳华到中年的身强力壮,再到今天的夕阳霞光,白发苍苍,展示了大家一生中的精神风采。是一篇值得永远留存,精心收藏的作品!</p><p class="ql-block"> 我代表创作组的全体成员向你们三位战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战斗的军礼!</p><p class="ql-block"> 《在老挝作战的日子》五十五团组稿人</p><p class="ql-block"> 王灿学</p><p class="ql-block"> 2020年3月28日</p> <p class="ql-block">三O三支队奉命出征,点开横屏观看,</p> <p class="ql-block">点击上图白色三角扩大观看高清战斗视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