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蓼 游龙戏凤

旅人花

红蓼,很好看的秋花,寂寞地生长在河边。小时候常在河边玩,河边植物茂盛,野草遍地。 这浅水的红蓼,为一年生草本植物,茎叶略带红色,秋天到来,便开出淡红色的五瓣小花,攒簇成穗状的花序。 红蓼一直是充满诗意的植物。她的身影在诗歌中频繁闪现。 犹念悲秋更分赐,夹溪红蓼映风蒲。--杜牧 秋红红蓼水,夕照青芜岸。--白居易 "红蓼滩头秋已老,丹枫渚畔天初瞑",红蓼已伴着秋日老去。 《诗经·郑风·山有扶苏》云"山有桥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红蓼也叫游龙,是因为“枝叶之放纵也”,即红蓼的高大的茎在水边四处蔓延,犹如红色的游龙。 红蓼、游龙,菜蔬花草,换了这些名字,看上去就觉得清佳可赏。想来还是古人的叫法更有趣味,又有美感。 红蓼在秋日的水畔,在飒飒风中,在夕阳夜月下,与枫树、芦苇、菖蒲,一起渲染秋日的清旷与澹远。 红蓼似乎从来不是主角,它是古中国诗与画里的点缀。点点红蓼,装点着秋日苍茫的烟水与霜天。 画中亦窥见红蓼身姿 宋徽宗《红蓼白鹅图》里,一枝红蓼临岸而立,舒展于画面中心,其后一只白鹅静卧岸边,引颈回眸,画面极安静淸透,幽远辽阔。 清·钱与龄《秋风墨藻图》 此卷画碧藻残荷、紫茵红蓼间,游鱼虾蟹、泥螺伏蛙、蜻蜓翠鸟、白鹭飞虫,或游或憩或观或窥,共同成就一幅盎然生机的秋色风光。 有了红蓼,就有了古中国诗画意境的阔远和苍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