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这是一部比较新的英国影片,惊心动魄,却有个不高不低的豆瓣分数7.8分。</p><p>影迷赵二爷是从8分起看的。</p> <p><br></p><p>无人机驾驶员于千里之外操控着大无人机监视恐怖组织的车辆和基地,并随时可以发动导弹攻击。</p> <p>在目标附近的特工用小型化妆无人机(小鸟和小甲虫)飞到室内侦察敌情,识别恐怖分子。</p> <p>指挥部和决策会议在大屏幕的一个个不同角度的全景和特写镜头,把一切看得清清楚楚。</p><p>看着在想,从技术层面我们也能做到这个水平吧?</p><p>另一个问题是,它真象玩电玩一样,在电脑屏前按动板机就轻松把敌人干掉吗?不。</p> <p><br></p><p>操控无人机的少尉和女兵由于紧张而面部变形,少尉因为现场出现的小女孩而几乎抗命。</p><p>是否为救一个小女孩放走恐怖分子去实施爆炸至80条生命死亡?这是个艰难的决策过程。</p> <p><br></p><p>英军当然有严格的制式决策条令。但目标地点在别国,恐怖基地内有英国公民和美国公民(都是恐怖分子),这就涉及到军事之外的外交、法律问题。</p><p>要层层上报,外交大臣、议会代表、美国国务卿、直到英国首相,而恐怖分子随时会离开基地制造爆炸恐怖。</p> <p>十万火急,指挥官女上校急得象热锅上的口蚂蚁。</p> <p>决策链的一些环节卡住了,有反对导弹攻击的强烈声音。女政治家(象是议会代表)和将军在会议室里剑拔弩张。面对英国外长的质问,女政治家斩钉截铁地回答:“对,我会用可能的80条性命来换取这个小女孩活着。如果恐怖袭击发生了,那也是恐怖分子干的。”</p> <p>不同部门不同级别都会有不同角度的考虑和责任,而最保险的做法是象外交大臣那样“向上级汇报”。首相的决定终于来了——打!</p> <p>在发射导弹后,从空中俯瞰现场惨况,特别是被重伤小女孩,少尉和女兵眼泪夺眶而出。小女孩最终还是死了。</p> <p>那个散会后独自坐在会议室的女政治家,愤愤然,也是泪流满面。为什么?她有她的尺子吧。而外交大臣只是做了众多的烦心决定之一,仅此而已。</p> <p><br></p><p>女上校是坚定要打的。当事后她开车在雨夜里离走,镜头表现出她坚定后面的复杂内心。她指挥的行动本来只是要抓捕两个英国籍的恐怖分子,但偶然发现恐怖组织的多个头目就在那栋,作为基地的房间里,而一个自杀爆破者正在准备。于是她果断地把抓捕行动变成攻击行动。她曾暗示估算伤及小女孩概率的士官从65%调到45%,以便结束上层无休止的争吵。这很有效,但这样做对吗?</p><p>当轰炸视频泄漏于电视,当父亲抱着遍体鳞伤的女儿尸体呼嚎于街头的照片在网上流传,当媒体曝光计算误伤的概率被有意调整之时,女上校便是罪人。而攻击行动拯救的约80人却难示于公众。</p><p>决策,好难。</p> <p>其实去年看过这部《天空之眼》,但这次更有不同感受,有更多的共鸣和联想,已经超越了“看电影”本身。</p><p><br></p> <p>英国这次抗疫的奇葩决断,是不是可以拍一部现实版的《新冠和白旗》呢?</p><p>中国的武汉抗疫特别是最初阶段,是不是可以拍一部精彩大片《人民之眼》呢?那个层层上报的决策过程是不是复杂艰难而满是故意呢?</p> <p>武汉市长说“我没有得到授权”,是不是挺象外交大臣?</p><p> 《人民之眼》公演之时,必是我的祖国软势力大增之日。朌!</p> <p>再回到电影本身,我对于好影片有三个标准:一是会讲故事,二是巧妙而深刻地揭示人性,三是美感。</p><p>《天空之眼》很会讲故事,不断出现又合理的意外使我们揪着心。那个卖馕饼的小女孩成为事情的关键,大家都盯着屏幕,祈祷她尽快走开,可她偏偏踏踏实实的。附近的特工冒着危险买了她全部的饼,让小女孩赶紧回回家。特工却被武装人员怀疑受到追杀。小女孩却捡起地下散落的馕饼卖第二次,这可让所有的人包括观众刚松弛的心又悬起来了……</p><p>对人性的刻画,主要表现在无人机驾驶员的心理冲突,他整个的肢体动作只是走进面包车里,坐在电脑前操控台,最后颓然地走出。但他的心理活动则如浪涛汹涌澎湃。</p><p>而观众自然的被置于同意发射导弹还是不同意的抉择境地。</p><p>我的选择是……?</p><p>你的选择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