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至善园,也称良知园。《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止于至善,全力以赴,以求达到完美的境界。</p> <p>构成大学之道的内圣之路,即内求圣人之德,在此基础上,经过修身阶段,开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外王之境。以修身为核心,内圣是修身的内容,外王为修身的功用,由己及人,由近而远,由内而外,由道德事功,实现人生的价值。</p> <p>“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礼记·大学》)这八目的核心在于修身,而基础在于格物。</p> <p>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知行合一”的“知”是“良知”的“知”。</p><p>“良知”的提出给“知行合一”、“至善”注入了灵魂,“知行合一”重点在“行”。</p><p>王阳明强调:“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知,你没有行,你不是“真知”。那么你如果不行,就不可以为知。</p><p>真知就是行,致良知就是知行合一;知行合一就是致良知,二者是合一的。知行合一,一以贯之,致良知就要知行合一。</p> <p>王阳明对亲民的解释,首先解决生存空间,以百姓之心为心,给他们合法的居住权、合法的生产权,再进行教化。亲民,明明德,止于至善。郭店一中师生全力以赴,努力达到一种完美的境界!</p><p>致良知,知行合一,事上练,以方寸心,体天下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