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体会信息化教育 做智能时代新教师
</p><p>——读《智能时代的教育智慧》有感
</p><p>青年东街小学 何晓莹
</p><p>近来跟着魏忠老师学习了《智能时代的教育智慧》,在这之前曾阅读过读书会推荐书籍《教育正悄悄发生一场革命》,作者也是魏忠老师。两本书让我收获颇多,其中许多新颖内容让我应接不暇。作者围绕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对教育的挑战,从科学与人文、教育与脑神经科学、思维与精神等角度,剖析了人工智能时代的利与弊,并提出自己鲜明的观点:人工智能时代,必须重新定义人,重新定义教育——人是智能时代不可穷尽的思想资源,这是教育的基本前提,否则一旦人把什么都交给机器,也就交出了幸福,交出了人生的意义。
</p><p>书中探讨到未来教育的主流模式是:视频为主要载体,教育资源极其丰富,翻转课堂按需学习,终身学习,不以年龄划线,远程教育的提法将消失,距离不再是问题,教育在学校之外发生等等。这里有太多的信息,但是在这个特殊的假期却让我们都深有感触。我们身在互联网新时代,身在这个因为疫情而带来的特殊假期,每位老师和学生都实实在在体会到了互+课程,这不正是验证书中所说的未来教育吗?</p> <p>正在发生的教育革命并不是把传统的课堂搬到网上,而是让新技术解放人们本来就有的学习能力和天分,人力资本成倍的增长,新技术与教育很好的结合,解放学生努力拥抱未来教育。大数据时代学校教育将和互联网教育共存的新模式,都有更多的互动与个性化服务,充满了无限可能机遇(这个假期我体会到了钉钉、希沃课堂、微信小程序的强大功能)。看到这些内容,诚惶诚恐,作为新时代教师,再不学习真的跟不上新时代的步伐,要落伍了,充满了紧迫感和危机感。
</p><p>做为一线教师,如何将智能时代的智慧融入自己的教学生涯?我们应该做好哪方面的准备呢?通过阅读,我对此进行了如下思考:
</p><p>传统教育是黑板+粉笔+课本;信息化教育是电子白板+电子笔+电子书包。我们来盘点那些最不容忽视的关键性工具,它们是教育信息化常态化中最重要的要素。</p> <p>一、博客、个人主页、QQ空间、微博、微信朋友圈、微信公众平台,无论选择哪一个,都拥有专业分享的状态!
</p><p>如今,每一个老师都可以几乎没有技术瓶颈地快速创建自己的个人分享空间。创建个人空间的难度已经非常低了。每一个人,不需要会编程,不需要懂代码,都可以轻点几下鼠标,抑或触摸几下屏幕就可以注册一个博客,申请一个个人主页,编辑QQ空间,发布微博消息,分享朋友圈,甚至连建立自己的微信公众平台也不是难事,都可以免费申请,发布文章。教师可以转移到不同的空间,并保持着不断专业分享的状态!有了这种状态,一个教师可以在网络空间里表达思想,并可以看到更多不一样的思想,并在分享与交流中得到更多的反馈与提升。教师不再局限于自己的小圈子,而是可以到全国乃至世界寻找并拥有志同道合的群体。
</p><p>二、保持对开放资源的关注度,形成对信息再利用的敏锐意识。
</p><p>这一点看起来平谈无奇,却常常难以实现。我曾多次在教师培训现场询问大家听说过网易公开课吗?举手的大约在30%。大家看过网易公开课里面与自己学科相关的视频吗?举手的大约在10%。大家在自己的课堂上用过网易公开课的视频吗?举手一般就只剩几%了。</p> <p>实际上,网易公开课上大量与学科有关的系列课程视频下载下来,剪出所需要的片段都是非常好的资源再利用。或许,要让一个学生深度地学会某个学科的体系需要很长时间的培养,但是要让他们爱上某个学科往往就是那些动人的细节。资源再利用就是想让这些细节去打动学生,这很重要。
</p><p>我们需要收集的不仅仅是文字库,图片库,教案库,也需要保持对开放资源的高度关注。重新释放资源的力量!
</p><p>三、微信群、QQ群、钉钉群的快速建立与解散,潜移默化地认识信息时代的碎片化组织学习。
</p><p>信息时代有大量碎片化的信息存在于网络之中,我们不可以忽视它们的存在。因此,如何逐步地形成有效地接受碎片化信息促进个人发展,亦或是碎片化地组织学习也就显得特别重要。</p> <p>根据项目或是讨论话题,快速在师生之间建立小规模或大规模的微信群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需要在日常的教学之中有这样的模式切换,这就可以更好地理解如何在虚拟的群空间组织学习的过程。这里面有非常多的小技巧,包括如何激发群关系,如何制定群规则,如何定期举办活动,如何针对话题深度讨论,如何结合图片视频分享作品等等。有了这些经验,教师们就能够更好地把控“微”在移动学习中的作用。(3月5日曾尝试在钉钉直播与微信群互动和孩子们进行了学习雷锋《感恩志愿者》的主题队会,体验到了虚拟群空间组织学习的快乐。)</p> <p>四、深度运用移动应用程序,逐步具备重新设计教学的能力。
</p><p>移动应用程序越来越丰富了。无论是智能手机上,还是平板电脑上,这些移动应用程序最大限度地拓展了教师们重新设计教学的能力。当有些老师接触了应用程序,突然觉得录制微课在技术上是那么的简单。就像很多人用了小程序就发现自拍和处理相片还可以这么美!当有些老师使用了100唯尔教育网的3D人体解剖课件的应用程序后,发现原来学习人体骨骼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还可以这样互动体验!当有些老师鼓励学生们用英语配音秀来练习英文的时候,突然发现学生们拥有了更大的学习群体和学习伙伴!
</p><p>这就是移动应用程序。它最大限度地提升了教师创生资源的能力,辅助教师讲解的能力,拓展学生学习活动的能力。
</p><p>教育信息化的常态化并非一蹴而就,学校教师更是需要一定时间去转变。在这里,所梳理的渐进性工具看上去有些平淡,却意味深长。没有太新的技术名词,甚至忽视了很多热词。不是说那些技术性热词不重要,它们同样非常重要,而是教育信息化要想深入常态化就必须正视以上四种渐进性的改变。</p> <p>也只有这样,教师群体专业分享的状态、信息再利用的敏锐、碎片化组织学习和重新设计教学的能力才能够生根发芽!
</p><p>目前大多数人对信息化教学的认识主要还是停留在“工具论”的阶段上。由于教育的特殊性,即便是在人工智能时代,机器也无法替代教师进行学科创新与育人。智能教育产品可以帮助教师从大量重复性说教工作中解放出来,使得教师能够腾出精力进行创新和更多关注学生核心素养、情感需求、身心成长。
</p><p>社会发展时代变迁,信息社会中的信息压力让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互联网时代、在线教育、在线学校将成为一种常态开放的时代,平台开放的时代,校园开放的时代。面临新时代新技术,新的教育趋势,我们更应该活到老学到老,主动思考,主动拥抱未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