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学优秀课例评课集锦

道可道

<p>编者按:</p><p> 为参加全县小学线上教学优秀课例展示活动,本研修区共有三节视频课例上报,分别是实验宁春波老师的语文课《藏戏》、三小张敏老师的数学课《除法的含义》、三小何丹老师的英语课《Unit 2 Our new home》,现针对以上三节课例,在研修区内开展《给xx老师的一封信》评课活动。主要针对重难点目标的落实情况,评价亮点,并从教法优化角度提出不同的思路或建议,以期待通过区域内的真诚有效沟通,实现促进线上教学优质高效发展之目的。</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八五三清河小学评课材料</b></p><p><br></p> <p>宁老师:</p><p> 您好!我们语文研修组的老师观看了您线上教学《藏戏》一课,感受颇深,大家展开了积极地讨论都收获良多。</p><p> 上课伊始,您以亲自演唱我国不同地方特色戏种的方式引入新课,别出心裁。您注重对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运用的修辞方法进行分析。交给学生分析理解课文的方法,教学环节循序渐进有理有据。这节课的重难点是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您通过在给文章梳理脉络、划分层次、品析词句中强化学习,升华感受,使学生了解藏戏形成,丰富对藏戏的认识,体会藏戏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讲授中做到了教学重难点的突出和落实。</p><p> 我们认为这节课的最大亮点在于您能充分注重点播学生思维为主,唤醒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使学生产生学习需求。宁老师上的《藏戏》过程就是一台师生合作的“戏”,而不是独角戏,从优美动听的歌声开始,文章写法梳理点播结束,学生发言积极主动,老师及时鼓励点评,都给了学生强有力的学习动力。</p><p> 想给您提供点不同的思路,整节课对文本的朗读不多,教师可以适时引读,让学生多读,读出韵味。这篇课文离学生生活较远,不易理解,我们建议您能多加入些图片,还可以播放有关藏戏短视频更直观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理解,也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查找藏戏的资料,让学生学唱一种自己喜欢的剧种,这样学生能够更加领会到戏曲的美好,感受戏曲的魅力,激发学习课文的兴趣。</p><p> 如有不当之处请指正,祝您工作顺利!</p><p style="text-align: right;"> 八五三清河小学语文研修组 </p><p style="text-align: right;">2020年3月16日</p><p><br></p> <p>亲爱的张敏老师:</p><p> 您好!在看了您执教的《除法的含义》一课的视频后,我们数学组的老师们感触颇深。我们认为,“除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因此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就成为这节课学习的的重要目标,而如何能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顺利达成这一学习目标,帮助学生理解除法与平均分之间的关系,则是这节课的难点。</p><p> 您在导入环节创设小熊猫分竹笋的情境,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从不同的分法中,初步认识了什么是平均分,并通过比较理解了平均分的含义,加深了孩子对平均分的理解,顺利的完成了这节课的重要学习目标。而在学习除法的意义时,您设计了4个层次,从认识除号,到读除法算式,再到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最后进行改写,一步步深化除法意义的理解,帮助学生建立了除法与平均分的联系,有效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新课过后您又设计了基本练习和辨析练习,使本节课的重难点得以很好地巩固。</p><p> 在这里,我们也想向您提出一些小小的建议,仅供参考、交流:</p><p> 1.在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环节,如果先让学生思考“12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再思考“12÷4表示什么”,这样对学生理解除法和平均分的关系上,会不会更好一点,更有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p><p> 2.在辨析练习中,如果老师能够在对答案后,再把“10÷5=2和10÷2=5”进行辨析一下,能够使学生更进一步地理解除法的意义。</p><p> 瑕不掩玉,如果您能稍作改进,相信这节课一定会更成功。</p><p> 以上仅是我们的一些粗浅的看法。谢谢张老师给了我们学习观摩的机会,希望我们能通过此次交流活动共同进步,共同提升! </p><p style="text-align: right;">八五三清河小学数学研修组</p><p style="text-align: right;">2020年3月16日</p><p><br></p> <p>何丹老师:</p><p> 您好!我们英语研修组共同听了您执教的《Unit 2&nbsp; Our new home》这节英语课。我们认为您设计的导入环节Free&nbsp; talk&nbsp; 以问题What’s in your new home?让学生说说自己新家的样子,激发学生求知欲。过渡进入新课环节,先让学生通过听Story部分的录音让学生整体感知新课并出示中英文对照为学生解决困惑,接着进行词部分的教学,通过示范、讲解单词的结构,比如讲bedroom这个词时先用学过的bed引深学习bedroom,分散单词的难度,再新知讲解时用课件的形式呈现四线格注重学生的书写能力,在巩固环节,练习单词,并针对Story部分出示两个练习,Answer the question, True or False,设计多样化的练习达到了巩固的效果。Target环节对主要句型进行了展示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的本节课重点的梳理,Practice再进行练习巩固,通过多种方式的练习达到了分散难点的目的,最后对本节课进行总结,结束。</p><p> 我们感觉您整节课的最大亮点是:教学结构紧凑,采用总分总的形式层层落实本节课需要掌握的单词和句型,做到词不离句。通过多种练习的操练分散重难点巩固新知,最终目标顺利达成。</p><p> 由于我们四五年级使用教材版本不同,不清楚本节课到底是本单元的第几课时?PEP教材story time 是在本单元最后一部分。按照何丹老师这种思路教学完全合理。我们三年级使用的是广东版教材感觉如果是第一课时内容有点多,容易走马观花,学生掌握起来会有困难。 </p><p> 我们给出的优化建议是:根据单元目标,分步落实。切忌胡子眉毛一把抓。 </p><p><br></p><p style="text-align: right;">八五三清河小学英语研修组</p><p style="text-align: right;"> 2020年3月15日</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第三小学评课材料</b></p><p><br></p> <p>宁老师:</p><p> 你好! </p><p> 听了你的《藏戏》一课,对于网上教学这种方兴未艾的教学方式,深感它给特殊时期的我们带来的巨大便利。 </p><p> 你的课一如既往的细腻,富有语文味儿。《藏戏》是部编版教材六(上)第一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在单元中承担着落实语文要素的任务。课前宁老师能够根据年段特点,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而本课的学习目标,通过填写预习单这一形式得以有效落实。预习单上的五步预习,从关注课文字词到构段成篇方法,知识点覆盖全面,并且在预习当中还有知识的生长点——查找本课的相关知识及自己还有什么疑问,这样学生的学习目标除了课内目标外,更生成了学生自己的学习目标,尊重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独特感受。</p><p> 课堂上你也是从学生反馈的预习单中确定本课学习目标。整节课都是紧紧围绕学习目标进行逐一突破,避免了逐个知识点讲解这种填鸭式的教学。学生在互动平台上通过打字连麦方式与老师互动,很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p><p> 宁老师的课上重点处理了层次划分不准这一学生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出示了三种划分方法,并逐一对比它们的不同,最终找到最优划分方法。划分后总结文章运用了总-分-总方法,课文主体中部分是藏戏的三个特点。这是学生在预习后生成的新的学习目标,在课堂上,老师给予了非常好的方法指导,这也会给学生今后的学习带来很大帮助。</p><p> 宁老师这种“线下预学+线上指导”的网上教学方式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思考。宁老师的授课过程很完整,知识点被各个击破。预学这种方式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很好地反馈了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利于形成有针对性的教学预案,学习中学生始终是以独立的个体进行学习,做到了以学定教,这非常值得借鉴。 </p><p> 教学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本课是带☆的课文,旨在帮助落实语文要素,利用本单元学过的方法来自学,虽是二类课文,但在单元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教这一类课文时,除了让学生充分预学外,教师还要组织核心学习活动,设计核心练习。宁老师在课堂教学上更多的是对于预学单中反馈的问题予以讲解,如果能在学生有疑问处连麦学生,让他们充分讨论发言,形成群学、互学,教师做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学习效果会更好。此外,课件中,是否应该从落实语文要素处入手出示几段重点段落放手让学生练习,教学中教师针对课文的分析可以适当压缩一些。以上只是我的一点浅见。毕竟线上教学缺乏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境,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师生间的心心相印,网络卡顿,学生的学习状态不确定以及其他因素都会影响学习效果,这也有待于我们继续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研究,以使网上教学更高效。</p><p> 最后祝你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p><p style="text-align: right;"> 第三小学李娟</p><p style="text-align: right;"> 2020.3.18</p><p><br></p> <p>张敏老师:</p><p> 你好! </p><p> 《除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你能从教材出发,同时结合《数学课程标准》“数学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同时根据目前孩子们的居家现状,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在课堂上重点给予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p><p> 张敏老师,你能在微课教学中注意从生活实际出发,在线上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情境和氛围,充分运用线上示范演示,学生线下实际操作的方式,引导学生动手分实物,借助同样多,使学生清楚的看到平均分的过程,直观的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让学生初步领会了除法的实际意义,从而引出除法算式的读写法以及除法算式的意义。 </p><p> 张敏老师,你在知识点的教学上,线上演示线下操作相结合,通过引导学生抓住“同样多”——“平均分”——“除法的含义”的内在联系,使学生认识逐步加深。这样有利于学生在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能力得到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p><p> 张敏老师,你在迎接疫情的同时,能停课不停“研”,用扎实完成教学工作,用行动彰显师者风范,我要向你学习。 </p><p style="text-align: right;">毛洪燕 </p><p style="text-align: right;">2020.3.15</p><p><br></p> <p>亲爱的何丹老师: </p><p> 你好!</p><p> 在和组内教师共同看过你讲的内容为:Unit 2 Our New Home的网课之后,我们认为本堂网课的思路清晰,课前准备得也相当充分,教师的语音清晰、语调得当,下面主要就对话讲解部分谈一些感受与想法。</p><p> 本课对话部分的重点内容是There be句型的应用和表达房间的新词的理解。1.课文呈现:何丹老师以Free talk的形式导入本课课题,从而呈现对话的话题:搬新家,大家对新家的担忧。 2.课文讲解过程中:创设情景,逐句细致讲解,重点部分反复强调。何老师在对话讲解部分,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很好地将学生带入到对话的情景中,体会主人公的情绪,从而掌握课文的内容梗概,让学生在情景中体会重点词、句,将新词具体化,联系生活实际。</p><p> 一点建议:在对话讲解完成之后,可以紧接着加入学生对对话内容的理解和思考,可以把练习环节加在这个部分帮助学生理解对话。最后,很高兴能观看你的网课学习,期待下次交流学习的机会!敬祝工作顺利!</p><p style="text-align: right;"> 第三小学英语组</p><p style="text-align: right;"> 3月17日</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小城子镇中心学校评课材料</b></p><p><br></p> <p>宁春波老师: </p><p> 您好!线上教学已经开展快三周了,每位老师都在精心备课,深入钻研教材,同时探索着线上授课的经验。这次宁老师您的教学课例让我们语文组全体受益颇多。 </p><p> 您的这节课充分钻研文本和关注学情,30分钟完成了教学任务,实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p><p> 亮点一 导入 </p><p> 用猜戏名的方式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宁老师的多才多艺惊艳了我们。 </p><p> 亮点二 理清思路 </p><p> 在学生预习课文的基础上,您把反馈意见不同的三种分段方式展示出来,不急于拍板表态哪种对,哪种不对。而是引导学生比较,让学生在对比中领悟。这样解决了难点,学生又理清了本文的结构:总——分——总。 </p><p> 值得一提的是宁老师您精心设计的预习单,让学生预习目标更明确,细化,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提高了学习效率。这一方法非常适合现在的教学方式,我们打算借用了。 </p><p> 最后感谢宁老师您精彩的课例分享,为我们的网络课堂引领示范。 </p><p style="text-align: right;"><br></p><p style="text-align: right;">小城子镇中心学校语文组</p><p style="text-align: right;"> 2020年3月17日</p><p><br></p> <p>张敏老师:</p><p> 您好!我们是小城子数学团队的老师。感谢您分享了一节精彩的数学课,令我们团队教师受益匪浅。生动有趣的导入,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您敢于放手,给学生的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实现了网络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让我们团队感触最深的就是您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设计的每个操作的环节中,都是围绕“如何有效的帮助学生建立起平均分本质的意义和理解认识”全面展开,在平均分概念中,您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活动情景使学生对平均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动手操作中,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实践,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虽然你看不到孩子们精彩汇报,但是您对三种分法进行了细致的梳理,这样对于班级学困生的学习是一个直观的,有层次的,有效的指导。我想无论是平时的课堂的课堂教学还是疫情下的网络教学都需要像张敏老师这样进行有效的教学梳理,让学生的学习思维更清晰,学习效果肯定很好。</p><p> 在欣赏您分享的这节课时,也引发了我们团队的思考,比如学生在利用小棒进行平均分之后,是不是可以让孩子们用一个算式表示自己分法,也许有的孩子会用连加法,也许有的孩子会用乘法,也许有的孩子会用除法,表示方法这么多,是不是就要寻求统一的表示方法了。这个过程是激发孩子统一表示方法的需求,教师顺势而导引出除法,感受除号与其他运算符号的不同,知道平均分是要用除法表示的。接着理解除号的意义,然后带孩子写一下,一边写一边描述除号表示的意义,从而深化平均分与除法的关系,达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p><p> 张敏老师,再次感谢您辛苦付出,愿我们在网络教学这片教学新天地中共同学习成长。</p><p> 谢谢张敏老师,辛苦了!</p><p><br></p><p style="text-align: right;">小城子镇中心学校数学团队</p><p style="text-align: right;">2020年3月</p><p><br></p> <p>何丹老师:</p><p> 您好!刚刚听了您的一节关于新家的英语录播课。感觉耳目一新,课堂引入自然,环节过渡流畅,这节课的内容是一篇短文和几个单词,虽然文章不长,但内容较多,在教学中我看到您主要是利用从故事中发现问题,去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能集中注意力去感受新知,之后再设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方式完成这段短文的教学和理解,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会很自然的被代入故事情景中,现在由于网课的关系无法实现小组合作,如果在实际教学中利用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并讨论您提出的问题完成这段短文的理解和教学会更好。另外,词汇教学和本课短文教学是否有些大。 </p><p> 您的课堂充分注重了学生的知识拓展与延伸,最后有点不成熟的小建议,在今后教学中,应适当设计些互动的游戏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p><p><br></p><p style="text-align: right;">小城子镇中心学校孙延翠</p><p style="text-align: right;">2020年3月17日</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夹信子镇中心学校评课材料</b></p><p><br></p> <p>宁老师:</p><p> 你好!</p><p> 聆听了你的《藏戏》一课,同时又细细研读了你的预学单和教学设计,受益匪浅。</p><p> 学生对藏戏一定是很陌生,为了让学生对藏戏有初步的了解,你充分利用预学单,让学生查询关于藏戏的相关知识,这无疑为课堂上学生学习藏戏奠定了基础。</p><p> 课堂上,你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在导入环节,你根据学生预习单学习整理情况拓展藏戏相关知识,激发学生课后查阅资料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了自主学习的乐趣。</p><p> 探究学习过程中,老师能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内容,抓住文中一组反问式的排比句,让学生领会了课文这样表达的效果。 </p><p> 宁老师的这节课,既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让我真切的感受到了语文教学应该如何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p><p><br></p><p style="text-align: right;">王丰平</p><p style="text-align: right;">2020.3.16</p><p><br></p> <p>亲爱的张老师: </p><p> 您好! </p><p> 听了您《表内除法》这节课让我们收获匪浅!由于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学习习惯尚在养成的途中,所以要想把一节课上的井井有条实在是太不容易。但针对您这节课却让我大开眼界! </p><p> 在教学过程中您首先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学生感兴趣的国宝熊猫入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做好了充分铺垫。另外,您能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帮熊猫分竹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也能得到普遍的提高。您对每个知识点的处理,能做到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因地制宜的去创造一定的教学情景来帮助学生理解新知。通过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景,使情景教学融于课堂教学之中。使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既增加了生活阅历,增长了知识,又开阔了视野。从而促使课堂的学习气氛轻松、有序、和谐。进而促进学生乐学、善学。 </p><p> 总之,您人文化的课堂教学中,有很多亮点,都值得我们大家去借鉴学习。 </p><p><br></p><p style="text-align: right;">夹信子镇中心学校数学组</p><p style="text-align: right;"> 2020.3.16</p><p><br></p> <p>何丹老师:</p><p> 你好! </p><p> 听完你执教的四年级下册Unit2 Our New Home这节网络课,我们英语组的老师都赞不绝口。</p><p> 这节课值得我们借鉴和欣赏的地方很多,尤其是你对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讲解的很细致。本节课的重点是学习6个有关房间的单词。在新课中,何老师先是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图片并范读单词,然后引入第一单元中学习的there is/there isn’t句型,结合新词来说句子。遵循了“词不离句”的原则,在句子中再一次加深了新词的学习。在there be 句型的肯定句和否定句的铺垫下,又顺理成章的引出本节课的新知there be句型的疑问句形式。知识的设计层层深入,条理清晰。在学习新词后,再一次利用多媒体优势,引导同学们再次跟读视频播放的新词,可见何老师重视学生语音语调的培养。</p><p> 我们英语组研讨后,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想和何老师交流。我们让同学们观看视频,相信同学们就基本理解对话。这时候是否可以简单讲解下难点,而不用事无巨细的逐句翻译。希望以后有更多机会可以一直探讨课堂上的问题。 </p><p> </p><p style="text-align: right;"> 夹信子镇中心学校英语研修组</p><p style="text-align: right;">2020年3月17日</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实验学校评课材料</b></p><p><br></p> <p>亲爱的春波老师:</p><p> 你好!</p><p> 在这样的特殊时期,没想到我们还能以这种方式听评课。听了你的课,我认为作为你的学生真是幸福,因为你的热情会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这节课我认为最大的亮点就是预习这一策略的应用。为了落实本课重点,并考虑到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自主预习课文的能力,你提前下发“预学单”,学生进行自学。通过对学生反馈的预习单中问题的梳理,了解学情。,进行教学依据学生的疑惑层层深入,有效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从而使以学定教落到了实处。提出我的一点想法,对于学生课前问题的整理,不仅是归类,更应该是整合。这样问题更明确,也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指导。一些学生可以自主解决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课前自主解决。建议在预学单中补充:通过本课的预习,自主解决的问题有哪些。祝我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一同期待春暖花开,早日“疫”晴!</p><p><br></p><p style="text-align: right;"> 广峰 </p><p style="text-align: right;">2020年3月17日</p><p><br></p> <p>张老师:</p><p> 你好!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你精心准备了这样一节低年级的线上数学课,一定非常辛苦吧!你的个人素质非常好,整体教学设计能从学情入手,仔细研读教材、教参,教学中能兼顾重点,突破难点,这对一名年轻教师来说难能可贵。</p><p> 具体体现在:你能创设情景,激活学生已有的平均分的活动经验,通过直观图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竹笋的统一的表象,进而结合画面进行语言训练。让学生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清楚算式中的数与平均分中各数量的对应关系,进一步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突破了难点。</p><p> 商榷之处:1.重点中涉及到的会读除法算式,可给学生读的时间,特别是“除以”这个地方容易出错,应做以强调。2.动脑思考时是否要放音乐。个人建议不播放,因为思考宜静。</p><p> 每一次成长都是一次痛苦的拔节。真心希望你能以此次教学研讨为契机(既能迎接各位同仁的掌声,又能承受住批评与质疑),再接再厉,勇攀高峰。</p><p> 祝</p><p>身体健康 工作顺利! </p><p><br></p><p style="text-align: right;">你的教育同仁 实验刘薇</p><p style="text-align: right;"> 2020.03.17</p><p><br></p> <p>何丹老师:</p><p> 您好!</p><p> 最近由于疫情原因,以这种录课的形式与你相识,我很荣幸。在认真的研读你的教学设计,观看了您的教学视频之后,突然觉得网络授课也可以把英语课上的这么有趣。我也得到了很多启发。为我接下来的网络教学提供了更好的思路。</p><p> 您的这节课导入部分,设计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如果你搬家,你希望家里有什么呢?"。这个话题孩子们一定都很感兴趣,都会想象自己的新家里面有什么房间。从而引出本课的重点 There be句型和各种房间的英语表达方法。在新授单词部分,也时刻加入重点句型的输入,让孩子们对于Is there... 句型印象更加深刻。有了前面的铺垫,最后讲解句型更加轻松。</p><p> 而在重点句型操练部分,我与您有不同的看法。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六个房间的单词和Is there a... 及肯定否定回答。如果在操练句型时设计一个话题,描述一下自己理想的家里面有什么,互相猜测对方家里什么样,我感觉这样更能激发孩子们表达的欲望,这节课的重点就更加突出了 。 </p><p> </p><p style="text-align: right;">实验学校谭春蕾</p><p style="text-align: right;">2020年月18日</p><p><br></p>

学生

教学

学习

老师

除法

平均分

这节

藏戏

预习

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