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昨天下午,上完网课后,我、妈妈和爸爸一起到山里去采竹笋,我们带了一把小锄头和一个桶就出发了。</p> <p> 我扛着小锄头雄赳赳,气昂昂地向山林里走去,一路上夹道相迎的有:芬芳吐艳的桃花林;是树又似花的红叶;郁郁葱葱的桂花树,还有像居高临下荷枪站岗的士兵一样的竹树,虽然杂乱无章,但都是小鸟们的家,鸟儿们在花丛中莺歌燕舞,在树林中叽叽喳喳,还有的像向导一样,总是在前面给我们引路,让原本的三人之行,变成浩浩荡荡的样子,感觉我们和大自然融为了一体,真是太美妙了。</p> <p>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哪。我们到达目的地的时候,有几位乡亲已经在那里挖竹笋了,这样我们采竹笋的队伍就更加壮大了。看来竹笋的美味早已是这个季节的首选。</p><p> </p> <p> 我们三个人都没有闲着,在山林里,妈妈也像个出笼的鸟,又是拍照,又是录像,忙得不亦乐乎,我紧跟爸爸身后,帮忙找竹笋和递竹笋。竹子的繁殖能力实在是太强大了,几年的竹林,尽管每年都有很多人来挖竹笋,但竹子还是密密麻麻的,新冒出来的笋牙儿,头顶尖尖的,黑黑的,在树林里,根本不显眼,好像跟我和爸爸躲猫猫一样,有时明明没发现它,回过头却差点被它绊倒。所以我还得时不时给爸爸来上一句英语:“Dad,be carefuI!It is dangerous!”[爸爸,小心!这里很危险!]</p> <p> 今天我们收获满满,挖了一桶笋,我们仨都很开心。看着那些像特大号毛笔样的笋牙儿,妈妈问我:“宝贝,你会剥竹笋吗?”我胸有成竹的说:“只要掌握了方法那还不是易如反掌,势如破竹”。剥开的笋子白白嫩嫩一节一节的,就像一个个小宝塔。我在想,古人建造的各种亭台楼阁和寺塔是不是从竹笋形体美得来的灵感呢?</p><p> </p> <p><br></p><p>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对竹子大加赞美,竹菊梅兰,竹子在人们的心目中已经是美得跟花中君子一样了。我好希望今天吃下一根笋,明天就有了竹笋的各种精气神。</p><p> 竹子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子不计较生存环境,它也深知“地基不牢,地动山摇”的道理,头三年,它的根须拼命地在地下伸展,广泛吸取养分,一棵竹树的根可以伸展到一百多个平米的位置,正是有了这种精神,雨后春笋才有了灵魂。</p><p> 竹子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刚刚从地里探出头来的笋牙儿,就成了人类舌尖上的美味;“披蒲编,削竹简”的时代其实不是一去不复返,而是我们现在的“竹简”更加精工细致,经过深度的加工,已经完全看不出竹的影子了,比如“竹妃纸”,比如各种竹炭纤维用品,都是竹子的化身。竹篱茅舍,丝竹管弦,竹报平安,青梅竹马,罄竹难书,竹自古以来就融入了人类生活和情感的方方面面,真是胸有成竹呀。</p><p> 我也要学学竹子的精神,从小努力学习,立志做一个对人类,对社会有用的人,不然人的生命价值最终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