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堡新村健康扶贫工作日志一

凝夜探星

<p>在脱贫攻坚、新冠抗疫关键阶段,就这两日对黄堡新村摸排工作进行简单总结汇报,目前新村无国外旅居人员,及14日内返乡人员。</p> <p>刚到村里,乡医和更利大夫带我随访了一位脑溢血术后,已经瘫痪在床(植物人状态)4年的患者。照顾他的妻子也是一位脑梗后遗症期的患者,由于顽强的性格,或许没有别人可以依靠,亦或许由于对丈夫的责任感,脑梗后最初左侧肢体活动障碍的她努力自行康复训练,在最短时间内恢复肢体功能,现在的她能应付各种家务、农活,甚至于绣花针也能灵活掌控,更让我惊讶于她堪称专业的护理能力,插鼻饲管、尿管都是相当娴熟,翻身拍背,口腔护理等样样不在话下。为他们进行健康查体,后进行疾病及养护指导,嘱咐降压药物的针对性联合使用,避免单一长期利尿药引起的电解质紊乱,加强翻身拍背预防坠积性肺炎及褥疮,改善饮食配比,增加例如肉、蛋、奶、水果、蔬菜等高蛋白、高热量及维生素的摄入。</p> <p>随访一位2年前因子宫内膜癌行子宫全切术误伤左侧髂外动脉导致大出血的阿姨,在术后她因手术的失误导致多脏器衰竭,再次历经生与死的劫难。好不容易捡回一条命,髂外动脉吻合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她需要服用新型抗凝药治疗,而单抗凝药的费用已经高达一千余元每月。为阿姨监测血压,查看完手术病历了解完最近复查的情况,嘱咐她用药、饮食及监测事项,并建议每日适量下地活动,预防新的血栓形成(>65岁老年人,连续卧床休息>3天者,可诱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p><p>当我处理完这位阿姨的情况,恰巧从门外进来一位腰背佝偻、气喘吁吁、步履蹒跚的老汉,大脑迅速反应-慢阻肺。据描述这位老人是阿姨家掌柜的(丈夫),刚从地里干完农活回来,见他进门后随手拉椅子坐下来,观查他口唇发绀,喘息不能言语,喘鸣非常明显(不用听诊器也完全可以听到),伴随明显呼吸性三凹征,已经完全验证了我的推测,开口问到“您这慢阻肺几年了”,老人看我顿时眼睛一亮,许久回答到“快二十年了”。随着休息,气息逐渐平稳下来的老人描述了这些年的患病及诊治情况,为他查体后了解到目前每日坚持沙美特罗替卡松喷雾剂吸入及噻托溴铵治疗。莫名心疼这两位老人,每月将近两千元的医药费对他们而言已是天文数字,加上繁重的生活,很难想象是如何度过,但并未见有半句抱怨,说是“已经办了慢病,国家已经替我们负担大部分”。</p><p> </p> <p>随着铜川地区连续29日新冠疫情“0上报”的数据更新,我市抗疫工作渐见成效,民众逐渐恢复正常生活秩序,许多村庄防疫监测点陆续撤离。本以为新冠影响已经相去甚远,却遇到了这样一位阿姨。刚进她家门,不同于其他人家的热情,她似乎满面愁容,询问后了解到原来是因为疫情关在家里多日抑郁了。为了安抚阿姨的紧张情绪,为她示范了正确的口罩佩戴方法及七步洗手法。经过简单的心理疏导,之前的焦虑情绪稍有缓解,似乎也特别喜欢听我讲,索性就拉着她的手,带她沐浴暖阳,欣赏初春美景,一路欢快的返回卫生室为她开了以逍遥散合丹参饮加减的中药处方。</p> <p>以上三例仅是工作中遇到的一少部分,诸如此类情况非常多,问题也是繁杂的,但主要问题还是集中在农村地区卫生医疗环节薄弱,缺医少药,医疗常识匮乏,观念陈旧等等。当然,也有许多问题需要作为工作者的我们深度反思,保证医疗工作缜密细致,保证患者最大程度受益。很多时候对我们来说微不足道的举动,对村民而言却是性命攸关。基层工作形形色色并不拘泥于之前在医院的诊疗活动,但我相信只要用心,一定可以做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