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天津那些年

卢信

<h3>记得我是1969年来天津港,这一干就是十三个年头。我把我最好的年龄段,献给天津港,虽然苦点,但我不后悔,我努力了。我十分满足的是结识了那么多的朋友,也可以说是在一起奋斗的战友!</h3> <h3>我在办公室里。</h3> <h3>满身是油的我。</h3> <h3>码头上。</h3> <h3>这是我速写日记。我在业余时间画了不少速写 ,我选了一部分放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回忆一下过去。</h3> <h3>老戴带一帮人在这里造桥吊。</h3> <h3>造客运站时的打桩机。</h3> <h3>天津港第一作业区自己制造的百顿大浮吊。</h3> <h3>我们自己组织参加码头劳动。</h3> <h3>卸卷铁的场面。</h3> <h3>有领导带我们干。</h3> <h3>司机自己修叉车。</h3> <h3>在吊车上。</h3> <h3>保养。</h3> <h3>上海港机厂产的叉车。</h3> <h3>是KM-100吧?</h3> <h3>我们的吊车和叉车。</h3> <h3>地震时候,喝的水靠大连,上海用船送来的。</h3> <h3>送水船。</h3> <h3>送水船。</h3> <h3>地震期间大家睡在棚子里。</h3> <h3>设备都停在码头上。</h3> <h3>日本来的牵引车。</h3> <h3>铲斗车。</h3> <h3>杜技术员。</h3> <h3>名字忘记了,好像是在贵芳手下的,挺能干的。</h3> <h3>老窦,沧州人,海军来的。</h3> <h3>小周,聪明,能干。还有他的师傅许达生。后来都当领导了。</h3> <h3>李世明。</h3> <h3>小赵。</h3> <h3>铁人式的好干部张贵芳。</h3> 王广荣。 我和王广荣。我很多照片都是他拍的,并洗好。 <h3>同事,刘福利,烈士子弟。</h3> <h3>刘福利,交大毕业,后调走了。</h3> <h3>王征。</h3> <h3>付金彪,党委秘书,以后当经理了。</h3> <h3>金彪,经常回天津,是一个离不开家的人。</h3> <h3>开吊车的师傅。</h3> <h3>李世明。</h3> <h3>可能是描图员小宋。</h3> <h3>小阎吧?</h3> <h3>王征有空就来画像。</h3> 加工组长小高。 <h3>赵师傅,修离合器的。</h3> <h3>张连厚同志,好领导。</h3> <h3>好领导,好朋友。大连海运学院毕业。曾经是大学生运动会跨栏记录保持者。</h3> <h3>刘铁英,喜欢书法。</h3> <h3>小窦和她的孩子,对象是小唐吧?</h3> <h3>刘文喜的儿子。</h3> <h3>电工班组长,王师傅,技术好,人品也好。</h3> <h3>铁英。</h3> <h3>电工赵师傅。</h3> <h3>哈头,在他最困难时和我住在一起。</h3> <h3>吊车司机。</h3> <h3>修离合器。</h3> <h3>王锡林,外号叫瓦西里。</h3> <h3>修车。</h3> <h3>这是大会战场面 。这个车间是书记李克俭搞些材料带大家建的,原来都在露天修车,以后修理厂搬走了,才有像样的车间。</h3> <h3>码头上。</h3> <h3>码头上。</h3> <h3>以后回天津画的几幅小油画。</h3> <h3>1982 年离开天津时和大家合影。</h3> <h3>我在天津取得了不少成绩,但这些都是在我的师傅刘玉河的帮助和教导取得的,这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h3> <h3>每次回天津,都受到大家热情招待和关怀。</h3> 这是最后一次来天津合影。2003年吧。 <h3>美丽的天津港,我的第二故乡,我永远不忘的地方,就像大沽口那座灯塔,永远照亮我的心!</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