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看——白纸与黑点

风中的记忆

<p>静下心来,才能听到自己的心声!</p><p>心静下来,就能看到生活的本色!</p> <p><br></p><p>目前,国内疫情已逐步得到遏制,海外疫情发展态势却日渐严峻。3月11日,世卫组织宣布新冠肺炎疫情为全球大流行。</p><p>近日,在疫情的压力下,一些在海外的同胞选择回国。他们在舆论场上却被“另眼相待”,在网络语言的暴力中被中伤。</p><p>确实,我们的愤怒有迹可溯。自新冠肺炎疫情从去年底暴发以来,中国上下付出了极为巨大的牺牲与努力,才取得了如今良好的疫情防控形势,境外疫情输入已经成为当前疫情防控的突出风险。最近新闻中有部分入境人员不配合防疫工作,比如瞒报行程等,这类让人寒心的行为,在网络上传播地飞快,引发网友的不满情绪,担心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被破坏。</p><p>隐瞒疫情、干扰防疫工作应该受到法律的罚处,道德的谴责。但随之舆论风向也有点歪,出现了污名化的情况,也有辱骂归国人员的行为。事实上,舆论的极端化把少数个体的错误行为归因到了归国人员整体身上,制造了粗糙的对立,进而给这一群体造成了心理负担。</p><p>这让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月前熟悉的网络舆论风——湖北人,武汉人......</p><p>从湖北人到归国同胞,出现歧视是令人遗憾的。在一个多月以前,歧视湖北人的言论和行为就引发过不小的争议。在当时,出现的这样行为还可以由对病毒认知不足、出于恐慌的自我保护引发而态度过激来解释。</p><p>而疫情发展到当下阶段,人不等于病毒、隔离病毒不隔离爱的常识早已深入人心,可网络上还是有部分人,敲着冷酷的字去伤害他人,片面的偏见和极端的情绪背后是缺乏同理心的表现。来自网线背后的冷漠字眼,总是忽视一个基本常识:他们是我们的同胞。</p><p>回顾抗疫初期:包机的“口罩”航班,日本留学生用仅有的8万元为家乡采买口罩,海外华人在全球范围内奔走采购防疫物资……当时物资紧缺的我们应该能更理解现在渴望寻求祖国庇护的他们。</p><p>有一种戏说:如果中国人打疫情阻击战的前半场、外国人打后半场,海外华人则打全场。这可能是一句玩笑,但足以证明现在海外华人正经历着我们之前经历的不易。</p><p>斯夜,从最初的愤慨中平静下来后,反思联翩,不禁想起了那个著名的测试。</p><p>这是发生在非洲加纳一所中学里的一个真实故事。一天,一位老师走进教室。他拿出一张画有一个黑点的白纸问学生:“你们眼前看到的是什么?”学生们的眼睛首先盯住了黑点,齐声回答:“一个黑点。”老师面露遗憾地说:“为什么总是把眼光集中在黑点上?难道你们谁也没有看到这张白纸吗?在生活中,我们可不要只看到黑点啊!”教室里鸦雀无声。随后,老师又拿出一张黑纸,中间有一个白点。他叉问学生:“同学们,现在你们又看到了什么?”这次,学生们齐声回答:“一个白点。”“太好了!”老师高兴地说,“白纸上不能只看到黑点,黑纸上也要看到白点。”</p><p>最后老师开始解释:“这个测试我只是想让你们思考一件事。这里的每个人关注的都是黑点,写的都是这个黑点,却没人描述这张白纸,我们的生活也是如此。白纸代表我们的生活,黑点代表我们生活中的问题。”</p><p>沉寂片刻,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p><p>在这里,要言不烦,我详细的敲下这个故事,其实也就是让我们在阅读中静下来,思考往往是生活静下来的沉淀!</p><p>我想,换了我,也许和那些学生一样,会习惯把目光都放在了这个黑点上面。</p><p>其实,我们大多数人也是这样的思维。就因为一个黑点,我们着力去描述那个黑点,却忽视了整张白纸!</p><p>当我们把精力放在那个纠结的“黑点”上,总在那上面徘徊,就可能会被愤怒、嫉妒、傲慢、恐惧、焦虑支配,把自己搞得身心疲惫。精神力耗在这上面,那么在另一些地方也就会少了,心理也就会陷入失衡状态。</p><p>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p><p>我想,人应该习惯于看到生活中的白点:善于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哪怕似乎无望的生活中,也总能看到希望的阳光。心怀希望的阳光,就会给我们的人生注入强大而神奇的精神力量,就会让我们积极地面对生活的困境,把困境带来的压力升华为一种力量,引向对已、对人、对社会都有利的方向,在获得人生成功的同时,获得积极的心理平衡。</p><p>试试看,别老是执着不肯放下那些“黑点”,别走极端,要学着寻找出你内心的平衡!</p><p>如今,春天已至,这场战“疫”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多点理解与同情,少些极端与对立,歧视该被按下停止键了,同为炎黄子孙,血脉永相连,切莫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误人误己又误国!</p><p>敞开心扉,去呼吸暴雨过后的清新气息!</p><p>敞开胸襟,去拥抱共抗疫情的中华同胞!</p><p>同舟同理同担当,共情共济共安康!</p><p>同心协力,共克时艰!</p><p>有热血,不偏激!</p><p>华夏必兴!</p><p><br></p><p><br></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