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刘渝根教授,高压电专家。我和他是中学同学,我文科,他理科。毕业后,我们几十年未见面,三年前才联系上,之后,每年都见上几面。</h3><h3><br></h3><h3>我们见面,主要是下围棋。起初,互有输赢,我自认为略高一筹。但前次手谈,我连败几局,有点崩溃。这并不等于说,他就没有崩溃点了。上次足球世界杯决赛,我们打了个小赌,赌谁是冠军。最后我赢了,一瓶茅台酒的战利品,至今还捏在我手中。</h3><h3><br></h3><h3>但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刘教授开始“打鸟”了。</h3><h3><br></h3><h3>和全中国人民一样,我和刘教授都宅在各自家里。某天,这个不爱在朋友圈发图的教授,发了一组鸟儿图片,图片还不错。我留言问,怎么开始玩鸟了?刘教授不置可否。随后几天里,刘教授又顽强地连发几组鸟儿图片,我才意识到,他在“打鸟”。摄影界将拍摄鸟儿叫做“打鸟”,我没好问刘教授是不是在“打鸟”,怕他不懂这个术语,引起误会。</h3><h3><br></h3><h3>直到昨天,刘教授发给我几张花卉图和鸟儿图,让我看看。我才问是你拍摄的吗?仍旧没好问是你打的吗?他说全部是他拍的,在家屋顶窗户拍的。我这才说好的,给你的图片写篇短文怎样?</h3><h3><br></h3><h3>为了说话更有底气,我把刘教授的照片发给了摄影家赵卫,请她也看看。她看了,在留言中惊讶出三个“哈哈哈”,说刘教授的作品“作为理科大学的,有趣,有诗意。”接着,她从专业角度对刘教授几张花卉照片,进行了对比度调整,最后,她对刘教授的作品作出六个字评价“有趣、轻松、好耍”。</h3><h3><br></h3><h3>我在想象,刘教授躲在自家窗户后面“打鸟”,需要怎么说服自己要安心、耐心、恒心?当拍到鸟儿灵动的姿态后,他又是怎样的兴奋?最后,他整理照片,把照片发出来,每天欣赏几次,是怎么偷着乐的愉悦?“打鸟”的过程,是一次心灵旅行,这点,我敢肯定刘教授是体会到了的。</h3><h3><br></h3><h3>刘教授有捕捉鸟儿动态的强烈意识,有几张作品,非常生动。对我而言,刘教授喜欢摄影了,是个利好的消息,除了围棋以外,我们还可以结伴而行,去“打鸟”,去“摄色(花卉)”了。</h3><h3><br></h3><h3>下面请欣赏刘教授作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