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 写在前面 ——</b></p><p class="ql-block"><b> 人生,本就短暂。而在我们的军旅生涯中,陕西省宁陕县江口区必定是我们绝大多数人最重要的一站。</b></p><p class="ql-block"><b> 那里,有我们青春年少的懵懂,也有我们献身军营,报效祖国的铮铮誓言!</b></p><p class="ql-block"><b> 那里有我们对美好前程的憧憬,也有我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默默付出和艰难的励练!</b></p><p class="ql-block"><b> 那里有我们对无悔青春的回忆,更有我们对秦岭大山深深的眷恋!</b></p><p class="ql-block"><b> 五十年过去了,弹指一挥间,但我们永远无悔,无怨!</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原江口兵站 刘玉国</b></p><p class="ql-block"><b> 2020年3月20日</b></p> <p> 按照党中央、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和"加强大三线"的战略决策,建设襄渝、阳安铁路,畅通湖北、四川、陕西三省交通网络,同时沿线建设战备储存仓库。</p><p> 七十年代初,仅在陕南就部署了铁二师、铁十师、铁十一师三个师,承担这一光荣的国防施工任务。</p><p> 同时,总后勤部决定由总后西安办事处筹建安康325基地兵站(师级建制);在西安至安康沿途设立江口、老城、池河三个兵站;并抽调182、165、55三个野战医院进驻陕南;保证铁路建设大军的进驻和五五五、五一七、四八三战备仓库的建设。</p> <p class="ql-block"><b> 一、记总后安康基地兵站江口兵站</b></p><p class="ql-block"> 江口兵站座落在西安—陕南安康公路线</p><p class="ql-block">103公里处,已是秦岭山脉之中,海拔1231公尺。</p><p class="ql-block"> 驻地是陕西省宁陕县江口区(这就是江口兵站的由来)。</p><p class="ql-block"> 区镇两边均为山体,一条小河(雨季河水也会瀑长,咆哮奔流)顺势而下!</p> <p> 1970年3月的一天,陕西省宁陕县江口区来了这三位军人……</p> <p> 他们就是奉命来此筹建江口兵站的先遣组(打前站)。</p><p> 为首的是新上任的站长陈双锦同志,另二位是新调任的文书刘玉国、上士王立猛。</p> <p>他们均是由总后汽车35团抽调来的。</p> <p> 总后汽车35团华阴团部</p> <p> 长年奋战在青藏高原上的汽车兵</p> <p> 先遣人员到达江口后,时任区委张副书记热情接待了我们。他是军队转业干部,和部队同志尤为亲切!</p><p> 区委非常重视大三线建设,政府已决定把区政府办公楼一楼一部分,三楼全部腾出来由兵站使用。</p> <p> 下图是宁陕县江口区政府办公楼。</p><p> (图片是刘玉国2000年故地重游时拍摄的)。</p> <p> 打前站的同志们经过与区委协商,落实了兵站人员和过往部队的食宿问题。</p><p> 江口兵站共计28人,很快陆续全部到岗。</p> <p> 兵站站长陈双锦(原汽车35团八连副连长)</p><p> 指导员谢士良(原35团七连副指导员)</p> <p>兵站卫生所军医陆振生</p> <p> 司务长王方魁</p> <p>警卫班长石二锁(左一),卫生员辛启(中),</p><p>驾驶员赵廷堂(右一)。</p> <p>警卫班副班长朱银哲。</p><p>这张照片曾刊登在《解放军报》,</p><p>题目是"当年的红卫兵,今日的指挥员"。</p> <p class="ql-block"> 干部4人;</p><p class="ql-block"> 警卫班10人;</p><p class="ql-block"> 正副班长:史二锁 朱银哲</p><p class="ql-block"> 战士:郑德玉,高景文,李臣,</p><p class="ql-block"> 白风友, 赵树红,杨德春,</p><p class="ql-block"> 刘志文,张树义。</p><p class="ql-block"> 炊事班10人;</p><p class="ql-block"> 正副班长:武巨胜 陈润喜</p><p class="ql-block"> 战士:刘成元,王志珍,姜月民,</p><p class="ql-block"> 李福海,崔文烈,杜金明,</p><p class="ql-block"> 段连友,潘长友</p><p class="ql-block"> 驾驶员、卫生员、文书、上士4人;</p><p class="ql-block"> 赵廷堂 辛启 刘玉国 王立猛</p><p class="ql-block"> 共计28人。</p><p class="ql-block"> 下图为1971年前后兵站人员合影!</p><p class="ql-block"> 没赶上拍照的有赵廷堂、史二锁、辛启、朱银哲。还有延边战友李福海没在照片中,不知何故?</p> <p class="ql-block">这张是1972—73年前后的合影。王国栋接替谢士良任指导员。</p><p class="ql-block">之后卜兰合、刘小明也接任付指导员、副站长。</p> <p class="ql-block">辛启调走后,崔文烈和王迎前后先任卫生员;</p><p class="ql-block">王立猛调走后赵树红任上士;</p><p class="ql-block">刘玉国调走后史绍华任文书;</p><p class="ql-block">陈润喜复员后刘成元任炊事班副班长;</p><p class="ql-block">朱银哲调走后白凤友任警卫班副班长。</p> <p class="ql-block"> 1971年湖北籍入伍的战友大都在这个合影里。</p><p class="ql-block"> 前面照片有四位,另外的6位:雷德平、刘学成、马云清、徐银才,阮班均、方悦才,总共十人。</p><p class="ql-block"> 照片见证了历史,尽管模糊些!你能认出哪位?</p> <p> 人员就位的同时,在站长指导员的带领下,紧张的筹建工作全面铺开……</p><p> 食堂是临近区机关食堂的民房改建,按接待过往部队要求,很快投入了使用;</p><p> 兵站人员的宿舍挺紧张,办公楼房间不足;</p><p>站长指导员率先士卒,安排在后楼房间;警卫班宿舍安排在后院的民房中。</p><p> 在办公楼内解决了过往部队的住宿问题。</p> <p> 还能记得吗?武班长后面是兵站的伙房。</p><p>伙房灶台是请西安来的师傅垒砌的。砌烟筒时驻地老百姓很惊讶,不知是做啥用的?</p><p> 原来南方老乡家灶台没烟筒,灶台处既是点火处,又是排烟处。</p><p> —— ——</p> <p><b> 二、兵站趣事</b></p><p><b> 1、热情接待安排过往部队</b></p><p> 紧锣密鼓的筹建中,我们就开始了接待工作。当时铁道兵二师、十师、十一师的汽车连,总后汽车19团等已紧张的奔驰忙碌在这条运输线上了。</p> <p> 几年来,我们较好的完成了过往人员的食宿,客流量每天都有一、二百人。过往人员多时,兵站干部、未站岗执勤的警卫班和勤杂人员齐上阵。</p><p> —— ——</p> <p><b> 2、人家来慰问,我们却忙得顾不上欣赏</b></p> <p> 铁道兵为表达对兵站的感激之情,兵部文工团曾几次到兵站慰问演出,同时邀请区政府和驻地群众参加。</p><p> 看是好事!但站岗警卫、协助搭台、装卸道具、安排演出后的伙食,我们兵站二十几个人忙的不亦乐乎!</p><p> 没能很好的欣赏精彩演出,但大家心里还是乐呵呵的!</p><p> 基地兵站也常来慰问,演出电影,我们照样里外忙!</p><p><br></p> <p><b> 3、上山砍柴、烧炭就算是游山逛景吧!</b></p><p> 我们春秋两季得上山砍柴烧炭,很辛苦, 又危险,但没人喊苦叫累!砍倒一棵大树放倒的场景历历在目,很气势呢!</p><p> 砍下的树要清枝、截断、劈好、装车。</p><p> 最后,抱到伙房码好 ,完成任务。</p> <p><b> 4、枪走火!🔫</b></p><p> 兵站接待过往部队后,警卫班要警卫巡逻,有时白天还要上山砍材、烧木炭,解决伙房燃料和冬季取暖问题。</p><p> 炊事班有时承担部分夜间站岗任务。</p><p> 一天,上士王立猛请求站头班岗。他从副班长处接过五六式冲锋枪,想验一下枪,拉开扳机看到没子弹,上膛后冲着墙角抅动扳机……,呯!呯!呯!</p><p> 子弹从墙角地面返起,把床板都穿透了……</p><p>(这是"九一三"之前,部队站岗还是真枪实弹呢!)当时室内有五、六个人,好危险啊!</p><p> 之后,兵站加强了军事基础素质的训练,避免了类似情况的再次发生。</p><p><br></p> <p><b> 5、四个轮胎开回来的苏式嘎斯车</b></p> <p> 这台苏式嘎斯51车是兵站组建时35团配备的(原来是教练车),它为兵站的后勤保障起了重要作用。</p><p> 驾驶员赵廷堂精心保养车辆,钻研驾驶和维修技术,受到同志们一致赞扬!很快,上级领导了解他的驾驶技术和专研敬业情况,几个月后就被调到师部,不久就给兵站领导开车并提为干部。</p><p> 陈双锦站长是"老把式"!他在青藏高原执行运输任务时,曾一手握方向盘稳稳驾驶,一手跨冲锋枪,打退西藏叛乱匪徒的围剿,荣立三等功!</p><p> 他十分关心关注驾驶员和车辆情况,常常跟车传帮带。车辆出故障,他的口头禅是"小毛病好修",手到病除!</p><p> 一次去西安拉物资,因当时的路况非常不好,坑坑洼洼,往返扎了三个轮胎,换掉后,他亲自驾驶,四个轮胎稳稳当当开回江口。</p><p><br></p><p><br></p> <p> 还记得去老城路上的十八盘吗?</p> <p><b> 6、十一只下蛋的老母鸡</b></p><p> 驻地宁陕县革命战争时是老区,红军两进两出,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有良好的拥军爱民光荣传统。</p><p> 兵站进驻后,发扬了这一传统,力所能及的帮助政府和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帮助交通不便的山区群众拉冬储蔬菜,为患病的群众看病治疗,战士还有七人次主动献血……</p><p> 每年八一,群众来兵站慰问。有一年,老乡送来了肉、核桃、熏豆腐和十一只老母鸡,中午就下了六个鸡蛋,十分感人!</p> <p><b> 7、打猎、炸鱼、还吃过娃娃鱼</b></p><p> 七十年代,物资条件普遍不好,伙食标准低。兵站试图想打猎来改善一下,一无所获,据说还险些把穿蓑衣的人当成"熊瞎子"。</p> <p> 秦岭山区的娃娃鱼很有名气,七十年代还不知是否列入保护动物。</p><p> 我们的邻居区政府食堂的炊事员,他说会认娃娃鱼出没的路。周日他常常起早去,时常能抓回三、四条,加工改善了机关伙食,真羡慕!</p><p> 很巧,警卫班上山打柴,捡到了一只奄奄一息的娃娃鱼(少说也有四、五斤),高兴之际请区食堂同志加工,切成了小块,要炒饨之前,小块的肉还在盆里抖动(据说是它的神经系统很有耐力),有的战友就没敢享受这顿美餐。</p><p> 现在知道了娃娃鱼是保护物种,人们都会爱护它的!</p><p> 下图中的小河拐弯处,水流平缓而且水很深,我们从过往部队处要了些散落的炸药,自制"水雷"炸鱼,收获颇丰!</p> <p><b> 8、木炭取暖可不能大意</b></p><p> 秦岭山区当时群众都是用木炭取暖的。</p><p> 兵站没有洗澡的条件,夏天晚上到河边洗一下挺好。冬天几个战友点好炭火,放在警卫班一小屋里,轮流洗个澡。一次,第二人催促第一人,开门一看,已有中毒迹象!好险!</p><p> 还有一次军医休假,182医院派来了一女医生值班。也是用火盆取暖洗澡,幸好她自己意识到有中毒症状,呼救及时,脱离了危险!</p> <p><b>9、闲暇时间做点啥?</b></p><p> 秦岭深处,条件有限。</p><p> 兵站门前仅有的一块平整的场地,就是不足五百公尺的公路,前后分别是狭窄的民房和护坡下的河滩。</p><p> 我们自制了简易乒乓球台、半个兰球架子,立起了简易单杠。</p><p> 闲暇时骑上自行车,到河滩上的大石头沉思也很值得回味!</p><p> 能照张像算挺奢侈的了!河滩里的大石头、小桥边的石狮,已是"著名"景点!</p> <p> 乒乓球台前一展身手</p><p> —— ——</p><p>高景文借了台自行车,刚学会骑,就咧咧歪歪的上路了!一旁的小狗都觉得怪怪的!</p> <p> 石狮、河滩巨石——著名景点</p> <p>自制了兰球架,却无对手。</p><p>来了个地质队,马上联系了友谊赛。</p><p>合影留念高擎毛主席画像(挺感人)吧!</p> <p> 几米小河横渡,情趣也颇多!</p> <p>照像也是闲暇时间的活动之一</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江口镇</p><p class="ql-block">当时还真不知道是回族自治呢!</p><p class="ql-block"><b>一九八四年经陕西省政府批准为:宁陕县江口回族镇</b></p> <p><b> 三、续写战友情</b></p> <p>故地重游!2006年刘玉国再访江口</p> <p>高景文携夫人来到江口</p><p>取景处:小桥大石狮</p> <p>高景文辗转找到了</p><p>转业回安徽的老指导员谢士良</p> <p>刘玉国、王立猛2017年去看望山西战友</p><p>相聚在悬空寺、北岳恒山、大同</p> <p>赵廷堂和亲友陪同刘玉国、王立猛</p><p>游览大同云冈石窟</p> <p>赵廷堂、刘成元、武巨胜热情款待吉林战友,</p><p>梁改枝嫂子全程陪同游览、宴请。</p><p>武嫂子百忙中设宴。</p> <p>赴湖北天门途中廖生宏在武汉接站</p><p>并陪同到天门</p> <p>天门战友史绍华热情按排接待吉林战友,</p><p>王迎前、张业炎和其他天门籍战友转程赶来参加</p> <p>赵廷堂、刘成元夫妇来长春看望吉林战友</p> <p> 长春世界雕塑公园</p> <p> 主题雕塑:和平、友谊、春天</p> <p> 长春伪皇宫</p> <p>参加吉林籍战友入伍五十年庆典</p><p>见到了高景文、李臣、杜今明等老战友</p> <p> 刘玉国到东北籍战友高景文家作客,还看到了分别四十多年的战友白凤友</p> <p><b>注:感谢原江口兵站战友刘玉国、赵廷堂、史绍华、廖生宏等提供珍贵照片和素材!</b></p><p><b> —— —— ——</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