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西施故里行</p><p>陈友中</p><p><br></p><p>一九九七年十二月十五日</p><p>听到“西施”之名比诸暨早,得知诸暨即西施故里又迟了些。今年“浙江民办中小学协会第四届年会”在诸暨开。我偕虹桥几所幼儿园园长有幸“到此一游。”</p><p>美人的故乡给我第一印象也美。市容市貌市民素质,交通秩序等均不错,地方风情特浓,吃住穿行几乎都带“西施”美名。比如我住的是古朴而又有现代化气息的“西施宾馆”,吃的有鲜嫩可口的“西施豆腐”,望的是“西施游乐园”,多次经过“西施大桥”;摊店内有西施扇、西施服、西施项链什么的更不胜枚举。可以说西施故里靠西施吃饭。不过这亦非奇怪,“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人垂名福荫后代,诸如孔子故里曲埠、蒋介石旧居奉化溪口,均游人不绝,摊店林立,解决了许多人的饭碗问题。《红楼梦》的大批专家亦然。总之有那么批人“吃祖宗饭”,曾一度出现“寻根热”。所寻的自然是能“光宗耀祖”之根,谁也不会去寻“臭名昭著”之祖。比如一些民族祖宗是熊是狗的,祭祖时都严格封锁,“不足与外人道也。”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虽有物议,但其泽足披后世了。搬出祖宗招引人,吓唬搜刮人,那是自然之理毫不足怪,无可非议。总之他们“吃祖宗饭”比“吃子孙饭”的好些。</p><p>我昨晚初来乍到,绕浦阳江两岸转了一圈后的初步印象。今天上午开幕式。台下有来自全省中小学幼儿园——全都姓“私”的部分“孩子王”。其中以“退而不休”者居多。他们全白或花白的头发真的像“蜡烛头”可以发挥余热微光。中青年也不少。象我属中年。一些青年人刚由“公”转“私”,办学龄不长。大家讲解都冠冕堂皇,“为了使自己的才能得以施展”、“公私并存、有利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至于真正的目的动机是什么我也无从知道,我的想法也不等于他们的动机。</p><p>仪式不言而喻:省里的、市里的、协会里的,协办单位的,一年一度机会难得,能上台坐一下,能讲的讲几句。反正是那么个“程式”,不过有几个数据有兴趣请记一下:</p><p>诸暨市2200多年历史,105万人口,面积2300多平方公里,35个乡镇,城关人均年收入7100元人民币。全市14.6万在校生,7200位教师。荣怀、天马、海亮系该市三所私立的学校,最具规模有气魄最有潜力最有代表性。每所校园上百亩、投资上亿元。我参观后觉得没有夸张和水分。</p><p><br></p><p><br></p><p>十二月十六日</p><p>上午,当游车在整洁宽敞柳条婆娑的街道上停下时,“西施故里”率先扑入我眼。其大门口一对石狮张着口,瞪着眼——千古如斯地蹲着。</p><p>美人故居范围不大——这是几经翻建修修葺扩大后的规模吧?其整体体现古朴典雅精巧的建筑风格。黄墙碧瓦、双层重檐;亭台轩榭、小巧玲珑;鲜花古树,相间点缀。端坐院子里的西施,双腿轻叠,双手扶膝,目光微微上视含而不露,神态自然,风姿绰约。</p><p>这儿描述的西施,当然是其塑像。至于西施的真容,而今无法见到了。当时无照相机,即使容图或刻石流传而今也大走其样,因而西施之美大多用侧面来写。如传说其“沉鱼之貌”“东施效颦”中以东施之丑反衬;晋代葛洪在《抱朴子•博喻》中云:“西施有所忍而不能减其美者,美多也;嫫母有所善而不能救其丑者,丑笃也。”这里也用对比反衬西施之美;唐代陈羽诗《吴越览古》云:“吴王旧国水烟空,香径无人兰叶红。春色似怜歌舞地,年年先发馆娃宫。”</p><p>西施之美无“真面目”鉴别,因而就带有时代特点和随意性。在不同时代不同的审美标准下,出现了不同的形象不同的美。像俗话说的“情人眼里出西施。”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西施”了。如果现代人去描绘西施,可能会用上“温柔灵秀”、“骨肉匀称”“肩窄髋宽”“臂丰腹扁”“美如水”等词汇。</p><p>里边有刚完工的,现代化装置的西施浣纱到吴国献身的系列塑像。其材料与雕塑艺术也不错,有的能转动、闪烁。可谓栩栩如生。我对西施知之甚少,观后不由感慨系之。</p><p>一个自耕自织,过着自然经济生活的农家淑女,生活如浦阳江那么平静。可是由于诸侯争霸,打来攻去,越王勾践亡国,大夫种为自己也为勾践而想法复国。选中西施作为牺牲品——施美人计。美其名曰为国献身。实则仅仅一个诸侯国而己,此姑且勿论。单从西施看,她也许已有意中人,迷恋家园不忍离去,但有她选择的余地吗?愿意与否都得去。然后要她学习作国妓必备的歌舞技能,她有自愿可言吗,有无兴趣都得学,且必须在三年内成为“全能”。三年后,她与郑旦披红戴绿被送进吴王夫差宫中之时,在大庭广众上,君臣以色狼似的眼睛,挑剔的目光在她身上耕耘、旅游,象欣赏开屏的孔雀指指点点品头品足,这位洁白如玉的少女心情如何?当她被吴王相中,送中“馆娃宫”中,“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之日,是喜是悲? 吴国大臣吴子胥屡屡力谰灭越,而佞臣太宰太宰嚭受贿得宠耍伎俩,她作为越国的色情奸谍感想如何?</p><p>一个弱女子在生之日作为牺牲品遭塌,死后又招致不一的毁誉。孟子曰:“西子蒙不洁,人皆掩鼻而过”。唐代崔道融诗云:“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宋朝王安石《宰嚭》诗云:谋臣本自系安危,贱妾何能作祸基。但愿君王诛宰嚭,不愁宫里有西施。</p><p>至今这么多人吃她用她依赖她。其索取之微,奉献之大,反差太大了。</p><p></p><p>十二月十八日</p><p>上午偕林仕天,金爱莲等四位园长游五泄。</p><p>五泄位于诸暨市西北20公里处,系本省最古老的风景名胜之一,是国家森林公司。它融古寺、幽谷、秀林、奇瀑、湖光于一体。出“美如水”之人,其地也必是“美如画”吧,我这么想着,进入景区。奇异的风光果然随着脚步前进而渐渐显露。青翠的两山,平旷的谷底,小溪清彻见底,戏水游鱼历历可数。溪边茅草青松高低相映衬。我们转乘露天车,“云溪山庄”,“五泄宾馆”次第出现,古色古香,多少占西施之光。我想西施在这条溪中浣纱饮水洗涤。这山这溪孕育西施之美吧!李白的《越王词》“镜湖水如月,耶溪女如雪。新妆荡新波,光景两奇绝。”地灵出人杰,同样青山秀水育美人。凭我八十年代的印象:上海男子脸无血色,尖嘴猴腮;奶油小姐也气色欠佳。而楠溪江畔的少男少女,尽管生活大都清贫,但多半“红妆素裹”,健美丰满。何哉?水土空气使然也。当今美容院里是塑不出美人的。 </p><p> 到了五泄,向来重实轻名的我,以为是一泄。打听得知这儿是第五泄。泉碧波平的溪流至此而终。其上是飞泉瀑布。那时,大雾弥天极目处不过几十米。右面一个四角亭、翼然依山临水,如练的飞瀑直冲碧潭,水声激激,珠玑四浅。我漫步在碇步上,头顶烟雾思接天,脚踩流泉心自洁。举目如削两壁,耸入云烟;古木峥嵘、藤萝倒挂。“两岸高山,皆生寒树”可谓此处写照。我估计今日的西子蒙在烟里雾里不肯露面,我得策杖破雾觅真容了。遂沿着左边仿竹栏干围着的峻岭而上——独自而上。峭壁攀援疑无路之际,忽见右侧下有一小径,野藤纵横,穿过去,别有天地。这里的瀑布乍看似从千丈绝壁下钻出来的,我觉得神奇突兀。骤见孙中山先生的题壁“破壁而去”,陆游说其“声如震雷”。 我顶着浓雾,沿着神幻莫测的溪流只顾向三泄、二泄、一泄,泄泄有奇观。瀑布如舞蹈家,手中的彩练,时高时低,时宽时窄。一会儿平躺于如砥的溪石上彳亍而行,含羞腼腆;一会儿气势磅礴横冲直撞,令人胆颤心惊。古人觉得:“倾者,滚也,跌者,冲者,突者,围者,无奇不有”;宋濂在《五泄山水志》中指其一处曰:“潭甚深,以线缒之下,不见底。其形方狭而长,天向阴,常 有云气从中起, 疑有潜龙。”</p><p>无声色形状的水呀,你在此给山石搓捏得怪模怪样、阴森可怖,令人毛骨悚然。而当你步入碧潭,淌进清溪,徜徉于江河之中,又那样静谧温柔。这又使我想到西施:当其“养在深闺人未识”之时,是那样地默默无闻,温顺淑贤。当其被选送吴宫之际又俨然变成另一个人,名噪神州翻云覆雨。她叫谁给搓弄成的?大夫种、勾践也。</p><p>水也好,人亦然,在不同的背景下,其情性形状声色也会不同的吧。</p><p><br></p><p>【点评】看了《西施故里行》,史料丰富,文笔精美而诗意。我忽地想到一个问题:是一方山水滋养了倾国佳人呢,还是那沉鱼落雁之美给山水添色呢?也许都有一点吧。读之,受益匪浅。</p><p>陈世银点评</p> <p class="ql-block">本文因篇幅关系未入我的第一本散文集《归真集》,现在看看,激情不如当年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