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疫情当前,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研。近日,第二实验小学全体语文老师开展了一次不一样的教研活动。老师们通过“名师优课”的微信平台,观看了王崧舟老师的公益网络直播讲座《文化自觉背景下小学古诗怎么教》。</p><p> </p> <p> 王崧舟老师指出:古诗词与生活同在,教语文,教中国文化。学语文,就是学中国文化。教古诗,就是要站在文化自觉的角度去教。接着他结合教学案例从三个方面进行讲座。</p> <p> 1、诗性为重,会心诵读感其情。</p><p> 他指出学诗以诗性为重,古诗的学习必须植入诗人的情感。每首诗都在抒发诗人的情绪、情怀、情感,诵读来表达,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多层次诵读,让学生感其情。</p><p> 他以《枫桥夜泊》教学案例,引导学生通过外象——江枫,感受诗人的愁绪。</p><p> 2、意向为重,澄心还原见其象。</p><p> 他要求语文老师多读《红楼梦》,里面有无穷的语文教学宝藏。现今古诗教学与生活隔离,没有化到学生生活之中,所以要潜心涵咏悟其蕴。</p><p> 他以《长相思》教学案例,抓了“身”,抓了“心”让学生回到纳兰的故乡,走进纳兰的心灵,还原一个学生心中的故园。</p><p> 3、文化为重,潜心涵泳悟其蕴。</p><p> 他倡导诗歌,不传授知识,不传授道理,教文化为主。以《渔歌子》的教学案例,诗眼是“不须归”,解读诗眼,不能就字论字,需要知人,因为这样的人格才有这样的诗格。一切顺其自然,活出了它们生命的本真。诗人要表达的生命意蕴就是顺其自然,活出生命的本真。</p><p> 他以《墨梅》的教学案例,以“清气”为诗眼,反复诵读“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感受王冕的人格特征,以墨梅为原点,一步步引导学生诵读王冕写的其他墨梅诗,去积淀梅花的人格特性、文化内涵。</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u>🌼 语文老师们参与此次讲座 🌼</u></b></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u>老师们认真书写✍️听课笔记</u></b></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u>💕 教师感悟 💕</u></b></p><p><br></p> <h3>陈静老师:听了王崧舟老师的授课,越发感觉诗词的魅力,让我都忍不住想进入到诗人所处的诗境中,从而也提醒我们老师,要想上好语文课,一定是建立在语言环境的基础之上的。</h3><h3><br></h3><h3>汪旭峰老师:在文化中学习语文,在语文中沉淀文化,在文化自觉中让我们的古诗词教学熠熠生辉!</h3><h3><br></h3><h3>熊红艳老师:王老师的讲座如醍醐灌顶,为我们的古诗词教学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传统古诗词教学已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了,这将激励我们语文老师更多的思考与探索!</h3><h3><br></h3><h3>柳妮老师: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孩子们从小沐浴在古诗词的源远流长里,有扎实而丰厚的精神家园,未来之路一定会更稳健更踏实。人生一定会洋溢着温馨,空灵深邃的诗意!</h3><h3><br></h3><h3>曾玲老师:小学古诗词教学要以诗性为主导,关注诗人抒写的情感。教中国古典诗歌我们教师一定要放飞孩子想象的翅膀,打开孩子的天眼。这样一场视听盛宴,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对古诗词教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h3><h3><br></h3><h3>龚小红老师:王老师的这一课,对我们语文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从理解古诗到欣赏古诗!将古诗词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将推动每个家庭对中国古典文化的思考!孩子们只有生活在诗意的环境中,才能成为一个诗意的人!</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u>✨ 结束语 ✨</u></b></p><p> 王菘舟老师最后希望我们都能成为一个诗意的人,过有诗意的人生!让孩子浸润在中国古典文化中,让孩子的精神家园丰厚而又扎实,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走得更加自信、更加稳健!老师们,让我们一起思考和探索,踏上这诗意的人生之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