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河阳至宝――广锡銮驾!

逊雪冰梅

<p>  从小就听爷爷说起过咱村的宝贝――銮驾,可是没等我出生它就已经成为了县博的馆藏。爷爷提及銮驾,都如列家珍,侃述其详,每每都会勾起我无限遐思和一睹其风姿的渴望。</p><p> 庚子暮春(3月17日),真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有幸成行,心愿得偿!</p><p> 有幸和雪梅陪王小圣老师去了趟县博物馆。因在疫情期间,博物馆管理员遵循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对外来人员进行登记、测温后,我们一行在李学东馆长的陪同下,参观了咱们县博丰富的文物馆藏。展示柜中陈列有下川文化遗址出土的旧、新石器时代的石器;商周时期的青铜鼎、豆;咱古安阳烧制的琉璃螭吻等建筑构建;还有清初大儒,理学宗师白胤谦墓地出土的三彩琉璃戏台、车马仪仗,还有各色青花瓶盘以及楠木桌屏等……</p><p> 不过最吸眼球还是我们专程来此一睹风采的馆藏重宝――广锡銮驾!虽然先前已见过实物图片,但在展示柜中看到它的真容时我还是感到特别震撼!</p><p> 銮驾,又名銮舆,原指皇帝出行的车驾。后来逐渐演化成古代帝王出巡的仪仗。</p><p> 县文博馆馆藏的銮驾为广锡所铸,所以皆称之广锡銮驾。共为两副,十六对,三十二件。一副为人皇仪仗,分别为金瓜、鉞斧,朝天蹬、偃月刀、龙枪、凤戟、乾坤扇等;一副为天皇仪仗,上为道家八仙手中所持的八种法器,分别为葫芦、芭蕉扇、鱼鼓、荷花 、花篮、长剑、笛子、笏板。</p><p> 此宝原为河阳镇(上伏)赵世德堂祖上所遗之物,原藏于旧宅夹墙。赵家后人在拆除老宅残墙时才发现其中所藏的三十二件广锡銮驾。銮驾现世后,赵家不愿私藏。请工匠镌刻其名后,施于里庙。日本侵华期间,村人为保护銮驾不被掠夺流失,几经辗转,数次藏匿,费尽周折,终使国宝完壁。新中国成立后,举村欢庆,国宝复出,重列三十二件銮驾于阅台供民众参观。由于此宝的精美绝伦和世所罕见,一时声名大躁,蜚声县宇邻乡。时县文博馆刚初成立,正面向全县普征文物。首任馆长张惠民闻讯而来并下令征调。于五八年连同海会寺塔顶的塔刹一同收归县文博馆妥善收藏。由于这三十二件广锡銮驾在国内的存世量都是屈指可数,可称是县文博的镇馆之宝。</p><p> </p> <p>  这件馆藏重宝据传还有个特别美丽的前世。国宝銮驾之谜,就是从河阳赵家衍生!</p><p> 据赵氏族人口口相传,南宋绍熙年间,其祖上曾在当时的京都杭州经商。某日,宋皇赵惇带近侍微服出巡,不意路遇刺客,情急之下,就近跳入一家大户花园。听得园外脚步杂沓,人声渐近,游园的小姐只觉来人气宇轩昂不像坏人,不及细问就把他藏入绣楼躲过一劫。这家大户正是赵氏家族在京都的私宅。赵小姐也因机缘巧合得以邂逅宋皇。宋皇为报救命之恩,想敕封赵小姐为妃,迎入内宫。不过因赵惇的皇后李凤娘是历史上有名的悍后、妒后,曾有数位妃嫔死于其手。赵小姐因久居京城,对此事也有所耳闻,她不贪权势,不恋富贵,不愿卷入那无尽的后宫纷争。赵惇又是一个惧内的主,也怕赵小姐遭其毒手,最后决定将她安置在宫外的皇家别苑,并钦赐銮驾、仪仗、诰书、册宝,待遇优渥堪比皇后。不过,好景不长!赵惇在位仅仅五年,就因内禅而成位太上皇,远离了权力巅峰。庆元六年(1200),赵惇皇帝就忧郁而终了。随着皇帝的殡天而去,赵娘娘也失去了庇护。她怕此宝遭人觊觎,自此深居简出,遣心腹将銮驾秘密运回了老家上佛里,藏于赵家老宅的暗室。几百年过去了!赵家后人都听说过这个故事,但谁也拿不出令人信服的证据。在一次拆除老宅的残垣断壁时,无意发现了藏在夹墙中的三十二件广锡銮驾,佐证了这个几百年的传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