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的美篇

清水

<h1>  我的主题,我的教学改进设想</h1><h3></h3> <h5> ――大安市烧锅镇乡中心校高玉清</h5><h3><br></h3><h3>个人主题:通过精心设计预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h3> <h3>一、主题确立的依据:</h3><h3><br></h3><h3> 我任教的是小学四年级数学,四年级是小学生由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孩子开始从被动的学习主体,向主动的学习主体改变,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大脑发育正好处于内部结构和功能完善的关键期,是培养孩子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h3><h3>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要想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惟有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而课前的预习,能提高学生学习新知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改变被动学习的局面,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进入数学课堂,其实这就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所以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点确定了个人主题是:通过精心设计预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h3> <h3>二、最近学习的资料:</h3><h3><br></h3><h3> 根据我的主题,我学习了百度文库中郭慰慰的《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预习能力》、沈建群的《如何利用预习来有效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王淑文的《小学数学课前预习方法》……懂得小学生的心智还未成熟,兴趣是推动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主要动力,因此,要想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课前预习,首先需要培养学生的预习兴趣,促使学生逐渐养成预习的习惯。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渴望得到肯定与认可,倘若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课前预习,那么在教师授课时会感到兴奋,因为教师讲授的内容他已经懂了,此时,教师再适时的提出表扬和肯定,使学生的付出能够得到认可,这样就容易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同时,其他学生看到这样的景象,也会纷纷效仿,进而使更多学生在学习中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因此,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为学生制定适当的预习任务,同时,在课堂授课时注意观察,倘若有学生表明自己通过预习提前掌握了教材的基础知识,那么教师应当主动地给予肯定,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了应有的保护,为学生预习热情的持续提供了保证。其次,教师要进行方法的指导,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在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能够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的预习,取得良好的预习效果。例如,在预习过程中要适当做学习笔记,可以把重点字词、重点概念、关键语句、疑难处分别做上标记,也可以把自己的理解、体会或独特见解写在书上的空白处。主要包括看书时对问题的理解和心得体会等。而且数学课新旧知识间往往存在紧密的联系,预习时如发现学习过的旧知识有不清楚的地方,就要及时复习,把与新知识相关的基础打好,为学习新知扫清障碍一定要在预习时弄明白,并对旧的知识加以巩固和记忆,同时为学习新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h3> <h3>三、预计解决的问题:</h3><h3><br></h3><h3>第一个问题:解决学生不会列举一些具体的实例说明概念的问题;</h3><h3>第二个问题:解决学生不会动手实践感受概念的问题;</h3><h3>第三个问题:解决学生不会运用新旧知识的对比关系的问题</h3> <h3>四、教学改进设想:</h3><h3><br></h3><h3>1、课前合理安排预习内容,指导学生选择恰当的预习方法;让学生会列举一些具体的实例说明概念;会动手实践感受概念;会运用新旧知识的对比关系解决问题。</h3><h3>2、在课堂中引入竞争意识,多用激励性的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积极。</h3> <h3>五、预期目标和效果:</h3><h3><br></h3><h3>1、通过培养学生主动预习,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h3><h3>2、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预习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h3><h3>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h3>

预习

学生

学习

自主

课前预习

培养

数学

知识

能力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