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各位家长、亲爱的孩子们:</b></p><p> 早上好!我是咱们初一澄泓叁班的一名普通家长,和大家一样,在经历新冠疫情中,经历了措手不及、茫然无助、一知半解、自觉自律、充满信心,从大年初二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已经整整50天了。50天中,关注防控时事、收听新闻播报、参与社区防控、陪伴“延期开学”、督促校外线上课……和很多家长一样,与孩子一路走来,感想很多,感触很深。所以,想用这种方式和家长们、孩子们做一下分享。 </p><p><b> </b></p><p><b> 感触一:学校变大了。</b></p><p>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社会是最好的课堂。我们和每一个孩子需要意识到:眼前正在发生的一切,就是一本生动而深刻的教科书。我们是这本大书的翻阅者,我们每个家长,既要身体力行,更要让孩子看到:什么是真正爱国,什么是自私自利;什么是为国分担,什么是懦弱退缩;什么是高谈阔论,什么是脚踏实地;什么是无私奉献,什么是见利忘义;什么是临危逆行,什么是趁机逃避。和孩子们一起倾听、体察、思考、分辨、研判、学习、效仿,引导孩子们感悟做人的道理。新冠病毒成为全球性流行病,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防控需要全世界的力量,全人类的智慧与担当,这是孩子们一生中难得的社会实践经历。试想,一个心中无大局、无大观、无大爱的人,日后如何审时度势,如何选择、安排好自己的生活!</p> <p><b> 感触二:观察变深了。</b></p><p>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社会人,孩子们离校、居家的日子里,我们要教会孩子选择正确的看点,认真观察,学会思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组织召开防控工作会、亲临湖北;李克强总理深入武汉疫区考察指导疫区防控工作;84岁特级专家钟南山再次出征;上千人日夜不停,10天建成火神山医院、日夜不歇输送医疗物资;数千名医务工作者舍小家、顾大家,紧急奔赴疫情防控前线;成千上万人果断取消旅行、节日聚餐、拜亲访友;乡镇领导、村委(社区)干部、在职党员、警察、售货员、志愿者、清洁工、保安员……他们站好自己的岗,护好大家的院。所以,在我们认为“圈家”圈腻了的时候,想想他们,“回家”“和家人在一起”真的是他们想都不敢想的奢望!所以,家长们,好好享受有孩子陪伴的日子吧;所以,孩子们,好好陪伴家长们、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吧。</p><p><b> </b></p><p><b> 感触三:教室变小了。</b></p><p> 没有老师陪伴的学习,是对学生的挑战。“延期开学”是对孩子们最负责的决定,也是考验孩子是否具有责任心的机会。居家学习,最辛苦的不是家长,也不是学生,而是老师。“防”“教”“学”差一样都不行。坚持每日体温“零报告”,传递落实文件、紧急通知,参加线上教研、紧急录课、规划学习活动、互动交流、收集信息,推送优质资源、与家长沟通、答疑解惑,一天下来不轻松。况且,他们中间,有多少人也有自己的孩子,既要关注我们的孩子,也要配合学校完成自己孩子的各项活动,真不容易!想想老师的用心,快点返回属于自己的、一个人的“教室”,像在校园一样,踏下心来,用心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任务,保持“教室”整洁,保持“教室”安静,慢慢学会长大,学会不受任何干扰,学会自己负责,学会独立学习,学会不奢侈地浪费时间,学会张弛有度,因为,这样的每一天,在你的生命中都算数!相信,认真的你最有魅力!请认真参加“线上学习”,认真书写学科练习,认真锻炼身体,认真保护好自己!</p><p><b> </b></p><p><b> 感触四:关系变密了。</b></p><p> 不论什么样的关系,只要关系双方各自掌握好火候,给彼此一点空间,一段距离,总会有一种“距离产生美”的感觉。平时,家长上班、孩子上学,一天见不到面;晚上家长忙家务,偶尔加加班或外出活动,孩子做作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快完成,对彼此的关注度明显降低,在“忙忙碌碌”中,家长与孩子各自安好。而现在,这种带有规律性的“舒适度”被一下子打破了,彼此的包容性、忍耐力被“新冠病毒”挑战。不知什么时候起,也不知是谁,给现在居家的孩子们起了个统一的名称—神兽,尽管不知道这个神兽到底应该长得什么样,似乎大家都有了抽象的认识,就是,闹腾人、折腾家、不干正经事、压不住的“怪物”。甚至有的人还抑制不住地开始念咒语“学校快开学!神兽快归林!千万别造反”。有的家里亲子关系开始失常,家长和孩子的自控能力、情绪管理都出现欠缺,甚至出现“抬头不见低头见”“和孩子相看两厌”“你看我不顺眼,我看你不顺心”的负面精神状态。3月14日,北京一位老教育工作者在《致家长朋友们的一封信:居家防疫,亲子相依》中讲到“孩子,我理解你”“孩子,我陪伴你”“孩子,我相信你” 三个话题,就是希望在这特殊的日子里,家长与孩子要彼此信任,加油鼓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从2月17日起,孩子们开始回归这所学校,我们第一任老师该用什么样的心态、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的做法来迎接孩子们“返校”,家长与孩子们都要共同做出怎样的努力,让返校的日子过出不一样的味道!那就是,相互既要理解共情,也要有硬度自我管理。</p> <p><b> 感触五:职责变清了。</b></p><p> “延期开学”期间,家长与孩子们到底怎样做才能平心静气地“和睦相处”,首要一点就是职责明确。已经复工的家长,认真工作,为孩子做好防控榜样;还未复工的家长,居家自护,为防控做贡献,照顾好家人日常生活,学会分散注意力,克制情绪,减少对孩子盯梢,多一份信任。居家学习的孩子们,要懂得自尊、自爱、自律,对得起老师、家长们的那份信任,永远不要做自欺欺人的事,“学习永远是自己的事”。“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而此时正是好好学习时,错过了就不再有最佳时期!新冠病毒防控的事实证明:知识就是力量!缺乏知识无法自救!</p><p><b> </b></p><p><b> 感触六:思维变宽了。</b></p><p> 孩子,我们一起思考——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既然是老师,我们都要持证上岗,我们的教师资格证就是你的出生证,我们的教师资格证,如果非要有个有效期,那就是“无期限”,对于我们来说,终身有效。而在你们学习生涯中所遇到的每一位教师,他们的教师资格证对于你们来说,都是有期限的,最长有效期为幼儿园3年,小学6年,初中3年。所以,家长教师与学业教师,我们每个人都无法陪伴你们一生。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敬业,那就是,在能力允许、时间尚可、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抓紧一切可能,把自己知道的、分析到的、能给予你们的,都毫无保留、不绕弯子地告诉你们。而这些,或许在你们看来是絮絮叨叨、啰里啰唆、婆婆妈妈,但那都是我们的经历,要不,老辈人留下来的“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说给谁听的呢?但我们也知道,自己不是全才,大千世界的知识太深奥,虽然“知子莫如母”,但我们也没有十足的把握,真正了解你到底需要什么?想学习什么?所以我们响应专家的号召,希望你们多阅读,广泛阅读,书终究比我们更“博学”。也是因此,你们在家完成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后,长时间把手机、玩iPad,冷落书、不锻炼时,我们不是看见你们闲着就着急,只是有些无助,有些纠结,大好时光,你们通过什么来学习呢!你们的眼睛受得了吗?家长不反对你们看手机、玩游戏,但要选择健康的内容,你们可能认为,设计游戏就是为了玩,没错!但有些游戏不是为你们这个年龄的孩子设计的!孩子们,有些人、有些事我们无法决定他(它)的存在,但我们可以做自己的主,选择正确的方式或者远离或者避开他(它),保护自己不受其干扰。所以,孩子们,结合自身视力情况、学习情况,做到有节制、懂自控、能自律,大家可以一起选择经典原著改编的电视电影,一起谈谈防控时事,一起做做实践任务或家务,共同营造温暖的家庭氛围,让防控的心更宁静些吧。特别建议更年期撞上青春期的家长、孩子们,双方都要学会克制,克制,再克制。所以,试一试改变一下沟通的方式,尽量不要因“两期相撞”而影响母子、父子的感情。 </p><p> 面对生活如何做到理智、淡定、把握好“度”的智慧,是永恒的生活话题。多么希望高高兴兴地回学校上课,多么希望坐在教室里和许久未见的同学们说说笑笑,多么希望不再隔着屏幕和你们沟通,多么希望在操场上给你们好好上节体育课,多么希望当面给你讲讲题,多么希望……这是所有人的希望!</p><p> 我想:在适应中成长、在磨合中收获、在调整中学习,每个人都在努力扮演着自己的角色,过程虽然艰难,但结果一定美好!</p><p> 澄泓叁班的家长们、孩子们,澄泓,意为:水清而深。正如我们的班级名片一样,希望每个人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在什么样的状况下,都能清楚我们必须保持理性、充满智慧、淡定从容,都要清楚地知道,我们该想什么,该做什么,在特别的日子里,用彼此接受的方式,督促彼此,鼓励彼此,信任彼此,理解彼此,照顾彼此,温暖彼此,让居家学习生活充满正能量,让居家生活因你而有序、有效,做好自己,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不给别人添麻烦,不为自己找借口,不给自己留遗憾。让我们用自己的智慧,把日子过得精心些,精细些,精致些,精彩些吧!</p><p> 春暖花开,美好将至!</p><p> 祝大家一切安好! </p><p><br></p><p> 张正轩家长 于海霞 </p><p> 2020年3月16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