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祠堂介绍</h3> <h3><br></h3><h3> 宗祠即是祠堂,是汉民族供奉祖先和祭祀场所,是宗族的象征。宗庙制度产生于周代,当时,宗庙为天子专有。到了南宋,朱熹提倡兴建家族祠堂。宗祠记录着家族的辉煌与传统,是家族的圣殿。作为汉民族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象征与标志,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h3> <h3> 龙脉:祠堂既然是先人灵魂的归宿,自然要占尽龙脉生气,方能庇佑子孙后代。修建祠堂,讲究背山面水,左右护卫,明堂宽大,水出吉方,水口收气,与外界地形地貌不冲突等。</h3> <h3> 享堂:又称为“祭堂”,是供奉祖宗牌位的地方,是整个祠堂最重要的地方。空间要大,建筑要高大,材质要好,采光要足。方能阴阳相济,虚实相生,刚柔互补。</h3> <h3> 水塘:祠堂门前一定要有水塘,或拱桥、大路,因为水主管族运财源。若想要家族人丁财运两旺,必须背靠为实,水抱宗门。</h3> <h3> 祠堂结构</h3><h3> 宗祠从前往后,由门坊、仪门、门厅、享堂、寝堂五部分组成。</h3><h3> 寝堂是祠堂中最庄严之地,是摆放祖宗牌位和族人跪拜祭祀之地。牌位不是任意拿来放上去的,自立祠供奉之始祖及始迁祖,要举行隆重的“进主”仪式,按世序一定位置依世代供奉的。</h3><h3> 宗祠正厅供奉着始祖公及夫人塑像,左边是建祠宗支宗亲各支祖公及夫人塑像,右边是广行忠孝善事,两侧依次陈列着历代珍藏的龙头祖牌,如同"家谱"。</h3><h3> 祠联,包括堂联、楹联、门联等。通过对联形式,将姓氏的来源、发祥地、祖先的居住地、名讳字号、官位以及祖先的嘉行懿事等内容,用言简意赅的语言进行的艺术再现,以达到不忘祖先、不忘故土、不忘根源的目的。</h3> <h3> 通常多由族长负责祠堂的常年管理。其管理的事务:一是负责田产管理,大多数宗族祠堂均有田产、册岚(个别规模大的祠堂还拥有店家或商业)。二是负责祠堂房屋维修护理、祠堂内设施的的管理,诸如祭祀器具添置、维护等,及有关宗族的公共物品的保管。三是负责祭祀及族中公共活动组织,每当年节或本族重要的纪念活动,议决族中大事等。</h3> <h3>日常祭祀</h3><h3>名门望族,一般常年供奉祖宗牌位。每月每天香火不断,有专门的续香烧纸。而普通百姓家祠堂,多为过年节时祭祀祖先。除夕这天把祠堂整饬一新,将先人的牌位从神橱中请出来供奉直到过了元宵节,元月十六日再将牌位收进神橱。另外,有的宗族祠堂设有专门祭祀日。如果有总祠和支祠,祭祀时本族人丁则先参与支祠祭祀,而后到总祠祭祀。</h3> <h3>牌位产生</h3><h3>牌位,是经族人协商后遴选族中有名望的先人制作成牌位。牌位一般是一个上有尖头(或半圆形)下有底座的站立木制盒子(或牌子),正面写有牌位人的姓名。内容如张公某某,背面写生卒年。有远迁外地的支族需设立祠堂时,应将总祠中所有牌位仿制,否则不能建祠堂,还要每年前来总祠祭祀先人。平常牌位都放入祠堂专门设置的神橱里,待有祭祀活动时将牌位请出放到供桌上,有的祠堂常年供奉牌位或族谱。</h3> <h3>保护价值</h3><h3> 祠堂文化是祖先崇拜和儒家文化有机结合,表达了人们敬天法祖和对祖先慎重追远的崇拜心理,是纪念祖先的一种很好的形式,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具体传承的体现。祠堂文化是研究地域社会文明的有效载体,是以家庭的形式维护一方稳定、保障人们安居乐业的有效方式,研究和延续宗祠文化是对我国各区域的地方传统民俗、独特乡间文化发掘,虽祠堂这一产物在人们生活中已不再占据重要地位,但是却成为人们心中信仰的归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