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疫情心理健康活动课——多数小姐和少数先生 郭鑫芳

阳光姐姐

<p>执教人:浉河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 阳光姐姐 课程理念阐述</p> <p>【活动目标】 </p><p> </p><p>1.了解与理解:了解“从众心理”和“反从众”现象,明白自己日常一些行为的心理根源。 </p><p>2.尝试与学会:分析盲目从众和反从众对在疫情期间对自己和社会的危害,尝试寻找如 何做到独立思考。 </p><p>3.体验与感悟:感受疫情期间的暖心瞬间,为社会人士的众志成城的努力和逆行者的勇敢前进点赞。 </p><p> 【活动准备】 </p><p> ppt、素材 </p><p> 【活动对象】 </p><p> 小学高年级学生或初中生</p> <p>【活动过程】 </p><p> </p><p>一、团体暖身阶段:“节奏大师”游戏 </p><p>1. 出示游戏规则: </p><p>(1)有请三位挑战者上台,记住一段拍手节奏,并请到教室外面练习。 </p><p>(2)其他同学作为考验官,共同练习击打另一段节奏。 </p><p>(3)请三名挑战者依次进入教室,接受考验,看谁最终能坚持自己的节奏最久,即为获胜。 </p><p> </p><p>2. 采访三名挑战者。 </p><p> 学生可能出现的回答有: </p><p>(1)大家的声音比较大,影响到我。 </p><p>(2)我努力让自己不听他们的声音,这样对我影响比较小 </p><p>教师小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确会因为别人的声音,影响自己的判断,这个声音越大,影响也越大。 </p><p>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来体验他人,尤其是众多的他人的统一行为对自身行为的影响,既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引发思考。</p> <p>二、团体转换阶段:从众实验 </p><p>1.实验一:你闻到了什么?——认识“多数小姐” </p><p> (1)出示实验 </p><p> 教师:老师准备一瓶液体,这瓶子里的液体与接下来的实验密切相关,但是老师要卖个关子,先不能说这是什么,但是可以让大家闻闻看,它有一股淡淡的香味,还有一点点甜,你们可以闻一闻,猜猜这是什么? </p><p>打开瓶子,让学生微微嗅一嗅,并提问:是不是有一股香味?有没有感觉有点甜?引导学生闻到这股味道。 </p><p>教师:实验结束。其实闻这瓶水的味道就是我们的实验,而这瓶子里装的只是普通的水,没有任何气味。 </p><p> </p><p>(2)采访学生 </p><p>采访说闻到气味的学生:为什么你说你闻到了味道? </p><p>学生可能的回答:①我感觉闻到了。 </p><p>②因为老师说有味道。 </p><p>③因为别人都说有香味。 </p><p>…… </p><p>采访没闻到气味的学生:为什么你说你没闻到味道? </p><p>学生可能的回答:①我的确没有闻到 </p><p>②我闻的时间太短,没有感觉,不好说。 </p><p>……</p> <p>(3)认识“多数小姐” </p><p>播放卡通视频——“多数小姐”: </p><p> </p><p>同学们好,我就是大家眼中的“多数小姐”,平常多数人喜欢的东西我就喜欢,多数人常说的话我就说,多数人喜欢做的事我就做,我觉得跟着多数人的智慧走,肯定没错。所以大家叫我“多数小姐”,我觉得很在理。我知道很多人在笑我,可是刚才那个实验你们不也一样,跟着多数人的说法说的答案嘛,大家啊,都是“多数小姐”。 </p><p>教师小结:原来生活中,我们不知不觉也充当了“多数小姐”,往往会被多数人的看法所左右,而人云亦云,看不清事物的真面目啊。在心理学上,大家的这个行为,就被称为从众心理,是个体普遍所有的心理现象。</p> <p>2.实验二:我加了什么?——认识“少数先生” </p><p> (1)出示实验 </p><p>教师:现在老师手里还有一个瓶子,里面是矿泉水加了一些其他的液体,请你帮忙闻一闻,加的是什么? </p><p>请学生依次闻闻,并说说里面有什么。在过程中引导是不是甜甜的,有没有甜甜的味道。(瓶子里加入水和牛奶) </p><p>(2)采访学生 </p><p>采访说闻到味道的学生:你为什么说闻到了味道? </p><p>学生可能的回答:①感觉有点香香的甜甜的。 </p><p>②因为别人都说有。 </p><p>…… </p><p>采访没闻到气味的学生:你为什么说没有闻到味道? </p><p>学生可能的回答:①我的确没有闻到 </p><p>②我觉得老师像上次一样在骗我们。 </p><p>……</p> <p>三、团体工作阶段: </p><p>(一)联系疫情,发表评论 </p><p>1.教师引导:2020年春节,是个不平凡的春节,冠状病毒疫情四起,中国人们全力奋战,这也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不少国家也伸出了援助之手,纷纷提供医疗设备和援助,这里有一则新闻,我们来看看。 </p><p>设问:你对这个新闻有什么想法?你觉得这是个好消息吗? </p><p>学生可能的回答:①我觉得有药来救这些患者,真是太好了。 </p><p>②我觉得美国这家公司很了不起,在为全世界造福。 </p><p>③虽然也没看懂,但是有药就好。 </p><p>④ 这是大人的事情,我看不懂,也说不好。 </p><p>……</p> <p>2.PPT出示微博上部分人对于此事的看法,主要出示一些对于这件事情的肯定回复。 </p><p>教师:此次消息一出,互联网上立马议论纷纷,很多网站纷纷转载,很多微博名人也纷纷转发,想告诉更多人这个好消息,也对美国的这次做法表示大大的称赞。 </p><p>采访学生:这对你的判断有什么影响? </p><p>学生可能的回答:①我更加认同我的看法,大家有救了。 </p><p>②我觉得的确要感谢他们。 </p><p>③虽然也没看懂,但是这么多人都说对,那肯定是对的。 </p><p>④大人们都这么说,也不一定都是对的,我再看看。 </p><p>……</p> <p>播放“多数小姐”的看法 </p><p>多数小姐:你们看,那么多人都觉得美国这次是在帮助中国,而且其中还有医生、报社主编、记者、公务员,他们可比我们消息灵通,思想成熟,听他们的准没错的。 </p><p> 教师小结:看来在舆论导向下,大家都趋向于相信这次的新闻内容,也就是说,要想对一件事有一个正确的判断,有时候相信多数人的智慧,的确是帮助自己进行判断的有力依据呢。那我们看看后续事件发展。</p> <p>3.出示另一条新闻 </p><p>新闻:华春莹:美国政府迄今未向中方提供任何实质性帮助。 </p><p>教师点拨:很多人在多数人的舆论导向下会影响和改变自己的看法,尤其是在权威人士的行为引导下,尤其会产生从众心理。有时候在没有任何依据下做出的判断往往会影响事件的发展。相信多数人,不能让我们完全做出正确的判断。</p> <p>4.说说疫情期间你了解到的“从众”现象</p><p>设问:回想一下,在疫情发生期间,你们的身边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人云亦云的“从众现象”呢?</p><p><br></p><p>学生可能的回答:争抢口罩、抢购双黄连、抢空超市、发布不实流言……</p><p>教师小结:在没有了解真实情况下,有些人听说口罩、护目镜、消毒水可以隔离病毒,就哄抢物资,让一些真正需要防护衣物的医务人员没有了有效防护;有些人一听说双黄连能防治病毒,就不管了他的副作用,药店一下子一药难求;有的人道听途说一些内容,是肆意揣测疫情;有些人听说动物身上可能携带病毒,就狠心将自己的宠物遗弃或杀害。(出示新闻PPT)</p><p>这些事情加重了人们对于疫情的恐慌,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对社会安定和疫情的防控都起到了不好的影响。所以,盲目听从大家的说法,跟随多数人的行动,有时候会对自己和社会造成很大的伤害。可见“多数小姐”的做法不可取。</p> <p>(二)结合历史,明辨是非 </p><p>1. 出示历史事件 </p><p> </p><p>设问: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在多数人认为她是病原携带者的情况下,她为什么仍然不接受事实呢? </p><p>学生可能的回答: </p><p>①我觉得她对他人太不负责任了。 </p><p>②她可以让医生证明给她看,她身上带着病菌,很危险。 </p><p>③她可能是怕自己会被抓进去,才不接受事实。 </p><p>④她可能有侥幸心理。 </p><p>……</p> <p>2. 播放“少数先生”的看法。 </p><p>“少数先生”:虽然她这样做很危险,但是作为少数先生,我觉得我咳嗽不代表我周围的人咳嗽都是我的原因啊。你们不也说了,盲目听信他人的做法不可取。 </p><p>教师小结:有时候人们对待事情往往会不顾他人利益,只考虑自己,坚持己见,这也不能是我们做出正确的判断哦。 </p><p>3. 说说疫情期间你了解到的“反从众”现象 </p><p>设问:回顾一下疫情期间,你有没有听到或者看到一些消极的“反从众”现象呢? </p><p>学生可能的回答:疫情期间不带口罩,私自聚会…… </p><p>4.出示相关图片。</p> <p>教师小结:在疫情发生期间,我们发现不少人因为好奇或者凸显自己独特等原因,不顾劝告,任意妄为,有的甚至对劝告者大打出手,争着做“少数先生”,最终害人害己。所以少数先生也是做不得。要相对一件事情有正确的判断,我们到底要怎么做呢? </p><p>设计意图:利用一则颇具转折性的新闻,引发学生对盲目、消极的从众心理产生思考;再结合历史事件,让学生对消极的“反从众”行为对社会带来的危害有所认识,明白即使是正常的心理行为,但是如果没有加以控制还是会产生很多影响。</p> <p>(三)分析病因,对症下药 </p><p>1.教师:在疫情期间很多人在不知不觉中就做了“多数小姐”和“少数先生”,现在请各位同学担任医护人员,为他们找找病因。 </p><p>学生可能的回答: </p><p>“多数小姐”不思考,盲目信任,没有判断能力,不相信自己。 </p><p>“少数先生”固执己见,不愿接受他人意见,自我感觉良好。 </p><p>2.头脑风暴,找出对策 </p><p>(1)第一次小组讨论 </p><p>教师:你们认为要想治这些病症,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呢?请你们帮他们开一剂药。 </p><p>梳理讨论结果,引导发现不管是哪一类人,都是缺乏对事件的思考。——得出“独立思考”这个药剂。</p> <p>(2)第二次小组讨论 </p><p>教师:说说简单,做做难,如何才能做到独立思考呢?这个问题,来小组讨论,对一件事情,你可以做哪些事情,帮助你的独立思考呢? </p><p>全班交流并梳理. </p><p>学生可能呈现的回答有:收集资料、保持冷静、听取意见、分析后果 </p><p>教师小结:在遇到一些生活实践时,老师希望大家能正确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多听取不同的意见,也考虑一下事情的后果,然后再做判断,保持一种独立思考的能力,才能正确应对。可千万别盲目做多数小姐和少数先生。 </p><p>设计意图:通过分析病因,开出药方,让学生了解到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再结合疫情后的另一个热门讨论话题,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下通过独立思考去解决问题。</p> <p>四、团体结束阶段: </p><p> 暖心画面,全员支持,热血逆行 </p><p>1.播放疫情期间的感人视频。 </p><p>2.教师小结:其实在这次疫情当中,我们也需要一些“多数小姐”,如果每个人都能正确的听从政府的指示,勤洗手,戴口罩,减少外出,那么我们很快就能控制疫情。我们也很感谢其中的一些“少数先生”,就是那些“逆行”的医务人员和其他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工作人员。在危难时刻,有了他们,我们的社会秩序才得以安定,病毒也能得以解决。 </p><p>少一些盲目的“多数小姐”和冲动的“少数先生”。 </p><p>多一些积极向上、众志成城的“多数小姐”和勇敢逆行、坚持抗疫的“少数先生”。 </p><p>这就是这场“战疫”,取胜的关键! </p><p>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在疫情下大家众志成城对抗病毒,也有医务人员的义无反顾,引发学生思考,从众和反从众,并不是绝对的消极心理现象,如果能加以思考,让大家集中力量,进行积极的从众,也可以起到正向作用。</p> <p>【活动反思】 </p><p> </p><p>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为了保证大家的安全,在政府呼吁下,大家都进行了适当的隔离,在这期间,很多人通过网络来了解事态发展,社会的各类声音通过一传十,十传百被不断地修饰、加强,再传入到了人们耳中,其中也不乏一些消极、虚假的信息,而人们在此情况下发生了很多例如哄抢物资、传播虚假消息等等的事情。其实跳过这个疫情特殊事件,我们也能发现很多从众心理下导致的无稽之谈,而且很多思想正在影响着小学阶段这些正在形成人生观、世界观的孩子,他们渴望参与其中,但又能力有限,所以选择这样一个课题内容,有其必要性。 </p><p>本课通过多数小姐和少数先生的形象,向学生传达从众心理和反从众心理的普遍性,放松学生的防备心。而通过新闻事件的心理站队,也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产生思考:普遍存在就一定正确吗?这其中是否有消极和积极的影响之分?当它产生危害我们可以怎么做?在工作阶段,仍旧就疫情当中的热门话题,借助真实事件的讨论,可以让学生审视自己的判断,也能在思考的过程中总结方法。这些设计都是为了让学生不断在事件中去剖析自己的行为的心理溯源,也结合自身找到自己的方法,这既是这堂课的活动性、参与性的体现,也是助人自助的表现。</p> <p>本课程设计也综合了其他心理健康同仁的很多精彩建议,这次真诚表示感谢!</p>

从众

疫情

学生

多数

小姐

教师

闻到

少数

小结

出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