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江口——古镇油画写生创作日记之一

《镜湖堂》主——梁华

<p><i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  ‘新冠’疫情施虐的前几天我被全国各地的医护工作者逆风前行的英勇事迹所感动,画了一组抗疫速写,被关庙山文学社推荐,经枝江市电视台采访报道并在央视新闻网转载。到后来的封城堵路宅家的日子里,静心想画一组我的老家江口古镇的油画创作,到三月中旬,《我的老家我的梦》江口古镇油画创作系列已经完成了第一集。创作这些油画,就像有故事的人写回忆录一样,江口古镇的现在和过去的模样在我脑海里一幕幕放映,五六十年代童年的记忆和现在江口破烂不堪的现实让我忍俊不禁拿出画笔,再现这一幅幅画面……</i></p>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江口杨四婆婆老房屋》梁华油画,尺寸60*80厘米</span></p> <p><i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  《杨四婆婆老房屋》是我根据健在的老妈和我童年时候的记忆创作而成。我家三姊妹都在这间房屋里出生,据老妈说四婆婆家原来是做金银首饰的大户人家,房屋前后进深有二十来米,中间有天井透亮,前店后加工,解放后门店充公,改做了集体理发店,1954年百里洲分洪发大水,我爸妈从百里洲冯口回到江口做皮革生意,租住了四婆婆天井旁边的一间木板房,两边都是用竹篾编织墙壁,姐姐五五年出生,我五八年出生,妹妹六三年出生,我们童年都在这里成长。五九年之六一年三年自然灾害,四婆婆的小孙子饿死了,我们都闹着饥荒,到现在老妈还说着我一两岁的时候,把掉在桌子缝里的米饭也撵出来吃,每当饿了时就大声喊"饭儿吃’。过了三年困难时期,当时最得意的是,一出后门就是枝江唯一的灯光球场,基本上每个星期都有两到三场篮球🏀比赛,只要有球赛,早早的吃过晚饭,搬个小板凳就守在球场旁边,津津乐道的看大人们比赛。</i></p>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我在江口烈士塔下宣誓》梁华油画,尺寸50*60厘米</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span><i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我上学发蒙于江口一小,学校旁边就是著名的江口烈士塔林园,里面安葬着二十几位无名烈士,他们都是为了解放枝江和宜昌而牺牲的,八岁的时候我加入了少年先锋队,站在烈士旁边懵懂而庄严地宣誓了。</i></p>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江口焦家巷居民宿舍》梁华油画,尺寸50*60厘米</span></p> <p><i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随着我们渐渐长大,四婆婆十来平米的老房屋实在住不下去了,之后搬到了焦家巷居民宿舍,居民宿舍共十八间屋,进深八米,住了二十户人家,有百来号人,我们起初四户人家住三套间,中间一屋属四户公共厨房,分前门与后门,四户分住两边,一户人家连厨房只有二十来平米。房屋只能摆得下两个床,后来与我家分住套间那一头的陈婆婆走了,我们继续租过来,从此我家就宽敞多了。九岁那年转学到江口二小,我们那一条边儿们多,同班同学就要五六个,放学回家就是快乐时光,游水,摸鱼,扳菱角,滾铁环,打乒乓球,打篮球🏀,吹口琴,画画我是样样都来,在这里一直快乐到十八岁下乡到百里洲芦花大队当知青为止。</i></p>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江口中学我的母校》梁华油画,尺寸60*80厘米</span></p> <p><i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一个偶然机会,我从微信群里看到过去江口中学首届高中毕业生合影留念照片,背景依稀可见江口中学老大门,我顿时觉得非常珍贵,立即下载收藏起来,因为学校留下了我们太多快乐的记忆和青葱的烦恼。我七三年十五岁住初二的时候进到江口中学,当时学校还有许多老房子都是佛教圣地弥陀寺遗留下来的,一进大门两旁都是过去供奉佛像大殿改造的高年级教室,大门外台子上是我们这些学校宣传队员经常排练节目的场地,大门台子下面是有四百米跑道的操场,武汉体育学院毕业的壮老师专挑了我们几个爱好拳术的学生教武术,想起那时候,我是学校宣传队的活跃份子,但有节目排练,可以在课堂上随时走人;又爱好武术,曾获枝江县武术全能亚军和几个单项冠军,又爱好写写画画,遇到学校写大标语办板报总是少不了我,当时我们学校的师资力量特强,老师们大多毕业于全国著名师范大学,我记得我们的班主任是北师大毕业的姚老师,政治哲学老师是后来走上领导岗位的戴保定老师,体育老师都是武体毕业的,我们学校的体操运动员有的参加了全国体操比赛,田径乒乓球等项目都能全省排名,文艺宣传队在枝江不是吹的……</i></p>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江口焦家巷焦家老宅》梁华油画,尺寸50*60厘米</span></p> <p><i style="font-size: 20px;">  那时候从</i><i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我家到街上必经焦家巷,巷子特别长,两旁都是老房子,最具特色的要数焦家两兄妹的老房子,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回民,传说焦家前辈在清末民初时期从河南老家过来,做牛马行生意,在江口上千回民中算是有名的。现在老房子没人居住了,木板房歪歪扭扭,左撑右搭,让人看到不是滋味。</i></p>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江口副食品门市部》梁华油画,尺寸50*60厘米</span></p> <p>  <i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从焦家巷上街,迎面就是江口副食品公司门市部,两层预制结构,造型特别,现在看都不落后。在五六十年代,江口是枝江的商业中心,八大国营商业公司都在江口,副食品公司前面是门市部,后面是糖果糕点加工厂。那时候烟酒糖都要凭票供应,现在关门大吉,门可罗雀。</i></p>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江口古镇老邮局》梁华油画,尺寸50*60厘米</span></p> <p>  <i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江口老邮局对每个老江口人来说是个恋恋不忘的情节,街上唯独一栋绿色两层楼房,给谁寄信,发电报,打电话必须到邮局去,作为我这个喜欢看画报的人来说,经常跑到邮局里面架子上偷看新到的画报。如今邮局老屋还在,多年关门闭户,已是锈迹斑斑,只有绿色依稀可见。</i></p>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江口十字街杜老家》梁华油画,尺寸50*60厘米</span></p> <p>  <i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去年到杜老家,杜老还在,我为两老还拍了照片,杜老的婆婆还从箱子里拿出一件时尚衣服穿在身上,说:不看我们老了,我们也是有‘叶子’的,杜老从前做过考古修复,也画过美人画,也爱好古家具收藏,院落里种的花花草草,一番古风犹存的样子,前几天杜老刚刚过世,享年八十有余。</i></p><p><i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江口古镇就像岁月中渐渐逝去的老人,风中萧瑟飘零的树叶,黯淡无光,无人问津,曾经的热闹,曾经的不舍,只能在上年纪的人心中存在恋恋不忘的记忆,待等这代人走了之后,记忆也就消失了……</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