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感动篇—之 同道

代江群—宁夏援鄂医疗队队员

<p>  作为宁夏第六批援鄂医疗队队员,进驻武汉中心医院后湖院区第五发热病区与武汉同道并肩携手抗击新冠肺炎,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当中,感受着武汉人民的坚韧和担当,体会着武汉人民的牺牲和奉献。</p><p> “已经记不清坚持了多久?也记不清每天处理了多少病人?工作、睡觉,醒了、再工作,上完白班、倒夜班,下了夜班、上白班,总之一句话,就是累,一直在盼着你们来,好喘口气,感谢你们的支援啊!”说道这,他长舒了口气,满布血丝的眼眸终于泛起了一抹亮色,这是与我们对接的武汉中心医院的杨医生,他们六名医师支撑着一个拥有40张病床的病区已经半月有余,且创造了病区零死亡率、零战损的傲人战绩。</p><p> 疫情初期,武汉的医疗资源压力骤增,武汉所有的医务工作者全员高负荷运转,且为了保护家人,他们大多独居,有的甚至干脆住在了单位,长时间精神和体力的透支,导致机体免疫力的迅速下降,一些人就此倒在了战场上,能扛过去的,经过治疗与隔离,又大多重新投入了战斗。</p><p> “面对疫情的汹涌,你们就不害怕吗?”我冒失的插了一句。“害怕?哪有时间害怕?作为一名医生,面对患者一张张渴求诊治而焦虑与不安的眼神,被病人的需要感太强烈了,满脑子都填满了各种病情,已经想不起来害怕了。”杨医生困倦的眼神勉强的漾起了一丝无奈的苦笑夹杂着些许骄傲。“要说害怕,我们工作的医务人员大都不敢回家,我们最担心的是害怕家人被感染。”</p><p> “说到这儿,我一定要强调一下,做好个人防护是工作的重中之重,你们可金贵着呢!我们还要保证你们每一个人平平安安的回去呢。”终于,杨医生口罩遮盖下的面庞显露出了顽皮的笑意。</p><p> “防护的问题,现在的装备好多了,基本能够满足需要,不像我们那个时候,真的是裹着塑料布就敢往上冲啊!大家都是专业人士,我就不强调了,进入病区的时候,相互间要多提醒一下。我想强调的是,大家一定要注意好休息和加强营养。你们看,我这不到一米七五的身高,之前有200斤,一顿饭,我能搞两斤肉,就这还瘦了20斤,尽可能的多吃多睡,很关键呀!”。</p><p> “关于诊疗的注意事项,我这里要和大家多罗嗦两句……”能够感觉得到,身心俱疲的杨医生强打着精神耐心为我们讲解。</p><p> “我的电话24小时在线,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联系我,不要不好意思呀!我是回族人,看到宁夏队来,我是发自内心的喜悦,疫情让我们走到了一起,共守同一个战壕。”临走时,杨医生依然不忘叮嘱,包含着亲情成分。</p><p> 这是我第一次与武汉医务人员的直接接触,心中已不断升腾起对这些咬着牙不断挑战人体生理极限的武汉同道们万般敬佩之意。“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新时代医疗卫生职业精神不正是由他们的点滴行为所诠释和演绎着。有了这些武汉同道,什么样的疫情我们不能抗击?什么样的病魔还能使我们畏惧?他们才是当之无愧的共和国最可爱的人!</p> <p>抱歉!图片有些少,向杨医生讨了半天,只是发来这寥寥几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