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27第十天<div>观铁塔看凯旋协和广场兜一圈</div><div>走街头逛商城卢浮宫里观名画<br><div><br></div></div> 埃菲尔铁塔<div> 今天是在巴黎的第二天,今天的行程也是安排得满满的,我们要去巴黎铁塔——凯旋门——协和广场——老佛爷百货——卢浮宫。<div> 早上八点我们就出发了,第一站是要到拍摄埃菲尔铁塔的最佳位置德洛卡德洛广场上,在这里看铁塔,拍铁塔;巴黎的秋天的早晨似乎亮的有点晚,这都八点了天还没太放亮呢,又加上天气不给力,阴沉沉的,所以拍出来的照片都不是很好看。<div><br></div></div></div> 得名于设计它的著名建筑师、结构工程师古斯塔夫·埃菲尔的埃菲尔铁塔就矗立在法国巴黎的战神广场上。<div> 它是世界著名建筑,也是法国文化象征之一,巴黎城市地标之一;<div> 它是巴黎最高建筑物,高300米,天线高24米,总高324米,相当于100层楼高。它的4个塔墩由水泥浇灌,塔身全部是钢铁镂空结构,共有1万多个金属部件,用几百万个铆钉连接起来。 </div><div> 1884年,为了迎接世界博览会在巴黎举行和纪念法国大革命100周年时,法国政府决定修建一座永久性纪念建筑。经过反复评选,古斯塔夫·埃菲尔设计的铁塔被选中,埃菲尔的设计非常高明,在两年多的施工过程中,从未发生过任何伤亡事故;在组装部件时,钻孔都很准确地和上,这在建筑史上是很了不起的。铁塔共有3层,每层有一个平台,在铁塔塔顶可以观赏巴黎全城迷人的景色。铁塔于1889年建成。<div> 铁塔设计新颖独特,是世界建筑史上的技术杰作,是法国巴黎的重要景点和突出标志。 <br></div></div></div> 1889年5月15日,为给世界博览会开幕典礼剪彩,铁塔的设计师古斯塔夫·埃菲尔亲手将法国国旗升上铁塔的300米高空,由此,人们为了纪念他对法国和巴黎的这一贡献,特别还在塔下为他塑造了一座半身铜像。<div>我们没有去铁塔下参观,只是远远的望着它。</div> 法国巴黎因为被称誉是浪漫之都,而建筑物也都是低矮且富有情调的,但是在市中心突然耸立起这个丑陋的、突兀的钢铁庞然大物,让巴黎市民很气愤,曾多次想拆除埃菲尔铁塔,认为它是影响巴黎市容,是巴黎最糟糕、最失败的建筑物;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巴黎人民也接受了它,并把埃菲尔铁塔当做法国的象征。<div> 埃菲尔铁塔如今成了法国甚至是全世界最吸金的建筑地标,据说每年约有七八百万人来参观,而每年累计参观人数已超过二亿五千万人,每年为巴黎带来15亿欧元的旅游收入。<br></div> 埃菲尔铁塔经历了百年风雨,在经过上世纪80年代初大修之后风采依旧;它巍然屹立在塞纳河畔,是全体法国人民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 早晨来这里看铁塔的人还是很少的,广场上有很多黑人小贩在拿着铁塔的模型兜售。<div> 这个为了世界博览会而落成的金属建筑,曾经保持世界最高建筑45年,直到克莱斯勒大厦的出现。 </div><div>埃菲尔铁塔是由250万个铆钉连接固定的,据说它对地面的压强只有一个正常的成年人坐在椅子上那么大。塔的四个面上,铭刻了72个科学家的名字,都是为了保护铁塔不被摧毁而从事研究的人们。</div> 我来试试能否把铁塔抓起来?<div>在参观完铁塔之后,我们下一站——凯旋门。</div> 巴黎凯旋门,即雄狮凯旋门,位于巴黎市中心戴高乐广场中央的环岛里面,香榭丽舍大街的西端尽头。<br><br> 气势磅礴的凯旋门正如其名,是一座迎接外出征战的军队凯旋的大门。它是现今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圆拱门,是欧洲大城市的设计典范。由于凯旋门建成后,给交通带来了不便,于是就在19世纪中叶,环绕凯旋门一周修建了一个圆形广场及12条道路,每条道路都有40~80米宽,呈放射状,就像明星发出的灿烂光芒,因此这个广场又叫明星广场。凯旋门也称为"星门"。<br> 凯旋门的设计人原来是夏格朗与赖蒙,但是二人的意见总是不合,两年后赖蒙辞去,于是凯旋门最后按照夏格朗的设计完成。由法国国家古迹中心负责维护修缮与管理。 凯旋门高49.54米,宽44.82米,厚22.21米,中心拱门高36.6米,宽14.6米。在凯旋门两面门墩的墙面上,有4组以战争为题材的大型浮雕:"出征"、"胜利"、"和平"和"抵抗";其中有些人物雕塑还高达五六米。凯旋门的四周都有门,门内刻有跟随拿破仑远征的386名将军和96场胜战的名字,门上刻有1792年至1815年间的法国战事史。 凯旋门内设有电梯,可直达50米高的拱门。人们亦可沿着273级的螺旋形石梯拾级而上。在上面设有一座小型的历史博物馆。馆内陈列着关于凯旋门建筑史的图片和历史文件,以及拿破仑生平事迹的图片。另外,还有两间电影放映室,专门放映一些反映巴黎历史变迁的资料片,用英、法两种语言解说。游人还可以上到博物馆顶部的大平台,从这里可以一览巴黎的壮美景色,欣赏到香榭丽舍大道的繁华景象、埃菲尔铁塔的英姿以及塞纳河畔巴黎圣母院、圣心教堂等胜迹风情。 来这里参观拍照的人超多,可这里是交通要道啊,车来车往川流不息的,又赶上凯旋门下正在施工搭棚子,据说好像有庆典活动,所以想要拍出凯旋门的精彩不太容易,好在有红绿灯可以拦截一下车辆,我们才能拍出几张照片。<div> 但是很多游人可不管那一套,不管是红灯还是绿灯,都不管不顾的站在马路中央摆POS、抢镜头啊,仔细看了一下,这些不遵守交通法规的人的面孔怎么都是国人的面孔?真是醉了,国人得素质都哪里去了?偶还是老老实实的站在街边上来轻轻抚摸一下凯旋门吧。</div><div>下一站——协和广场。</div> 离开凯旋门,我们沿路来到协和广场。<div>协和广场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北岸,是法国最著名的广场,18世纪的1757年由国王路易十五下令营建,建造之初是为了向世人展示他至高无上的皇权,取名"路易十五广场"。大革命时期又被改名为“革命广场”,被法国人民当作展示王权毁灭的舞台。新的革命政府在革命广场立起了断头台,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和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在革命广场被处决。<br></div> 1795年改称"协和广场",后经名建筑师希托弗主持整修,1840年重新整修,形成了这样的规模。广场呈八角形,在广场的四面八方分别矗立着八个代表19世纪法国最大的八个城市的雕像,西北是鲁昂、布雷斯特,东北是里尔、斯特拉斯堡,西南是波尔多、南特,东南是马赛、里昂。<div><br></div> 协和广场正中心,矗立着一座高23米,有3400多年历史的埃及方尖碑,这是1831年由埃及总督穆罕默德·阿里赠送给法国的,方尖碑是由整块的粉红色花岗岩雕出来的,上面刻满了埃及象形文字,它记载着古埃及拉美西斯法老的事迹。<div> 悲催的埃及,自己的国宝让人送给了法国。其实欧洲有很多方尖碑,而方尖碑的故乡埃及却所剩无几。</div><div> 当初运输这块23米高,230吨重,由一块完整的巨形玫瑰色花岗岩雕琢而成的方尖碑,可谓是大费周折。</div><div> 从埃及卢克索到法国巴黎一路的千难万险千波万折可以成就一篇空前绝后的英雄史诗。最终,这座方尖碑在经历了两年半的海上航行之后于1836年十月运抵法国。</div><div> 路易-菲利普把这座方尖碑当作他在保皇派和共和党之间政治中立的象征标志立在了协和广场上。这座方尖碑在三千多年前被雕成后一直与它的孪生兄弟——另一块一模一样的尖碑一起一左一右的守护在埃及卢克索的底比斯神庙的大门两侧。 碑身纵向刻有三行古埃及象形文字,记述了拉美西斯二世及拉美西斯三世法老的故事。</div><div> 人们在安置方尖碑时还开发出了它的另一个功用:它成为了一个巨形日晷的晷针,而协和广场则成了"晷面"。每天随着日移地转,方尖碑在协和广场上一分一秒默默地投下时间,时间又一点一滴静静地凝集成历史。</div> 协和广场一直像个上演真实历史剧目的大舞台。过去,人们曾来这里观看大革命的恐怖屠杀,现在人们又来这里,则是为了感受历史发展,体味都市变迁。站在广场的中心放眼宽广的香榭丽舍田园大道,可以一眼望到路尽头的凯旋门,还可看到左右两边著名的国民议会大厦波旁宫和玛德兰大教堂。 在1835至1840年之间,协和广场上又增设了两个场景宏大的喷泉,两个喷泉则是着意体现当时法国高超的航海及江河航运技术。实际上这两个喷泉只是罗马的圣彼得广场喷泉的仿制品,广场的北边是河神喷泉,广场的南边是海神喷泉。<br> 喷泉两侧各有一个三层喷水池,喷水池上有6个精美的青铜雕美人鱼,手中各抱一条鱼,从鱼嘴中喷出几米高的水柱,水花飞溅,宛若飘纱。只是我们来的太早,喷泉还没开放喷水闸。 在协和广场兜转一周后,我们将要去下一个小景点——小凯旋门参观了。<div> 这个小凯旋门是为庆祝拿破仑·波拿巴1805年的一系列战争胜利而建造的,位于卢浮宫博物馆对面,也被称为“卡鲁索凯旋门”。</div> 卡鲁索凯旋门是法国巴黎的一座凯旋门,位于卢浮宫范围内的卡鲁索广场。卡鲁索凯旋门建于1806年到1808年间,主要作为杜乐丽宫的入口。随着宫殿的消失,卡鲁索凯旋门变成卡鲁索广场的主要标志。它在1806年被委任建造用来纪念拿破仑前一年的军事胜利——奥斯特利茨战役。 卡鲁索凯旋门高19米,宽23米,厚7米。中央拱门高6米,两侧较小的拱门高4米,其外部有8根科林斯花岗岩圆柱,顶部是8位帝国士兵。玫瑰色大理石的浅浮雕表现了拿破仑的外交和军事胜利,描绘《普雷斯堡和约》、拿破仑进入慕尼黑、拿破仑进入维也纳、奥斯特利茨战役、提尔西特条约和乌尔姆投降等场景。 参观完卡鲁索凯旋门之后,我们来到临近卡鲁索凯旋门的左边的街道上有一个不大的免税店,此行的购物就从这里开始。<div> 现在时间上午10整,我们将有5个小时的购物、吃中饭的时间。同行的小伙伴早已经跃跃欲试,摩拳擦掌地准备花银子去血拼了。。。。。。</div> 从小的免税店出来,穿过两条街道,就到达拥有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时尚品牌的老佛爷百货。<div> 老佛爷百货全称巴黎老佛爷百货商店,是由法语原名Galeries Lafayette音译而来。它诞生于1893年,占据了奥斯曼大道的40号,紧邻巴黎歌剧院。它曾经凭借豪华如宫殿的装修轰动一时。在拜占庭式的巨型镂金雕花圆顶下,来往的人影绰约,像赴一场中世纪的聚会,购物真正成了一种享受。</div> 梅姐指的就是老佛爷百货。 老佛爷百货有很多进店的大门,我们是从这个门进去的,因为这个门离退税点很近,方便退税。从这个门进去后,在大厅边上有很多供游人休息的座椅,有洗手间等等设施,老妈也上午走累了,又不买什么东东,我们赶紧给她找个座位坐下来休息,玩玩手机。我和梅姐则抓紧时间逛一下老佛爷百货,感受这宫殿般的商场。 走进老佛爷百货,只见大厅里名牌柜台前挤满了购物的人,我们七拐八拐的挤进百货商场里的中间位置,因为这里没有太多的购物柜台,人还显得少点;站在拜占庭式的巨型镂金雕花圆顶下,四周珠光宝气香味扑鼻,感觉我们像是来参加一场纸醉金迷的盛大聚会,这购物的感觉确实够档次。 抬头仰望,瞧老佛爷那个硕大的彩色玻璃穹顶十分壮观。<div>这是1912年建成的拜占庭式豪华圆顶,屋顶高为33米,由十多块彩绘玻璃和钢材结构组成,整个建筑属于新艺术派的风格。</div> 来这里如果不喜欢购物而喜欢摄影的,那算是绝对选对了地方。在老佛爷商场是可以来一场酣畅淋漓的摄影之旅。在这个华丽的宫殿般的老店里,拍摄者尽可以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的来一场DIY摄影探险,拍穹顶、拍围栏,拍露天平台、拍购物景象、拍柜台装扮、拍橱窗摆设,保证可以拍的个欢天喜地、收获满满的。 我们来到商场一侧的长廊上,这里的展示和销售柜台比较少,看见一排穿着五颜六色服装的模特,站成一列,哈哈哈,梅姐赶紧加入这个模特行列,来凑个热闹吧。 我也凑热闹挤进来摆个POS怎样? 在老佛爷百货购物消费结算是很方便的,有刷卡、支票、现金、微信等多种支付方式。2017年11月9日,法国巴黎银行宣布,已经在法国最大的百货集团巴黎老佛爷百货集团推出微信支付,之后还将逐步在欧洲其他地区引入该移动支付技术。巴黎老佛爷百货集团旗下位于巴黎的两家旗舰店--巴黎老佛爷奥斯曼店和巴诗威-玛莱店,在欧洲百货商店中率先启用了微信支付。 2018年12月,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2018世界品牌500强》榜单,老佛爷排名第489位。 在老佛爷百货里,购物的游人专选人多拥挤的地方去,专选买品牌的柜台去,而我和梅姐啥也不买,就专挑没人的地方去。走走看看,随便拍拍。 瞧着楼梯都装饰的这样精致漂亮。<div>老佛爷百货总店一共有三栋楼,分别为女装部、男装部、家居食品部。我们只逛了一下女装部。</div><div>底层大厅:名牌专卖店、世界最大的香水化妆品专卖区<br>一、二、三楼:女装流行空间14000平方米,260个国际名牌,其中45个是老佛爷专售!这里有精致套装、晚宴服饰、牛仔装、T恤衫、休闲服饰、运动时尚、一百多个品牌的流行女鞋。<br>三楼:还有全球最大的女性内衣专卖区,2600平方米,丁字裤专买区 、珠宝内衣区、火辣大道、华贵空间、运动空间、媚惑空间、舒适空间……<br>四层以青少年服装、皮箱、电子游戏产品为主。<br>五层以童装、孕妇用品、育儿用品、玩具、儿童书籍为主。 这里的名牌童装、玩具极其可爱的色彩、款式、质地和设计,件件让人爱不释手!<br>六层为老佛爷婚礼部,出售婚纱礼服,和巴黎纪念品等。<br>七层天台,可以欣赏到巴黎的美景并可以在这里用餐<br>地下一楼:青少年绝对流行部,4000平方米,150多个品牌专为15至25岁青少年所开设。都市流行、体育休闲、舒适内衣、铁杆牛仔迷、美甲美体、变幻假发、动感音乐、流行配饰等。<br></div> 穿衣大镜子到处都是,我们也美美的站在镜前照照。 在老佛爷百货不用害怕语言不通,这里的各柜都有可以讲英文的柜员,会讲中文的也不少,在前台也有中文的购物楼层指示图可以供购买者索取。如果仍然不放心,也可以请售货员现场拨打中文内线3110或3722,会有专门的语言服务哦!<br> 老佛爷百货的含义早已经超出一家百货公司,成为巴黎时尚文化的缩影和策源地。平均每日有10万人次光临, 如今中国游客超过日本美国,成为此百货公司的第一大客户群。 看着小伙伴们还在紧张的购物,而我们因为不购物,时间还富裕很多,不如我们还是出去看看街景吧。<div>放慢脚步,游走在巴黎街头,我站在街边看景、看楼、看车和看人。。。。。。</div> 忽然发现,这里也有骑警, 咦!这马真高大啊,还是女骑警呦。 美丽漂亮的美女警花,骑着高高昂着马头的军马,无疑是巴黎街头的一道靓丽的风景。 敞篷的双层公交大巴士 香烟店 巴黎歌剧院 (紧挨着老佛爷百货)<div>巴黎歌剧院又称为加尼叶歌剧院,是一座拥有2200个座位的歌剧院。巴黎歌剧院是世界上最大的抒情剧场,总面积11237平方米。歌剧院是由查尔斯·加尼叶于1861年设计的,其建筑将古希腊罗马式柱廊、巴洛克等几种建筑形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规模宏大,精美细致,金碧辉煌,被誉为是一座绘画、大理石和金饰交相辉映的剧院,给人以极大的享受。是拿破仑三世典型的建筑之一。</div> 巴黎歌剧院前留个影<div><br></div> 时间过的飞快,好像都没怎么转悠,就要出发到下一个景点去了,下一站卢浮宫。 怎么进到卢浮宫里面的,脑子当时都有点蒙圈了,因为从早上8点出了宾馆之后,就一直忙着看看看,拍拍拍的,到了下午4点钟,人都已经很疲劳了,晕晕乎乎、没有思维地跟着导游来到卢浮宫,只感觉下了电梯又上电梯的折腾好几次,至于卢浮宫外景怎样,啥也不知到,也没有拍下任何照片,呜呜呜啊。<div>其实就是从这个通道进入卢浮宫的,</div> 感觉进入卢浮宫,并不是像很多旅游景点那样,从地上的建筑房屋的大门口进入宫内博物馆地。 卢浮宫进口实际就是直接进入卢浮宫大金字塔下面的地下大厅,大厅中间是一个巨大的倒金字塔,地面上则是一个小的塔尖,两者正好针锋相对,这个是华裔建筑师贝聿铭的杰作。<div> 对于这个玻璃金字塔,刚开始时,还引起了很大争议,人们认为在卢浮宫这个传统的古建筑场所中,竖立一个金刚玻璃的建筑物,与其文化环境格格不入,但是经过时间的考验,大家也逐渐认可了它的美学价值,从而成为了巴黎的新的地标,甚至是好多电影,如卢浮宫魅影等,都特意把金字塔作为了故事的卖点。</div> 其实巴黎春天百货的第2家分店很高端洋气的入口就正对着著名的倒三角金字塔。而离巴黎春天大门十步开外的,就是卢浮宫的入口。 这是金字塔内部结构,从底下往上拍玻璃金字塔。<div>贝聿铭设计建造的玻璃金字塔,高二十一米,底宽三十米,耸立在庭院中央。它的四个侧面由六百七十三块菱形玻璃拼组而成。总平面面积约有二千平方米。塔身总重量为二百吨,其中玻璃净重一百零五吨,金属支架仅有九十五吨。换言之,支架的负荷超过了它自身的重量。因此行家们认为,这座玻璃金字塔不仅是体现现代艺术风格的佳作,也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独特尝试。<br><br>在这座大型玻璃金字塔的南北东三面还有三座五米高的小玻璃金字塔作点缀,与七个三角形喷水池汇成平面与立体几何图形的奇特美景。人们不但不再指责他,而且称“卢浮宫院内飞来了一颗巨大的宝石”。<br></div> 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卢浮宫前玻璃金字塔里的金色雕塑 卢浮宫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北岸,位居世界四大历史博物馆之首。<br>卢浮宫始建于1204年,原是法国的王宫,居住过50位法国国王和王后,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最珍贵的建筑物之一,以收藏丰富的古典绘画和雕刻而闻名于世。卢浮宫是法国最大的王宫建筑之一, 在巴黎歌剧院广场南侧。早在1546年,法王弗朗索瓦一世决定在原城堡的基础上建造新的王宫,此后经过9位君主不断扩建,历时300余年,形成一座呈U字形的宏伟辉煌的宫殿建筑群。 透过金字塔,可以看到部分卢浮宫的建筑。<div> 卢浮宫的整体建筑呈“U”形,占地面积为198公顷,建筑物占地面积为4.8公顷。卢浮宫共分希腊罗马艺术馆、埃及艺术馆、东方艺术馆、绘画馆、雕刻馆和装饰艺术馆6个部分,其中最著名的是镇宫三宝“爱神维纳斯”、“胜利女神尼卡”和“蒙娜丽莎”。更有大量希腊、罗马、埃及及东方的古董,还有法国、意大利的远古遗物,陈列面积5.5万平方米。</div> 三宝之一 ——爱神维纳斯(在希腊罗马艺术馆内)<br>断臂维纳斯像:据说1820年,在希腊爱琴海米洛岛的山洞里被发现的,这座雕像高2.14米,用大理石雕刻。作者不追求纤巧细腻,而以浑厚朴实的艺术手法处理。当这座雕像后来被法国获得时,几乎全国都沸腾了,把她看作国宝。维纳斯是罗马神话中的爱与美神,也是象征丰饶多产的女神,她已经是世界家喻户晓的青春美的女神雕像。<div><div>美!面对维纳斯雕像,再说别的赞美之词都是画蛇添足。</div></div> 三宝之二 ——胜利女神尼卡 (在希腊罗马艺术馆内)她在三楼的入口处双臂舒展,英姿飒爽地站在乘风破浪的船头上,但是她没有头。它的雕刻非常好!女神衣服上缨络纹理被风吹绉痕迹都雕刻得栩栩如生,十分细腻,真是鬼斧神功之作。<div>这尊女神像于1863年在爱琴海的萨莫特拉斯岛被发现,头和双臂已缺失但躯体基本完好。古代希腊信仰胜利女神,人们相信战争的胜利归属于胜利女神保佑的一方。在艺术表现上常以身上生有双翼携带橄榄枝的形象出现。<br><br>这尊胜利女神雕像为希腊化时期雕塑的另一件杰作(与维纳斯同时期),约为公元前200-190年,身高328公分大理石作品。传说是为了纪念公元前190年希腊罗德岛一场胜利海战而立的纪念碑,也有传说是为了纪念公元前306年国王德米特里战胜埃及托勒密舰队而建立的。</div> 三宝之二 ——《蒙娜丽莎》<div> 这幅画面积很小,却被禁闭在一个偌大的玻璃罩里,前面设有铁栏杆,里面还有防盗器,干湿度计,有专人在前面看守。画的照明采用从天窗投下的可能稍为经过聚集的自然光线。玻璃罩前,人头涌涌,要钻到靠近一点的地方也不容易,这是任何一幅名画所不能相比的。</div><div>《蒙娜丽莎》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创作的油画; 该画作主要表现了女性的典雅和恬静的典型形象,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div><div>《蒙娜丽莎》原作的尺寸:纵77cm、横53cm,该作品画在一块黑色的杨木板上。 《蒙娜丽莎》画像没有眉毛和睫毛,面庞看起来十分和谐。直视蒙娜丽莎的嘴巴,会觉得她没怎么笑;然而当看着她的眼睛,感觉到她脸颊的阴影时,又会觉得她在微笑。据介绍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含有83%的高兴、9%的厌恶、6%的恐惧、2%的愤怒。蒙娜丽莎坐在一把半圆形的木椅上,背后是一道栏杆,隔开了人物和背景,背景有道路、河流、桥、山峦,它们在达·芬奇"无界渐变着色法"的笔法下,和蒙娜丽莎的微笑融为一体,散发着梦幻而神秘的气息。<br><br>《蒙娜丽莎》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方向;该作品折射出来的女性的深邃与高尚的思想品质,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于女性美的审美理念和审美追求。<br></div> 阿波罗长廊的装饰金碧辉煌,极尽奢华。<br><br> 契马布埃的画作《六天使拱卫圣母子》(也叫庄严的圣母)蛋彩木板 1280年 427x 280cm<div>圣母玛利亚抱着圣婴耶稣端坐在金色宝座上,六个天使簇拥在她身边。契马布埃是意大利画家。原名本威维尼·第·波被,生于1240年,卒于1302年。“契马布埃”一词有“公牛头型”的意思,是个诨名,因疏误而变成正规的姓氏。人们还知道,契马布埃是佛罗伦萨人,曾在本城当时的一些著名镶嵌画艺术家那里学过徒。</div><div> 这幅祭坛画原来安放在比萨的圣方济教堂里,而早在1272年以前,契马布埃就与比萨的雕塑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这幅画便是重要的物证。契马布埃凭着直觉绘出了宝座的“透视图象”,他从侧面描绘宝座,却从正面画出宝座的台阶;位于宝座两侧的天使,则同样令人产生了纵深感。他将宝座的靠背画得过分高大,圣母头部的光环,遮住了宝座的尖顶,加重了圣母脸部在画中的份量;圣母的躯体包拢在斗蓬的褶纹里,几乎占满了宝座的整个空间;天使的神态僵硬,不论是细部﹝如:手画得十分具体,形状各有特色﹞或先后排列的方式,都展示了浓厚的拜占庭风格,也有助于产生画面的纵深感。</div> 《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是法国画家达雅克·路易·大卫(又译“达维特”、简称“大卫”)于1805-1807年期间创作的一幅油画,现藏巴黎卢浮宫,它是画家真实记录1804年12月2日在巴黎圣母院隆重举行的国王加冕仪式的一幅油画杰作。<br><br>为了巩固帝位,拿破仑这位皇帝极其傲慢地让罗马教皇庇护七世亲自来巴黎为他加冕,目的是借教皇在宗教上的巨大号召力,让法国人民以至欧洲人民承认他的"合法地位"。在加冕时,拿破仑拒绝跪在教皇前让庇护七世加冕。而是把皇冠夺过来自己戴上。画家特为避免这一事实,煞费苦心地选用皇帝给皇后加冕的后半截场面。这样,既在画面上突出了拿破仑的中心位置(拿破仑站起来给皇后加冕),又没有使教皇难堪。<br><br>由于这幅画有一百多个人物,每个人物都有不同的服饰,姿态和表情,复杂的环境和众多人物所应该有的光影效果和复杂色彩层次的把握,是一幅世界著名的高难度巨幅人物组油画。 大卫自画像 大卫 法国 1794年 布面油画 81x64cm 现藏巴黎卢浮宫<br> 这张饱经沧桑的脸上长满了深深的忧虑,这是难得一见的路易大卫的自画像。这幅画作于1794年,这一年7月,热月党人推翻了雅各宾党专政,因大卫参加了雅各宾党,他被罗列了17条罪状而被捕入狱,险遭杀身之祸。一年前的1793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推翻了路易十六王朝,大卫加入了资产阶级左翼的雅各宾党,并被推举为国民议会主席。同年,雅各宾党的领导人马拉被刺,大卫怀着悲愤的激情创作了“马拉之死”。大卫因雅各宾党两次入狱。 雷加米埃夫人 <div>大卫法国 1800年 布面油画 174x244cm <br> 雷卡米埃夫人是19世纪初法国上层贵族中一位年轻的银行家太太,父亲曾是国王的顾问,她在文化界有很高的地位,她的美貌与聪颖,曾使不少人为之倾倒。这里,雷卡埃米夫人身着罗马式长袍,靠卧在罗马式卧榻上,道具有古代铜灯,背景是一块素朴的布幕,夫人白色长袍垂搭在靠榻前,色彩与形体相谐,呈现一种高雅古朴的休憩状态。整个画面呈现出极富古代气氛的典雅环境,体现了新古典主义的风格特点。 此画还有故事:朱利埃特·雷卡米埃夫人(1777-1849年)15岁时嫁给银行家雷卡米埃,以貌美和善于交际闻名巴黎,她组织的沙龙是法国文化界的中心,作家大仲马常出入其间,也是大卫的好友。时年23岁的雷卡米埃夫人请大卫为她画肖像,画家深为少妇的优雅魅力所吸引,运用古典和写实手法相结合塑造形象,以古典的道具相配,企图创造古典美人意境。作画过程中夫人觉得画家忠于写实而没有美化她而不满, 特别在画中把她一只裸露的脚心,不雅地对着观众,这使这位高雅的夫人非常不悦,私下里夫人又请大卫的学生、善赶时髦的画家热拉尔为她另外画一幅,大卫得知后即中止画下去,这是一幅没有完成的肖像画。正由于没有画完才避免了古典画法的那种过于细腻工整、没有生气的毛病,反而更真实、更有生气盎然之感。</div> 其实参观卢浮宫这个世界著名的大博物馆,实在是既兴奋又头疼的一件事,这博物馆实在是太大了,如果仔细看,几个月,甚至几年都看不完;进了卢浮宫如同进了一个艺术的迷宫,眼睛实在不够用,只能跟着人流走。 时间在流逝,两个小时的卢浮宫的参观就这样匆匆的结束了,18点我们又要乘坐邮轮游览塞纳河两岸了。 黄昏下的亚历山大三世桥金光闪闪<div>俗话说:去法国不能不去巴黎,去巴黎不能不游塞纳河,塞纳河浪漫唯美,两岸风光无限,众多打卡之地尽在塞纳河两岸。塞纳河在巴黎的桥梁众多,尤以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赠送的,以他父亲命名的亚历山大三世桥最为辉煌壮观。金色的桥头设计在晴朗的日子里格外闪烁耀眼。大有“土豪”的味道。<br></div> 塞纳河是法国最大河流之一,在巴黎市区河段长度约20公里。塞纳河横贯巴黎,人们通常把北岸称为“右岸”,把南岸称为“左岸”。 塞纳河法国的母亲河,是流经巴黎市中心的法国第二大河,全长780公里,流域面积7.8万平方公里。法国的许多重要文物建筑都围绕着塞纳河两岸,如:卢浮宫 、荣军院、先贤祠、奥尔赛博物馆、爱丽舍宫、艾菲尔塔和凯旋门 。塞纳河也孕育了许多世界闻名的文化名人,也是巴黎这座文化名城的母亲河。 乘坐塞纳河游船是观赏两岸风景的最佳选择,尤其是在夕阳西下的时候,乘坐邮轮看那晚霞染红了河上的粼粼水波,站在船上可以静静的欣赏两岸风光和往来的船只,也可以远眺天边的火烧云看一抹绯色的晚霞落在河面上和游人的兴奋混为一体。 一旦踏上游船,你就什么都不用干了,只需静静地坐上一个小时,放松地享受巴黎圣母院、卢浮宫、奥赛博物馆、荣军院,以及塞纳河上的桥所呈现的独特美景。至于埃菲尔铁塔,你可以在她的“衬裙”下向上望去,风光激动人心。 秋天的塞纳河,蜿蜒流过,仿佛一条绚丽的腰带,为这个魅力之城增加了更多的美丽。 赛纳河上的亚历山大三世桥上的雕塑在晚霞里闪烁着金辉 欧莱雅广告,这是白天的样子 欧莱雅广告,这是晚上的样子 黄昏下的塞纳河更显温婉柔美 秋风吹黄了岸边的树叶,一排排梧桐树上密集的金黄色树叶,组成了一条金黄色彩带,在岸边飘扬。 塞纳河,犹如巴黎城的血液,生生不息的流动,给巴黎城,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与热情。她,是如此的美,美的让人难以忘怀。 塞纳河水偶尔也会泛起小小的浪花,浪花里会让人想起多年前曾景迷恋过的而如今又似乎忘却的世纪文学巨著《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茶花女》《基督山恩仇记》《红与黑》《约翰·克里斯朵》《卡门》。。。。。。 望着对岸的巴黎圣母院,眼前会闪过人们记忆里的那个美丽善良的、能歌善舞的不幸的吉普赛姑娘艾斯米拉达的身影,耳边回响其那面丑心善驼背的敲钟人卡西莫多的“美美。。。。。。”的吼声。 塞纳河是巴黎的灵魂,它不宽,不窄,不急也不缓,就这样静静地流淌着,默默地关照着世事变迁,承载着古老文化的命脉。 塞纳河岸上的许多建筑几百年里都未曾改变过 黄昏的塞纳河,是那么的静谧,眼前涓涓流淌的河水,像一位老妇人在娓娓讲述着巴黎的昨天。 塞纳河是一条穿越历史时空的丝带,巴黎的历史、巴黎的文化、巴黎的艺术、巴黎的富庶、巴黎的傲慢、巴黎的浪漫、巴黎的潇洒,都在这条丝带上洋洋洒洒、酣畅淋漓,塞纳河展现的才是永远的蒙娜丽莎的微笑。 当船缓缓的接近埃菲尔铁塔时几乎全船人出动走上船顶,近距离的仰视埃菲尔铁塔的壮观和威严。<div> 一个小时的塞纳河游览在靠埃菲尔铁塔下的码头边结束了。马上我们要上岸,赶去看夜晚的铁塔闪灯,秋冬时节闪灯时间是晚上8点钟。</div> 这是上岸后拍下的艾菲尔铁塔的闪灯。<div>铁塔亮灯时间为日落,而日落每天时刻都不一样,冬天大约在七八点,夏天九十点,灭灯是凌晨一点或两点。每个整点都会闪5分钟,最后一个整点闪10分钟(之后就灭了);特殊日子会有专有配色灯。</div> 这是铁塔闪灯的视频。<div>此时巴黎的夜晚是妩媚的,是金色的,是欢乐的,是不眠的。</div><div><br></div><div> 未完待续</div> <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