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词里的乡愁》(文/袁晨光)

沈园主人

<p><br></p><p> 乡愁是什么?乡愁是故乡的山、故乡的水,乡愁是门前的树,窗外的月;乡愁是两小无猜的儿时伙伴,是渐行渐远的似水流年;乡愁是爷爷奶奶头上的白发,是父亲母亲眼里的泪花。乡愁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原点。记住乡愁,就记住了我们的根。</p><p><br></p><p> 自古至今,以乡愁为表达题材的诗词歌赋可谓举不胜举、数不胜数。例如:“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舟行""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这些都是诗人笔下的乡愁,一字一句,饱含真情,意境悠远。如果说要从众多乡愁诗中选出一首写得最好的作品,我觉得莫过于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从语言上看,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一共四句话二十个字,其中还有四个重复字,没有使用什么过于华丽的辞藻,只是记录了夜晚醒来时的一个普通场景,但诗人营造出的这种思乡意境,却是一干字一万字都难以描述出来的。这首诗不需要任何翻译,任你再用怎样的文字来还原这一场景,跟原诗二十个字比起来都显得苍白和多余。无怪乎这首诗流传一千多年仍然光芒四射,可以说是妇孺皆知,论知晓度、传播率和感染力,中国历史上恐怕再找不出第二首诗能出其右。因此,我觉得《静夜思》堪称古今乡愁诗第一名。</p><p><br></p><p> 时光如水,岁月悠悠。李白、杜甫们都已远去,但乡愁依然是文学创作难以绕开的命题。那么,今天的歌词创作,又该以怎样的方式来呈现这剪不断理还乱的乡愁呢?我觉得在歌词中要写好乡愁,诀窍就是一句话——跟着感觉走。</p><p><br></p><p> 人的第一感就是视觉,每个人最相信的就是自己的眼睛。我们眼睛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乡,我们心里就会投射一个什么样的故乡。一般来说,视觉里的故乡。无外乎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人、故乡的事...。可是,这些东西,怎么样把它们都揉到一首歌里呢?而且让人不觉得是简单堆砌呢?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方法。有些人写歌词前,不假思索,提起笔就写,这是很愚蠢的。歌词的篇幅有限,不比散文、小说,没有大量的笔墨让你去谈天说地、东扯西拉,因此在动笔之前首先应费一番脑筋,给要写的这首歌取个好名,"磨刀不误砍柴工”,歌名取好了,后面就省事多了。一般来说,歌名也是这首歌的主题,不宜定得太过宽泛,越具体越好,然后所有的词句都围绕这个主题铺展开来,这样才能写深写透写到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举个例子,有一首著名的乡愁歌曲叫《弯弯的月亮》,开头是这样写的:"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有一个弯弯的小桥。小桥的旁边,有一个弯弯的小船。弯弯的小船悠悠,是那童年的阿娇"我们看,这首歌选定的主题是“弯弯的月宽”,这个月亮只是故乡众多景色中的一点,但作者非常敏锐地把它挑选出来了,然后通过视觉的移动,把月光下的小桥、小船以及童年的女孩都次第引了出来,最终把想要表达的元素都表达出来了,却又并不显得杂乱无章,而且画面感十足。</p><p><br></p><p> 人的感觉,除了视觉之外,还有听觉、味觉、嗅觉等,如果我们写乡愁,能把这些感觉交错着、变换着运用进去,写出来的歌词必然高人一等、更胜一筹。还是拿《弯弯的月亮》来说吧,接着开头那几句下来是: "阿娇摇着船,唱着那古老的歌谣,歌声随风飘啊,飘到我的心上。”你看,作者没有一直从视觉的角度死写下去,而是渐渐从视觉过度到听觉上来,通过女孩的歌声飘到心上,让人更加有身临其境之感,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当然也就更强了。像这样运用听觉写乡愁的歌词还有很多,例如《父老乡亲》中的“一声声喊我乳名,多少亲昵,多少疼爱,多少开心”, 《前门情思大碗茶》中的“一蓬衰草,几声蛐蛐儿叫,伴他度过了那灰色的年华”。这些词都值得反复咀嚼学习。</p><p><br></p><p> 大家都说,人一生中最难忘记的就是儿时形成的对食物的口味。味觉里的乡愁,也是很容易引起人们共鸣的。一部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收视率居高不下,受到老百姓好评如潮,就在于这部片子充分抓住了“味觉里的乡愁"这一其他美食节目所没有的特点,让观众看片子的同时,不仅是在品美食,更是在品乡愁。这也值得我们歌词创作借鉴。《冰糖葫芦》这首歌相信很多人都听过,歌词开头几句:“都说冰糖葫芦儿酸,酸里面它裹着甜;都说冰糖葫芦儿甜,可甜里面它透着酸。”这种酸酸甜甜的交错,一下子就抓住了人们的味觉神经。值得一提的是,这种以味觉写乡愁,一定要真实,真实才能使人才生共情。不要为了赞美故乡,就人为地夸大其词,完全没有必要。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一首当时很流行的歌曲《我热恋的故乡》,我记得毛阿敏、李娜、田震等众多歌星都演唱过,歌词中写道:“我的故乡并不美,低矮的草房,苦涩的井水。”作者在这里写的是“苦涩的井水”,这是基于他对生活的真实体验,那时故乡的贫瘠在一代人心中留下就是这样的印象,但这并不影响歌词中所要表达的浓浓故乡情,反而因为真实还加深了这种情感。如果他写成“清甜的井水”,表面上好像是赞美了家乡,但实际上有违艺术的真实,感染力也会大打折扣。</p><p><br></p><p> 所以说,写乡愁,就要“跟着感觉走”。乡愁,是故乡的山、故乡的水,又不仅仅是山,是水,它还包含了“愁”在里面。乡愁,更多是对故乡的一种思绪、一种眷恋、一种感觉,是每个人从娘胎里带来的东西,是精神的家园,是灵魂的归依,我们走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这辈子也休想摆脱。</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原创声明,未经同意请勿转载)</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