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灯研究系列之二:豆形灯

缤纷宇宙

<h3>  一灯能破千年暗!豆形灯就是承载着这一伟大历史使命的古油灯。它是成型灯具的始祖,在中国古油灯发展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h3> <p> 陶质豆形灯</p> <p>  何为豆形灯?就是指灯具的形状是模拟“豆”制作成型的灯。当然此“豆”非当今人类用来吃的食物豆,在古代它是一种盛食物的器皿。《说文解字》:“豆,古食肉器也。从口,象形。”以下分别为甲骨文豆、金文豆、小篆豆、隶书豆</p> <p>从“豆”字形体及演变可见,这种器皿初象高脚盘,大致由三部分组成:下为底座,中有柱子,上为盘子。那一横在盘内代表食物,在盘上代表盖子。我们的祖先自从发明了制陶工艺,各种各样的陶器有千百种如壶、杯、盘、钵、觚、甗、尊等,唯有这款豆形陶即陶豆最适合用于照明:在豆盘上加入油脂,放根灯草,点燃就可以用于照明了,且轻巧灵活便于移动。千挑万选,千淘万漉,千锤百炼,众里寻她千百度,我们的祖先终于把陶豆灯贡献给了自己的子孙后代!</p> <p> 玉质豆形灯</p> <p>  豆形灯的形制。豆形灯脱胎于陶豆,虽经历朝历代能工巧匠改造创新,但它的基本形制一般都由三部分组成:上为敞口浅盘,中间是高柄,下为喇叭形圈足。有的豆形灯盘中有一枚凸起的尖锥状支钉,这支钉古人称为火主,学者有人称其为“烛钎”的,用来支插灯芯。支钉的发明使灯具彻底地从混用的器皿中独立出来,因此具有划时代意义。也有一些豆形灯具没有尖锥形支钉,这类豆形灯具用含有油脂的耐燃物质做成火炬状,中间穿有较细的灯柱“蒸”,放在灯盘上点燃,这一方式被称作“膏烛”。</p> <p> 青铜质豆形灯</p> <p>  豆形灯生卒年代不详。陶豆最早见于7000多年前,大汶口遗址已有陶豆出土,流行春秋战国时期。最初,陶豆是盛食物和照明混用的,是一种兼而用之的雏形灯具。哪位能工巧匠什么时候在陶豆中加了一枚尖锥形支钉?使古灯完全从盛食物器皿中剥离出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照明用具,其具体年代也已经无从考证。战国末期屈原的《楚辞·招魂》:“兰膏明烛,华镫错些”。这是目前我国文献中首次用“镫”字来称呼灯具。从考古发掘资料来看,目前我国较早的灯具实物豆形灯出土也来自于战国时期的古墓。因此,战国时期的豆形灯具可以认定为中国最早的定型化的灯具。豆形灯具一出现,就凭借着自己造型简约、质朴亲民的特点在各个时代流行不衰,至汉代达到了高峰,直至20世纪初,我国广大农村使用的油灯,基本上还是豆形灯具。豆形灯的分布区域也非常广,主要集中在北京、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安徽、四川、广东、广西等地。因此,成型灯具中豆形灯是出生最早且流传时间最久、分布最广的古油灯。</p> <p> 铁质豆形灯</p> <p>  豆形灯具的材质主要有陶质、铜质、铁质、玉质、瓷质等,材质的变化是时代变迁的产物,也是中国古代科技走向辉煌的见证!《尔雅·释器》“木豆谓之豆,竹豆谓之笾、瓦豆谓之登。”登通镫即灯,可见春秋战国时期豆形灯材质以瓦即陶质最多。秦汉时期,冶炼技术更加先进,此时铜质灯、铁灯也大量出现,特别是青铜灯美仑美奂,盛极一时,成为达官显贵的身份象征。隋唐时期陶瓷业开始发达,此后的各朝各代瓷质灯独领风骚几百年,如唐代的唐三彩灯流光溢彩,清代的景泰蓝灯瑰丽耀眼,两者都名噪一时,大放异彩!豆形灯材质变迁史是一部中国科技发展和创新的历史。</p> <p> 唐三彩豆形灯</p> <p>  豆形灯的造型。豆形灯有其基本的形制,但随着科技发展特别是随着人类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不断提升,豆形灯的造型艺术日趋精湛。春秋战国时期的陶豆灯基本是素面朝天的,旨在满足人们生活实用需求。随着社会发展,人类日益走向文明,对灯具产品不再只是满足于实用,而对其艺术美有了追求,装点门面,美化生活。这一点在汉代的青铜豆形灯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汉代的青铜豆形灯具造型多取自祥禽瑞兽的形象,如牛、羊、朱雀、凤鸟、雁、鱼、鹤、龟、麒麟等,这些祥禽瑞兽作灯具造型,具有象征天意和吉祥长寿等丰富内涵。如牛羊的温顺敦厚,朱雀凤鸟的和乐安宁,仙鹤神龟的吉祥长寿等等,无不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豆形灯具不但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光明,而且以其多姿多彩的艺术造型和装饰,给人们带来了许多艺术和审美的享受。实用性和艺术性兼具,使豆形灯具充满着强大的生命力和非凡的魅力!</p> <p> 各种造型的豆形灯</p> <p>  自从豆形灯问世,在它几千年的生命史里,燃烧了自己,照亮了人类五千年的文明。</p> <p>(以下为华夏古灯文化园的豆灯馆一一千豆馆的图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