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 </b>2020年3月16日下午,高三(14)班召开了主题班会,班会邀请暨南大学规划处顾乃华处长、17级盐中学长王申、家长代表和同学代表发言</p> <p><b>顾乃华院长,管理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b></p> <p><b>王申,17级学长,盐中文科第二,全市文科第十,现就读于中国政法大学。</b></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span><b style="font-size: 18px;">经验贴</b></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大家好,我是你们17级毕业的师兄,我叫王申,目前就读于中国政法大学。在这个特殊时期,以文字的方式与大家见面确实未曾料想过,但生活不就是这样,永远有着猜不到的可能?并且我想,文字的形式更有利于大家回顾所讲的内容,而不像视频,只有片刻的记忆。</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这次很荣幸应胡老师——也就是我以前的英语老师邀请,来为大家做一个不能称之为经验贴的经验分享。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因为在我现在看来,属于我的那场战斗,也就是你们即将面临的高考,并不算成功。</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我先讲一下我那年的成绩吧,语数外的总分是392,盐中文科第二,全市文科第十,省一百多名。那一年盐中文科考的并不是特别好,文科状元花落一中。</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其实脱离学校,对我个人来讲,能得到这个排名已经不错了,但是我仍然不认为这是成功的,为什么呢?倒不是因为我这个人爱吹牛逼,而是因为那一年我的两门辅修,历史与政治,一门考了B+,这就使得我与当年的梦校——人大,擦肩而过。所以说,我的那场战斗是充满缺憾的。</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所以我今天想和大家讲的第一部分,就是我的第一个失败教训——千万不要对你以为自己擅长的学科太过自信。因为没有任何人能保证每一次考试都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我平日里,政治一直考的很好,年级最高分也拿过几次,原因很简单,政治无非就是那么些原理,基本上能背上,加上一丁点理解力,基本上就能拿高分。所以我对自己的政治充满了自信,高考的时候却只拿了B+。反而是历史,我看了就头疼,我当时的历史老师还特别爱点我上课回答问题,一般点我回答问题,都是我座位周围的亲朋好友帮我回答。平时考完历史,历史老师讲卷子的时候,老师就会说:“这道题王申都做对了,你们还有什么理由做不对?”,就是这样一门历史,我高考的时候反而拿了A。</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高考成绩出来之后,我曾经很仔细地想过这个问题,也逐渐有了一些眉目。</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政治是高考的最后一门,考完前面的四门以后,最后一天的下午就是政治。那天的中午,我长舒了一口气,对下午的政治考试放松了戒备,以为出头之日即将到来,甚至中午去看了会儿电视剧。其实这样的心态万万要不得,相信已经无数的人和你们讲过,高考是一场拉力站,是一场马拉松。马拉松的终点不是你上考场的那一天,而是你在考场上答完最后一道题,复查之后仍然保持冷静,考试结束铃声响起的那一刻。对于更加优秀的学生,这场马拉松的终点甚至是在你参加完自主招生考试的那一刻。在此前的任何一刻放松戒备,都可能使你犯出一个细小但致命的错误,与自己的理想结果产生偏差。</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沉得住气,对于现在的你们而言,是必须要练就以及保持的品质。高考确实漫长,甚至越到高三后期,许多人越觉得没有复习下去的必要,巴不得考试赶紧到来,失去了继续复习的动力与兴趣。我曾见过很多优秀的人,我都曾经以为他们高考后也都能去顶级的985院校,因为他们确实聪明,天赋异禀,平时也能经常保持在年级前列。但是到了后期,有些人松了气,太过放纵,不能做到收放自如,尤其是我觉得高考前非常关键的那几天空白期,他们没有利用好,导致考出来的结果让人大跌眼镜。</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我也看见过许多周围的同学,平时成绩一般,但是持重安稳,高考前几天不卑不亢,最终拿到了自己心动的offer。</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这些例子不胜枚举,我说这一席话,只是想要告诉在座的各位,高考是一场持久仗,期间没有什么不可能发生,有鱼跃龙门,也有大意失荆州。最终三分靠运气,七分靠实力。实力又分为软实力与硬实力,硬实力是指你的聪明才智、解题技巧等等,软实力就是指你的心态、忍耐力这些。</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谁沉得住气,谁就是最后的赢家。</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这就是我的失败教训,下面来给大家讲讲我有哪些成功的感悟。这里可能就有很多自吹自擂的成分,大家姑且可以当作笑话一听,但是我还是以非常认真的态度来和大家说的。</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毕竟距离我的高考已经过去快四年了,我也不认为我的经验对你们有完全的参考价值,只希望里面些许有道理的地方你们可以一听。</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首先我来讲一讲语数外三门有哪些提分技巧。</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我们先从英语这门提分最容易的开始说起。可能略显矛盾的是,英语确实是一门需要很多积累的学科,但是与语文这种真正需要长期积累的学科不同,英语的积累是一种爆发式的。什么叫做爆发式呢?我的高中曾有过许多的英语老师,但是无一例外,他们都要求3500词是必须要掌握的,文理还未分科,我在竞赛班的时候,老师甚至要求四级词汇一周要完成三到四个字母的背诵。我的词汇量一直很好,但是我当时还是很苦逼,因为我不明白为什么要背那些可能一辈子都考不到的词。后来,在一次次考试中,我终于发现,高中的英语基本上是能读懂就能作对,当你有了大量的词汇基础之后,文章就单纯变成了一个逻辑判断的问题,阅读的速度提升上来了,阅读的流畅性、理解力自然也就随之提升了。高中大量词汇量的积累,让我在大学裸考四六级的时候都丝毫不虚,托福也是同样适用这个道理。</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回到英语是爆发式积累的这一点上来,当你在限定的时间内,大量的、重复的背诵单词,词汇量提升上来之后,你的阅读能力会有显著的提升。那么对于高中的你们,什么时间段是背单词最高效的时间段呢?那就是晨读和晚读的时候。当时的晨读、晚读,我们都视为背诵作文素材、英语单词的黄金时间,老师有的时候提前开始晚自习,我们都会很不情愿。所以在这里郑重的告诉各位,晨读、晚读不要偷懒,千万要好好利用。</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此外,英语要想好的拔尖,除了你的词汇量、语法基础,你甚至还需要一个很玄乎的东西——那就是语感。相信有很多人和我有一样的感悟,有时候单选题、完形填空,你选了这个选项,也不知道为什么对,但是就感觉选它,读起来就顺,结果一选出来就是它,这个就叫做语感。</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语感这个东西说起来玄,其实一点都不玄。它是在你大量的阅读之后建立起来的一种能力。放假前,我看过你们一些人写的作文,从语序的排列、遣词造句的选择,说实话,我觉很中式思维,用我当时英语老师的话来讲,叫做“不地道”。我在这里不是想要批评各位,我当时也面临着和你们一样的困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很简单,对于我们高中生来讲,基本上很难抽出空去看一些原汁原味的英文杂志、期刊。而你们现在不可以使用手机,又很难翻墙去看一些外文网站。偶尔一两个同学有条件,能够去看一些地道的外语文章,却又败倒在自己贫瘠的词汇量面前。</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但是骨头越硬,我们越要把它啃下来。首先,还是像我之前说的,先大量地积累词汇,然后再将一些例如 The economist 的优秀文章好好读、反复读,以此来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有些人发愁晨读有什么好读的,其实你要读的东西非常多,时间很紧凑。</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英语这门学科,知识点其实挺单调的,你把38套拿出来,刷题就完事了,错的题上错题本,晨读的时候也拿出来读,你这样还会愁英语考不好吗?并且英语这门学科,一旦提升上来之后,基本上就很难掉下去了,好的人会一直好。我高中后期的学习,英语是花时间最少的,这样也是最合理的。多把时间让位给语文、数学这些大头,英语同时保持一定的手感也就够了。跟在胡老师后面,你们基本上就可以放心了,几十年的教学经验,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我爸爸就是胡老师的学生,然后我也是胡老师的学生。胡老师还是很负责的。希望你们可以好好珍惜~</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我打算将语文和数学这两门学科合在一起讲,为什么呢?</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因为我想告诉大家,这两门有非常相似之处,那就是背诵与研究。</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有人会好奇,觉得语文需要背诵可以理解,为什么数学也需要背诵呢?</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高中的数学是有套路的,很多时候你会发现,一个数学题目再复杂,一层一层剥到最后还是最基本的那几个模型。关键在于你怎么想到将题目进行化归,数学是我最喜欢的一门学科。它一方面考验你的思维,一方面考验你的做题量,有些数学老师边读题目就能解题,就是因为他们见识的题目量远远大于我们,对同样一个基本知识点的理解,远远超出我们。</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回到数学需要背诵这个点上来,一些基本数学工具、基本数学模型,你必须了然于心。比如洛必达法则,比如不动点公式,比如特征根方程,比如三角换元,比如韦达定理,其他一些技巧,比如猜根、建系、换元,你必须牢牢掌握。遇到不会的、做错的典型例题,赶紧摘抄到错题本上,把这道题的精髓,而非简简单单的数学符号,用文字表述出来,自己当时为什么没有想到,究竟如何吃透这个点,都写在错题本上并且标号。之后遇到同类型的题目还是不会做,继续摘抄到错题本上,用一样的方法,将前面的序号联系起来,这样方便自己比对研究,我就不信这个题目有无数的变换方式,你只要做的多,看得多,见识广,没有什么是你陌生的点。这样周而复始,每到周六周末,把这一周的错题进行复盘,你才能真正地记住,真正地吃透。</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我这个人还是比较相信做题的效果的,换句话说叫做题海战术。高中和初中不一样,初中大家都不爱学习,拼的是个天赋,然而在高中,天赋的权重已经明显降低,大家拼的是个努力。如果你后天的努力可以缩短你与别人先天的距离,你有什么理由不去拼一把呢?</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语文也需要背诵,语文需要背什么呢?语文要背的东西那就多了,比如文常、字音、字形,这些都需要背。但是语文最需要背的是什么呢?语文要背的是作文的素材。</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我高考语文154,作文肯定帮了我不少的忙。我高中将我书包里的三样东西视之如命,一个是作文素材本,一个是数学错题集,一个是英语错题集。到了后期,甚至说你高中三年得来的全部教训,都在这三个本子里,所以建议大家买三个厚一点的本子,进行整理。我高考前期,甚至也只看这几个本子,自己是自己最好的老师,没有人比你自己更了解你。那些你错过的题,你以后可能还是会错,你没错过的一些难题、好题,你以后可能也会作错,建议你通通剪贴到错题集上,有空反复回顾。</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我的作文素材本,被我一直很用心的料理。平时阅读的比如读者、作文素材、报刊文摘里精彩有用的典故、论证,可以通通剪下来粘在素材本上。我有时候经常开玩笑,说我的作文素材本值千金,因为我剪了无数的书。同时我希望大家将剪下来的素材进行分类,给它们一个个子标题,比如议论文里用或者记叙文里用,比如是讲专心这个点或是耐心这个点,比如是讲哲理的还是讲抒情的,每一个剪下来的素材不要贴上去就一了了之,在旁边做一个简短的批注。这样子翻阅查找的时候,就不会觉得无从看起,背起来也会有条理许多。同时批注也有利于你真正理解这段文字。我们许多同学援引素材只是简单的陈列,毫无论证,这是有很大的问题的。议论文在于说理,说理不在于广,而在于深、在于透。简单地将例子呈上来,就像在阅卷老师面前盛了碗热饭,却没有筷子,不能让他夹起这口饭,咽下去。同时你要学会在例子与例子之间寻找铺垫,例子与说理之间找好衔接,例子与说理的分配上做好详略。这个都要靠你平时的积累,对素材的了解来慢慢掌握。没事的时候,三十八套里挑个题目,写篇文章,拿去给老师改一改,多写才能慢慢找到感觉,考试的时候才不会东拼西凑,惊慌失措。</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同时自己拿得出手的高分作文,整理好,经常拿出翻翻,不是教大家如何自恋,只是让大家心里有数,看看为什么自己的这篇作文能得高分,以后怎么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span></p> <h5><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最后,我们就来讲到语文和数学都需要研究这个点上。我们需要研究什么?</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对于现在的你们来讲,听起来可能不太实际,我们要研究的是命题趋势,老师的命题习惯。很多时候,这个事情是老师们在帮我们做,但是老师并不能完全替代我们自己。</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我高中有幸遇见了我的语文老师顾向阳先生。他对于文言文阅读、古诗词鉴赏、现代文阅读、作文的研究几近疯狂。每次考完试,他都会将试卷的电子版投在屏幕上,每一部分他都做出了详尽的批注。比对研究是他最喜欢做的事情,历年来相似的乡愁诗,相似的修辞技巧,相似的表达特色,相似的论述层次,他也一并列在旁边,只有见多识广,在比较中才能发现千变万幻的题目中不变的答题规律。建议大家多做三年五年,里面的历年真题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同时,希望大家合理的借鉴它的答案内核,还是要按照标准的答题顺序依次作答。</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什么叫做标准的答题次序呢?第一层写什么,第二层写什么,这都是有套路的,答案可能是乱的,但你整理需要有一个层次。只有将习题上的答案整理成你考试真正需要的答案才能体现出你对题目的理解,你对知识点的掌握。顾老师这种教学方式,极大地影响了我语文学习甚至数学学习的习惯。做题之余,多去比对,多去回味,你才能发现阅卷人他的出题用意。有的时候你甚至会有和出题人心有灵犀的一点感觉。</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发生在我身上很真实的事情就是我那一年高考,我发现语文附加题简答题部分,我们前几年要么就是考的鲁迅,要么就是红楼梦还是什么的,我那一次就猜,结果还猜中了。那个时候在考场上的感觉就真的好,感觉你就猜到了命题人会出什么题一样。</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这种东西,看起来很不靠谱,但是只有当你真正扎进去看了之后才会发现,高考的许多东西抽离表象,里子都是熟悉的那几样。</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数学也是一个道理,最后几题无非就是数列或者函数。方法无非是什么分类讨论,求导画图等等,只要你有了大量的积累,多做多看,多回味,你就会觉得其实那些看起来张牙舞爪的题目并没有那么狰狞,当你给他擦擦脸之后,发现他还是那个青涩稚嫩的小模型,命题人再怎么包装,都只是给它加了一层吓人的外壳,不过尔尔。</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距离高考,你们的时间已经不长了,但是依然不短。希望大家可以好好利用,上考场的那一天,不要抱有过多的忧虑,你要知道,忧虑毫无作用,抱着一颗对待考试的敬畏之心安然前往,不骄不躁,你们一定能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水平!</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洋洋洒洒说了这么多,感谢大家听我这个老师兄的唠叨,祝你们前程似锦,蟾宫折桂!</span></h5><p><br></p> <h3><b>许佳一爸爸作经验发言</b></h3>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span><b style="font-size: 18px;">非常之年更要有非常迎考之激情</b></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家长们:</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大家好!</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受14班最高统帅胡老师的邀请,能够在线上代表家长发言,我感到非常荣幸的同时,更感到的是一份疫情下高三陪读家长的责任。2020年因为疫情,对于中国,对于世界,对于高考学子、对于高考家庭,注定是个非常之年!今天线上的班会就是例证,下面按班主任的精神要求,我与大家分享三点“疫情之下宅家陪读迎考”心得,不到之处,敬请批评指正。</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一是正确分析疫情,科学疏导心情。疫情爆发,假期一再延长,停课不停学,对于非高三家庭、学子,或许波澜不惊,而对于我们高三学子、家长内心难免惊涛骇浪,这也是很正常的心情反映。若是我们跟随孩子的心情走向,不加以科学疏导,必然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疫情发生,我也观察到孩子脸上的无奈和内心惶恐,甚至她不经意的话,今年考高会不会延迟?2020年高考,我们怎么这么倒霉?面对孩子的自言自语,我一时并没有加以劝导,而是在饭桌上,诱导性地与她一起分析全国抗疫的进展,潜移默化传给她一些正能量简短新闻报道;甚至在她学习累了稍作休息之时,陪她一起探讨疫情带给我们的关于敬畏生命、和谐自然话题等思考。有时也会陪孩子一起自嘲,一场疫情,是上天对2020年高考学子的考验,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甚至我搬出比较法疏导孩子,同在疫情下,2020年高考优胜者定属于自律能力强者、乐观心态者,经过2020疫情淬炼下高考生,将来的人生一定有别于其他,因为在疫情下备考,自学自律自勉能力更强,思考思维思想更多……孩子听了我有意无意的引导,脸上的自信重现,小我迈向人生大我。</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二是营造学习氛围,做好得力助手。如果不是疫情,我们的孩子现在该是五更鸡鸣从家出披星戴月从校归,诚然学校的备考氛围一定一天浓于一天,学习赶超氛围一日高于一日。可疫情大环境所致,我们无能为力改变,唯一能改变的是营造家庭的学习氛围,为高三学子创造学习的小天地。家庭娱乐、电视抖音全部清零,网上听课杂音消除,父母脚步轻轻做好生活老师的同时,不忘替孩子整理整理散乱的课本,提醒提醒孩子劳逸结合,翻翻孩子的错题集,督促督促孩子的学习计划……遇到孩子因学习心烦气躁时,尽力做好心理辅导师;遇到孩子因青春期叛逆时,尽力站在孩子的角度,做孩子的良师益友。一句话,面对疫情,为了高考,营造家庭学习氛围,不难!做好孩子得力助手,不推!要想想,高考后暑假一过,孩子离开我们奔赴他们心仪的大学,留给我们与孩子共处的时光,屈指可数,唯有珍惜,再珍惜。</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三是共同充满激情,迎接人生大考。如果今年高考如期而至,所剩之日两月有余,我们作为高三的家长尽其所能为孩子鼓励加油,富含激情一同迎接他们的人生大考!何为激情?激情体现的是一种备考状态、一种学习精气神。激情是家庭积极向上、影响孩子上进之活力所在,动力所在。唯有激情,才更有动力。激情彰显信心,激情焕发斗志,激情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神来之功。家长富含激情陪读,心怀不乱;孩子满怀激情备考,忘我投入,家长孩子融为一体,都怀有一份“不成功誓不罢休、舍我其谁的霸气”激情,推波助澜迎高考,高考必胜!待到高考揭榜日,金榜题名齐欢颜。</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各位老师、同学、家长们,寒冬已成过去,春光无限明媚。时间永远铭记2020年奋斗不息的高三学子!我们陪同孩子们一起努力的过程,必将在中国高考发展史上留下深深的烙印。激情成就梦想,责任承载希望。带着激情迎考,我们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带着激情,盐中再出发,带着梦想,高三(14班)再冲刺,我们收获的一定是灿烂辉煌的2020高考。</span></p> <h3><b>学生代表发言-应俊宇</b></h3>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span><b style="font-size: 18px;">调整心理状态,轻松复习备考</b></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尊敬的胡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很荣幸今天在班会课上发言,而且是以如此特别的方式在线上和同学们一起交流,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调整心理状态,轻松复习备考</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我想对于这个话题,我自己本人是没有什么发言权的,因为我一直存在的问题就是心理素质不过关,但我愿意把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和经验和各位分享 其实用杨老师的话来说,大家都挺坚强的(开个玩笑)</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一年一度的高考就要来临,高三的考生们都在紧张地复习中进行最后的冲刺。有一部分考生紧张失眠,焦虑不安,有的甚至产生害怕、厌倦情绪。那么,考生们该如何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把这种紧张的压力转化成备考的动力呢?以下一部分是个人的方法</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还有的是我从知乎上摘录的心理专家的建议望同学们参考。</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01优化情绪</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心理学认为,人的学习生活中,情绪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象染色剂,使人的学习生活染上各种各样的色彩。</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在迎考复习和高考中,要学会转移情绪,将自己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在情绪紧张的时候,听听轻音乐,哼哼小调,或伸伸手,弯弯腰,摇摇脖子,扭扭屁股;或漫步户外,看看云霞,听听蛙声;或与同学聊聊天,讲讲趣事,幽默幽默。考场上可做做深呼吸、望望窗外。通过这些,调节了心理,优化了情绪。</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02自信</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不管你现在是成绩拔尖,还是跟别人有一定差距,千万别忘了每天都带着信心起床。不论个人情况怎样,每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要记住清早起床第一句,先给自己打个气!</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有的同学基础扎实根底深,不论高考如何变,都能游刃有余;有的同学思维灵活敏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理解能力强,对考创新的活题尤为适应;有的同学阅读面广,视野开拓,心理素质好,抗挫能力强,善于超水平发挥。</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不管怎样,在高考前夕,对于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不要过多自我责备,要多看、多想、多忆自己的长处和潜力,激发自信心。</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03自我减压</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临考前降低心理预期目标,不要老想着一定要考上大学,考上名牌大学。要知道高考上大学只是人生中的一个阶段并不是全部。只要以平常心对待考试,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水平就是胜利。</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以怎样的心态对待复习与考试,对进入最佳状态关系很大。若把复习与考试看成一种挑战,会激发自己很快进入状态;把它看成一种锻炼,会以平和的心态投入;把它看成一次机会,会以积极的心态迎接。</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04自我暗示</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积极暗示能强化自己的信心,消除烦恼。消极暗示会降低人的信心,徒增忧心。考生在考前就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积极暗示,自我打气。</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我特别喜欢家这本书中觉慧的一句话: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我们要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成功,一定可以创造美好的未来。</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通过良好的自我暗示,可以驱散忧郁,克服怯懦,恢复自信,激发兴奋点,把自己的心态、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05 保障睡眠</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考前保证充足睡眠,蓄精养锐去迎接高考是非常必要的。挑灯夜战,以牺牲睡眠时间去进行题海战术是得不偿失时。</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如长期处于紧张的工作学习中,大脑中枢会相应建立起紧张思维运作模式,使人能适应紧张的工作学习。</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如果突然停下无事可干,原来的生物钟就会打乱,心理模式就无从所适,考生会产生失落、不安和心慌等不适的心理现象,所以考生在考前还是按原来正常的作息时间作息。</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06 笑对考场</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表情与人内心体验是相互促进的。</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笑与自信的体验是一致的,相互促进的,充满信心使人微笑,微笑使人增强信心。考前与考中微笑,内心就会自然滋长自信的体验。</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考场遇到同学面带微笑,打打招呼就会相互鼓励,遇到监考老师面带微笑,主动问好,老师也自然向考生问好,这样在不经意中就消失对考场的陌生感、紧张感,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07 保持平常心</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无论最终考试结果如何,都请同学们保持一颗平常心,古训道:“勿以物喜、勿以己悲”。</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保持一颗平常心,坦然面对一切可能发生的事情,那么无论你将来遇到什么样的顺境或逆境,都能够泰然处之,并且最终一定能够收获人生最美好的果实。</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最后我用冰心的一句话来结束今天的演讲:青年人,珍重的描写吧,时间正翻着书页,请你着笔!愿我们都可以在六月绽放,愿这世间美好,与你环环相扣。</span></p><p><br></p> <h3><b>学生代表发言-陈星元</b></h3>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span><b style="font-size: 18px;">寻求增长点,补齐短板</b></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班会发言的主题是寻求增长点,补齐短板。</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由于处在疫情期间,我们不能回到学校上课,也正因如此,我们更不能懈怠,在家学习也要自律高效。现在我们正在进行二轮复习,是回顾所学知识的好时机,我们要在这段时间里,寻找自己的薄弱点和增长点。以下是我的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首先,关于语文,从语文学科的特性来说,积累的途径虽然多种多样,但最原始首选的方法还是读、背、默。也许并不新鲜但极为有效,因为多读方能形成语感;多背才能积少成多;多默就能长久不忘。语文要靠一点点积累,高三每天跟着老师复习节奏进行,扎实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留心看过的报纸、杂志、身边的事情,随时去搜集作文素材。复习时主要针对高考题型进行重点复习。</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关于数学,保证会做的都做对,稍难一点的可以拼一拼。平时训练的时候要将填空题当做大题去写,把一步步的原理弄清楚,总结一般的做题规律,掌握一般的解题方法。在答题时,要注重书写工整,步骤不缺不漏。数学复习,做题练习固然重要,但切忌只做不看,扎扎实实的看教材,错题,要背的公式也一定要背上。</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英语学习要以课内为基础,课外为拓展。英语试题分很多块题型,要抓住自己的弱项针对性补救,可以在老师上课复习时认真记录,课外也要有适当的补充,根据高考题型结构,针对性地进行专题训练。其次还要继续强化阅读和加强词汇的记忆。在多做多练的同时,错题积累也是重中之重,在错题中我们可以反思巩固补充。</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在学好语数外的同时,政史也要跟上节奏。上课紧跟老师学习进度,在课堂上记忆知识点,课后按时完成布置的作业。文科生要背要记的东西很多,不能死记硬背,要在熟记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建立框架结构,并能在做题时灵活运用。</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蒲松龄曾说:“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句话送给全体十四班同学,希望同学们做好复习工作,在六月都能考出理想成绩!谢谢大家!</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班主任胡老师对同学们提四点要求:</b></p><p><br></p> <h5>1、严格遵守学校的作息时间打卡,按课表准时上课。<br>2、作业认真完成,不得敷衍了事,提升作业质量。所有作业要限时完成,到时间就提交或停笔,不得给自己补时。有错必纠。做前复习。<br>3、夯实基础,低空飞行。<br>4、注意健康用眼,适量锻炼。</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