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必须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牛桥街小学杨奕傲真

范芹

<p> 近年来,天灾因为人类的活动越来越频繁。这次的新型冠状肺炎就是由于我们人类自身造成的。</p> 熬过了寒冷的1月和2月,3月的阳光终于温暖了大地。<br><br>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刚刚过去,而2019年全球发生过的天灾,提醒我们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天灾不断,病毒肆虐<br><br>1、澳洲大火<br><br>从2019年9月到2020年1月,这场熊熊大火足足烧了4个月,直到2月份火力才有所减弱。 据统计,有5200万哺乳动物、6200万鸟类、3.89亿爬行动物在这场大火中丧生,1070万公顷森林和灌木被损毁,2000处房屋被夷为平地,成千上万的居民无家可归…… 学者普遍认为极端高温和长期干旱是本次火灾持续的主要原因。过去30年间,澳大利亚极端天气越来越多,气温屡创新高,降雨量屡创新低,一切都表明生态系统出现了异常。 2、东非蝗灾<br><br> 目前,东非正遭遇70年来最严重的蝗虫灾害。2019年底始,蝗灾在非洲之角、印巴边境与伊朗南部,以及红海两侧持续涤荡,其中尤以非洲之角的蝗灾最为严重。<div> 1平方公里的蝗群一天就能吃掉3.5万人的口粮,非洲之角地区将有1900万人面临粮食严重不足的风险,给国家食品价格带来上行压力,可能加剧东非地区社会动荡。如果蝗灾得不到有效控制,亚洲地区也将有粮食危机。<br><br>  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环境干旱以及人类对百灵鸟的大规模捕杀(蝗虫在草原上的天敌),为蝗群提供了大量繁殖和生长的机会,是蝗灾形成的重要原因。<br></div> 3、非洲猪瘟<br><br> 1921年肯尼亚首次发现非洲猪瘟,之后的几十年里传入了欧洲、南美洲、高加索地区和俄罗斯,并于2018年传入我国,2020年2月传入希腊。<br> 非洲猪瘟病毒可以感染所有品种和年龄的猪,发病率和死亡率可高达100%,严重威胁着全球的养殖业。<div>  2019年,非洲猪瘟导致猪肉产量下降,全球猪肉供应低迷,统计局2019年12月数据显示:猪肉价格同比上涨97.0%,已经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div><div> 家猪、野猪和软蜱都是非洲猪瘟病毒的宿主,人类捕杀野猪,极有可能将非洲猪瘟病毒携带给家猪。另外,在一些东北虎生活的地区,野猪是其主要食物来源,所以野猪目前也是受保护动物,但偷偷猎杀野猪的行为却依然存在(遇到大量野猪祸害庄稼的情况,可以向林业部门申请捕杀,农户不可私自捕杀)。 </div> 中外科学家已经确认,蝙蝠是埃博拉病毒、SARS病毒、新冠病毒等病毒的自然宿主。<div>  而蝙蝠昼伏夜出,喜欢生活在洞穴、废矿井和树洞中,一般不会将病毒传染给人类。</div> 但少部分人喜食野味,人们为了利益捕杀售卖蝙蝠、穿山甲等野生动物,导致病毒直接或间接传染给人类。另外,蝙蝠在食物链中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人类大面积砍伐树木,开发野外景点,破坏了蝙蝠的栖息地,导致蝙蝠死亡,则必然会破坏生态系统,引发连带效应。 人类作为生态系统的消费者,我们应该保护大自然中的动植物,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尤其是以树木为代表的绿色植物。<br>  森林被誉为“地球之肺”,因为树木具有吸收粉尘、净化空气、提供氧气,涵养水源、蓄洪防旱,调节气候、降低噪音等功能,是地球生态最基本、最直接的屏障。 最近,全世界都在关注新冠病毒,很少有人意识到,另一场灾难正在酝酿之中。<br> 2月9日,巴西科学家在南极西摩岛测得气温达20.75℃!南极年平均气温为零下25℃,是个“极寒之地”,但如今,南极也开始“发烧”了。<div> 这意味着,本世纪内全球海平面会上升6至58厘米,海啸、飓风将成为沿海地区的“常客”。而冰川融化,将会释放出被冻结的许多病毒!<br>  一旦环境和温度条件许可,这些“被解冻”的病毒就会再度活跃、繁殖、传播甚至发生变异。</div><div> 因此,保护环境绝不只是一个口号,植树节种下的是绿色,也是一份希望!我们要从我做起,拒绝野味,低碳生活,让我们的地球重回原有的美丽!</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