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日月悠长,山河无恙</p><p> 一一一走马观花赏金边</p><p> 2019年3月17一18日</p> <p> 2019年 3月17日,我们循着高棉人袓先1431年的足迹,从吴哥一直向南,历经9个多小时,行程300多公里,到达了洞里萨湖、湄公河与巴沙河汇合处四臂湾西岸的柬埔寨首都金边。在夕阳的余辉里,在一片车水马龙的喧嚣中,我们的大巴司机凭借着其超凡的技术,超人的勇气,在没有交警,没有红绿灯,没有标志线的进城路上,在人车混行的路障下,在豪车与电瓶车交织的缝隙里,左突右冲,七拐八拐,总算安全地冲锋到我们住宿的宾馆前。</p><p> 导游告诉我们,这座宾馆是这里的地标性建筑,是金边的五星级酒店,至少相当于国内的四星级。洗漱后天就黑了下来,整个金边华灯初上,所有的喧嚣都被宁静替代了。凭窗观赏夜幕下静谧的金边,依然掩饰不住那虽然有些零乱,但却神秘而又绰约的热带风情。几座法国风格的建筑散落在一片高棉风格的楼宇间。街上的行人不多,一辆辆电瓶车就如同我们六七十年代大城市的自行车,一波一波地在马路上涌来涌去,时而也能看到豪车在电瓶车的波涛冲波破浪。</p> <p> 18日早餐后,我们几位同学结伴儿先去逛逛街市,走马观花地先看看金边这座大城市。世人总是爱用一些美好的词汇来定义或标记自己所钟爱的城市,譬如古典与现代、宏大与精致、繁华与宁静、闲适与神秘等等。在大街小巷子里走了一会儿,我们却总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词汇来定义金边,想到的这些词汇总觉得其实难符。来金边之前,也听到了一些有关金边的美誉,譬如说“东方巴黎”与“南亚明珠”等等。逛了小半天,总是感觉这些美誉是“时像时不像,此是彼不是”。这时候忽然想起来了来柬埔寨前作功课时看到的一句话:“金边就像是一杯马提尼,混乱而又充满魅力。”忘记了作者是谁,但是看着眼前的风景,咀嚼着这句话的含义,想象着马提尼的味道,恍然大悟,由衷的感叹作者定义金边的精准与精辟。</p> <p> 自1431年高棉人从吴哥逃避战乱与兵燹来到这里并定都金边以来,至今已经近600年了。金边由一个小村庄逐步建设发展成今天拥有210多万人口,占地面积达678.46平方公里的大城市,其时间上的沧桑巨变以及苦尽甘未来的煎熬;其空间上由吴哥的宏大雄浑转换为金边的杂乱无章及奢华与贫穷的交织存在。这些时空上的突变,理应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惊讶、迷茫与悲伤,但你观察金边大街小巷上熙熙攘攘的行人,你凝视身边匆匆而过的身影,你看不出来大灾大难过后人们理所当然表现出来的恐惧与哀怨,也看不到贫穷与落后带来的怯懦与蒙昧。我们所看到金边人,常常在你面前展示的一副副地地道道的佛系微笑,就如同我们刚刚在吴哥看到的那种穿越千年时光的高棉的微笑。有的雍容,有的大度,有的自然,有的坦然。我暗暗地忖度,难道那高棉的微笑不但能穿越千年时空给人以动人心魄的观感震撼;还能以血浓于水的遗传力量留给自己的后代而表现出今天的悠然与坦然吧?</p> <p> 忽然想起端木先生在其《温暖的时光》里写的一段话:“有时行走只是单纯把灵魂留在路上,至于看到的风景,遇见的人,想去到哪里,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开始有了信仰。”一个人在现实中的行走是这样,一个民族在历史的时空中行走也是这样吧?</p> <p> 我们在金边的游览只有一天时间,金边就如同一个中转站。各个旅行社的安排几乎都是一样的模式,要么金边进,暹粒出;要么暹粒进,金边出。金边的行程多是一宿一天。我们是后者,今天游览一天,晚上回三亚。</p> <p> 我们游览的第一站是金边大皇宫。大皇宫最初建设于1434年,高棉国王从吴哥迁都到金边后就开始建设皇宫。现在我们参观游览的这座皇宫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法国设计师设计扩建的。新皇宫占地面积广阔,长435米,宽402米。外有一圈黄白两色的围墙,内有20多座建筑,都是典型的高棉建筑风格。多数殿堂都是重檐大屋顶上又耸立着高高的尖顶。屋檐多是刀切般的平面,且有棱有角。房脊上高高的挑檐突兀地外伸上翘,与中央尖顶遙相呼应,给人一种蓬勃向上,欲飞欲腾的感觉。整个建筑群也都是黄白色调,黄色代表佛教,白色代表婆罗门教。一座座宫殿的尖塔高耸入云,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熠熠生辉,既张扬了王室的尊严,又突显了宗教的神秘。整个建筑群富丽堂皇又不失庄重,宏大雄浑又颇具皇家气概。</p> <p> 整个皇宫建筑群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面部分因有现王室家族住在里面,不对外开放,仅南面的金银殿和加冕殿对外开放。金银殿又称金银阁寺,也称玉佛寺,这里还是高棉皇家近百年来国宝收藏地。金银殿雄伟壮观,按照惯例我们脱掉了鞋子,光脚走进了大殿。一踏进银殿的门坎儿,立刻悟到了皇家的奢华与富丽。整个大殿的地板全是用纯银铺装的,每块银砖重1.125公斤,共用了5329块缕花银砖,总用银达5吨多。地面过道上都铺装了地毯,裸露出来的银砖变成了黑灰色。我们特意光着脚在银砖上踩一踩,找找感觉。脚一踏上去,一絲清泠立刻袭透全身,在热带的金边,那种感觉真的沁人心脾。</p> <p> 银殿中央有一座由18K金打造的佛像,重达90公斤。佛身上还镶嵌了9584颗钻石。最大的一颗25克拉镶嵌在佛像的胸前,额头上还镶嵌一颗20克拉的钻石。导游说,这尊佛像是以老国王西孛瓦的面容为模本塑造的。柬埔寨人相信国王逝世后都会变成佛,塑造这样的一尊佛像,既可为皇家祈福,也能为其子民带来福祉。</p><p> 殿中还有一尊由一整块绿色的翡翠雕琢的玉佛,身高60公分。在灯光的照射下,玉佛晶莹剔透,栩栩如生。凝视着这维妙维肖的玲珑玉佛,不仅给人带来艺术的震撼,也让人产生了一种心灵剔透,魂魄澄澈的感觉。倏然间想起了元人刘庭信《一枝花-咏别》中的三句:“胸中锦绣三千段,心剔透,性和暖”。人心若能剔透,大概也只有在这样的圣物面前和这样的境界里吧!</p> <p> 金银阁中还供奉许多各样材质的佛像,以及各国赠送历代国王价值连城的艺术品,金银阁是一座名符其实的珍宝库。</p> <p> 大皇宫中最大的行宫是加冕宫,这里是历代国王加冕的地方,也是国王接待各国贵宾的地方。加冕宫装饰金碧辉煌,豪华气派,仅大殿上的水晶吊灯,就足以让人眼花缭乱。可惜的是金银殿与加冕宫内部都是不能拍照的,只能凭记忆留下那份奢华与美好。</p><p> 大殿两侧都建有回廊,回廊内侧绘满了壁画。导游说,这些壁画都是国宝级文物。据说这些壁画是40位画家在1900年代用了10年心血精心绘制的。画面内容丰富,我们虽然不能全部理解画上的故事情节,但从画面上可以看出来节日歌舞、龙舟赛事、战斗埸景,以及日常生活场景等等。壁画色彩缤纷艳丽,用笔细腻逼真。从壁画的制作中可以看出,画家不但技艺超群,用心精致,还有一颗宗教的敬畏之心。</p> <p> 从加冕殿出来后,我们又在大皇宫里游走了一会儿,细细地品鉴着这里的每一座楼台亭榭,每一处装饰的细节。大皇宫里的游人熙熙攘攘,但并不喧哗,特别是好多柬埔寨当地人,无论是参观游览,还是拜谒佛祖,亦或是祈福先王,都是一副虔诚敬畏的神态。细细地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默默地欣赏他们的一笑一颦,无不为他们的佛系举止而感动。我突发奇想,柬埔寨人笃信神灵,礼拜佛祖,那些神灵与佛祖肯定是听到了并看到了他们的虔敬祈祷与真诚的牺牲,但对于他们所遭遇到的生灵涂炭与深重的苦难,这些先验的神灵与慈悲的佛祖又是怎么样帮助自己这些受苦受难的子民和虔诚的信众呢?柬埔寨人似乎并不在乎自己的遭遇与苦难,也不在乎这虔诚与祈祷是否有应验有回报。他们只是在虔诚中张扬着敬畏,在敬畏中充盈着乐观,在乐观中静静地期盼着未来!</p> <p> 这可能就是那穿越千年的高棉微笑,给这个民族带来的精神遗传和血脉上的基因吧?</p> <p> 原本是学一个高棉的微笑,却是微微一笑很倾城</p> <p>笑靥如花</p> <p> 我一边默默地思考着,一边苦苦地求证着,一边深情地回望着,一边不舍地记忆着。记得梵高曾对他弟弟说过:“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包括艺术本身。唯一不朽的,是艺术所传递出来的对人和世界的理解”。走出了巍然屹立的金边大皇宫,我还在想,对柬埔寨人,对柬埔寨这个世界,我们理解了吗?我们又理解了多少呢?</p> <p>最后留下了一个深情的回望。</p> <p> 从大皇宫出来,我们又去了塔仔山。塔仔山是金边的发祥地,也是金边的一个标志。当年我们的周达观记录高棉鼎盛时期大吴哥盛况时,金边这里还是那个水真腊属下偏僻的小渔村。上山前,导游还给我们介绍了有关金边起源的一个传说。大约600多年以前,在四臂湾畔住着一位大妈,人们称呼她“敦奔”,就是“奔大妈”。奔大妈生活美满富裕,又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1372年的时候,四臂湾大雨连绵数日,河水暴涨。待雨过天晴之后,奔大妈到河边打水,看见一棵大树在水上盘旋。奔大妈招呼邻居把大树拖上岸来,清洗了大树上的淤泥,发现树洞里有四尊铜铸佛像和一尊石头神像。奔大妈与邻居都认为这是天赐宝物,于是就恭恭敬敬地把佛像与神像都迎回家,先盖了一个棚子供奉起来,后来奔大妈又与邻居加高了她家西面的小山,在山顶上建了庙,把四尊佛像供奉在庙里,一尊神像供奉在东山脚下。再后来,这座寺庙就成了今天的塔仔山寺庙,这个小村庄也就演变成了今天的金边市了。</p> <p> 上山的路是高高的台阶,拾级而上到山顶,有一座供奉“奔夫人”的庙宇,香火旺盛。</p> <p> 在山顶上可以俯瞰整个金边市。从山顶上下来,还可以看见一个小庙宇,里面供奉着我们十分面熟的财神、菩萨等神像。显然这是当地华人建的寺庙,因为柬埔寨有近百万华人。当然,这座寺庙虽小,但香火旺盛。</p> <p> 山下是一个圆形公园,花木繁盛,樾荫成片,是市民与游人休憩的好去处。</p> <p> 在金边参观游览的最后一个景观是独立纪念碑广场,独立纪念碑座落在诺罗敦大道与西哈努克大道交叉路口。这是一座仿吴哥大塔而设计且具典型高棉建筑特色的建筑物。红褐色的纪念碑高37米,塔身设计成五层莲花蓓蕾型状,上面雕饰了100条柬埔寨文化标志的蛇神。整个建筑大气壮观,独特前瞻。</p><p> 1953年11月9日,柬埔寨在国王西哈努克的领导下,推翻了法国人90年的殖民统治,宣布全民族的完全独立。为了纪念这一光辉的节日,以及为国牺牲的先烈,1958年3月,柬埔寨建成了这座纪念碑。纪念碑建成后,每年独立日,国王或国王代表都要在这里举行庆祝仪式,来访的各国元首也都到这里敬献花篮。</p> <p> 相距独立纪念碑不远处,还建立一座金色尖顶纪念亭,里面耸立着老国王西哈努克的全身塑像。行走在柬埔寨的城市与乡村,在许多建筑物上,在街道两旁,甚至在村口的牌楼上,都能见到西哈努克国王的标准画像。可见柬埔寨人对西哈努克国王的怀念、挚爱与依恋。</p> <p> 纪念碑广场这一带还是金边的黄金地带,地价昂贵,令人咋舌。周边有许多达官贵人的别墅,这一座就是首相洪森的家。</p> <p> 恰巧一群上访的市民围在洪森家门口。远远望去,大约有几百人,静静地坐在洪森家门口马路对面人行道的树荫下。没有人演说,也没有人大声抗议。几位警察若无其事地在人群边上走来走去。微风习习人寂寂,波澜不惊来抗议,真是个佛教国家,就连抗议请愿都这么佛系!</p> <p>此时无声,彼时有声吗?</p> <p>看似无序,但好象人心中都有序。</p> <p> 我们离开独立纪念碑广场时,又恰逢夕阳以其特有的温度与灿烂与我们告别。巍峨的纪念碑,高耸的西哈努克国王全身塑像,都笼罩在一片金色的余晖里。当两座建筑的尖顶还涂抹着黄灿灿的金色的时候,那落日长长的阴影却早已经把两座建筑的基础浸染成黑灰色了。</p> <p> 忽然想起来在吴哥经常听人说的一句话:“如果你忘不掉过去,那是没有埋葬内心的秘密,所以一定要到吴哥去”。</p> <p> 吴哥,我们去了。金边,我们也来了。看了真腊的岁月悠长,也见过高棉的山河无恙,但却总也忘记不了红色高棉带给柬埔寨人的心灵创伤。</p><p>从独立纪念碑广场出来后,登上大巴,直奔机场,天黑了下来,又是一个华灯初上。</p><p>注:个别图片选自网络。</p><p>2019年3月17一18日记录于金边</p><p>2020年3月18日整理完毕于三亚</p>